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立白痴儿子当太子呢?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立白痴儿子当太子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立白痴儿子当太子呢?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
西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凭借着祖宗遗留下来的丰厚家业,在皇宫发了几条进兵的诏书后,吴主孙皓便自缚而降,统一大业就这么举重若轻的完成了。
晋武帝在佩服完自己的英明神武后,便一头扎进后宫发展第三产业去了,一口气解决了一万多名青年女子在后宫就业的问题。
在皇帝的带头垂范下,几乎整个晋王朝的统治阶层都沉醉在盛世大联欢的繁荣局面之中,争相奢侈——你用蜡烛当柴禾,我就用蜂蜜刷锅(这锅刷的,还不如不刷呢);你香料涂墙,我就用赤石脂涂墙(看来我们现在家居装修业落后人家1700年啊),一个比一个能拉动内需。
晋武帝坐着羊车广施恩泽几年后,觉得应该选继承人了,于是大笔一挥,立自己的长子司马衷为太子。这件事情做的够荒唐,因为连大臣们都知道司马衷是个如假包换的智障青年,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太子呢。
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
于是群臣上书劝谏的不少,更有一个大臣借着酒劲上殿,哭爹喊娘的指着皇帝宝座连说可惜。时间一长,晋武帝自己也就犯了嘀咕,难道我的儿子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吗。
为了验证真假,晋武帝有一天叫人给太子送去了一叠公文,让他批复,结果第二天太子批复的公文送到案头,晋武帝看着上面写的头头是道,大放宽心,高兴的对群臣说,谁说太子傻,我看不比我差,就此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可是晋武帝哪里知道,太子的批复都是东宫里的人代写的,是典型的作弊,可笑的晋武帝搞了次免检考试,就断定太子不是痴呆,国家大事如此草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着名白痴皇帝就这样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历史舞台,结果表演的一塌糊涂,不但把自己的命都赔了进去,甚至连舞台都被少数民族抢去一大半用来排练“五胡乱华”了,这恐怕是晋武帝永远不会想到的吧。
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可是自己的孩子是先天痴呆却看不出来的,唯有晋武帝一人,不知道晋武帝本人脑子是不是也有问题呢,这只能等待历史学家们的严谨考证来回答了。
相关参考
东吴的衰亡始于孙权,因为他选了10岁小孩做接班人,无力掌舵,终使大船倾覆。晋武帝司马炎更蠢,因为他选的太子司马衷是个头脑有问题的痴呆。司马衷和一个谢才人生了个儿子叫司马y,一次司马衷和儿子到晋武帝那里
东吴的衰亡始于孙权,因为他选了10岁小孩做接班人,无力掌舵,终使大船倾覆。晋武帝司马炎更蠢,因为他选的太子司马衷是个头脑有问题的痴呆。司马衷和一个谢才人生了个儿子叫司马y,一次司马衷和儿子到晋武帝那里
东吴的衰亡始于孙权,因为他选了10岁小孩做接班人,无力掌舵,终使大船倾覆。晋武帝司马炎更蠢,因为他选的太子司马衷是个头脑有问题的痴呆。 司马衷和一个谢才人生了个儿子叫司马y,一次司马衷和儿子到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晋朝,它最让人沉醉的是文学的兴盛,虽然这个时期如同历史上的三国、五代十国一样战乱纷飞,丝毫没有阻挡文学的繁盛脚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文学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晋朝,它最让人沉醉的是文学的兴盛,虽然这个时期如同历史上的三国、五代十国一样战乱纷飞,丝毫没有阻挡文学的繁盛脚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文学之花盛开于西晋这个朝代,给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统一政权,自晋武帝统一全国到灭亡不过二十多年,很多人都把西晋灭亡的责任推到白痴皇帝晋惠帝头上。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把傻儿子司马衷立为太子呢?有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呢?对晋惠
晋武帝的儿子,太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朝廷里有些大臣想劝武帝另立太子,但又不敢开口。晋武帝也有些犹豫,他想试试儿子到底傻到什么程度。于是,他派人给太子送去一道公文,要太子处理。>> 太子妃贾妃很聪
贾南风长得又黑又矮又丑,心理还是个变态。太子司马衷虽然傻,选个温柔美女当老婆还是不成问题的,武帝司马炎为什么同意选她做儿媳呢?贾南风能成功上位,有内外两股力量的支持,外部力量就是贾南风的父亲贾充。贾充
贾南风长得又黑又矮又丑,心理还是个变态。太子司马衷虽然傻,选个温柔美女当老婆还是不成问题的,武帝司马炎为什么同意选她做儿媳呢?贾南风能成功上位,有内外两股力量的支持,外部力量就是贾南风的父亲贾充。贾充
晋武帝司马炎有26个儿子。长子司马轨两岁就夭折了。按照“立子以长不以贤”的传统,太子桂冠自然而然就落在了二儿子司马衷的头上。可是,司马衷是一个白痴,整日在宫中只知吃喝玩乐,不爱读书,更不懂如何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