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华夏族
Posted 支流
篇首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华夏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华夏族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华夏族
古代汉族的自称,亦称“诸夏”。据《说文》解,华者,意为荣;夏者,意为中国之人。中国是中原之意。原始社会后期,传说以禅让方式成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都尊奉黄帝为共同祖先,汉族的远古先民实则包括来自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团的人。公元前21世纪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族为大禹之后;商王的祖先本是东夷;周王本称为夏人的一支,杂居于戎、狄之间,与羌人关系密切。他们先是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之间与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到淮河、泗水和江汉平原广大地区繁衍生息。经过长时间的交往、斗争和融合,而形成为共同族体。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区别于蛮、夷、戎、狄。春秋战国时期,在诸侯国兼并战争中,齐、晋、燕、楚、秦等大国成为东西南北各族密切联系的中心,华夏族与其它各族交往中,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其中文化则是区分华夏与蛮夷的首要因素,如周初被封于荆蛮之区的楚,在楚王争霸中原时,以维护华夏礼制自居,才被尊为华夏;兴起于渭水的秦,与戎、狄杂处,平王东迁后,受封在镐京地区立国,至战国时才同其它国家合称“诸夏”。战国后期,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形成诸夏统一趋势,进至中原的戎、狄、蛮、夷与华夏融合,形成华夏稳定的族体。秦汉时期,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汉代以后,渐称汉族。
相关参考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吐蕃今藏族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吐蕃”之称始于唐,其后史籍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部为“吐蕃”或”西蕃”。吐蕃作为古代藏族政权,是6世纪来由雅隆(今西藏山南地区)农业部落
华夏族与华夏诸国3四、战国时期战国(403年—前221年)是中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时间界限,仅依历来惯例,以三家分晋为起始标志,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终止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鲜卑古族名。原为东胡族的一支。东胡在西汉初被匈奴击破后,部众分散,聚居于乌桓山(在今内蒙古昭盟阿鲁科尔沁旗附近)的称乌桓,聚居于鲜卑山(在今内蒙古哲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西边)的称鲜卑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蒙古族中国境内历史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起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以“蒙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9世纪中叶西迁,逐渐和留在蒙古高原的突厥族相融合,从游猎过渡到以游牧为生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敕勒歌》乐府杂歌篇名。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民歌。史载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曾使敕勒族人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歌词系从鲜卑语译出。《敕勒歌》显示出少数民族人民放牧的骄傲,风格豪放。另
汉族的由来:汉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汉族”究竟是由哪些人组成,一直众说纷纭。的看了很多这方面的说法,有说是蒙古族的血裔、甚至有说是高加索人的后裔。更多的是说从汉朝开始.——吕思勉说:“汉族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祖国的物质资源,发展社会生产,创造物质、精神文明和抵御外侮的同时,逐渐融合、同化而形成了这个多民族的共同体。最早见于文献的在关中地区有姬、姜等姓氏的氏族,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为屈原所作。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新的诗歌体裁,后人称为“楚辞”,其中以《离骚》最著名。诗共373句,2490字,表达了诗人对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火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古代炼丹术的最卓越成就就是发明黑色火药。唐代中期的书籍里,就记下了用硝石、硫黄、木炭混合一起制成火药的配方。火药用于军事始于唐末,宋代使用更为广泛。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采邑亦称“采地”、“封地”。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时,周君封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封地上的居民)。采邑盛行于西周时期。分封以宗族制度为依据,按等级爵位定封地大小。卿、大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