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落得被乱箭射死的下场? 吴起为何从魏奔楚

Posted 吴起

篇首语:有的时候难过的不是结局不够好,而是真诚没有被善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最终落得被乱箭射死的下场? 吴起为何从魏奔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终落得被乱箭射死的下场? 吴起为何从魏奔楚

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起,并中王尸。——《资治通鉴》第一卷阅读提示:吴起为何要从魏国投奔楚国,最终落得被乱箭射死的下场?魏文侯不愧是一代雄主,不仅能做到不拘一格用人,还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听了李悝的话,马上决定用我(吴起)。但我其实很清楚魏文侯看中的只是我的军事才能,他对我品德有亏的问题仍然心怀芥蒂,所以自始至终,魏文侯只让我为将,却不让我为相。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既然到了魏国,那就先在魏国呆一阵子再说。同时,我也坚信,只要魏文侯能够给我时间和机会,我会证明给天下人看,我吴起并非是大家印象中的那头大灰狼。

为了证明我不是大灰狼,在魏国当大将期间,我与最下等的士兵同吃同睡,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也不骑马,亲自与士兵一起挑粮食,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患了毒疮,我甚至亲自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亲听说后痛哭不止。有人奇怪地问她:“你的儿子是个士兵,而吴起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为什么哭?”士兵母亲答道:“不是这样啊!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他父亲作战从不后退,就战死在敌阵中了。吴将军现在又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他该死在哪里了,所以哭他。”

这位母亲的说法真是妇人之见。没错,我之所以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是有私心,因为只有这样,士兵才能勇敢作战,替我卖命,为我升官发财铺路。但话说回来,士兵们既然来到军队,哪有不作战的道理?既然要参加战斗,为谁战斗不是战斗?我对士兵好,至少还能让士兵们在生死战斗前感受到一丝袍泽的温情。

公元前387年,魏文侯去世,太子魏击即位,是为魏武侯。魏击此人胸襟、能力都不如他的老爹。当初他还是太子时,有次在街上遇到田子方,赶紧下车向田子方敬礼。田子方乘于车上,傲然而过,不予答礼。魏击心想:你田子方再尊贵,也不过只是个门客,怎可如此无礼?于是便大声说:"是富贵者有资格傲慢看不起人呢,还是贫贱者有资格傲慢看不起人?"他的言下之意是:田子方是贫贱者,而他自己则贵为太子,田子方凭什么对他如此傲慢无礼。

田子方望了一眼满脸通红的太子,缓缓回答说:"真正有资格可以傲慢看不起人的,只能是贫贱者。富贵者怎么敢傲然待人呢?"这个回答太出魏击的意外,他瞪大了双眼疑惑不解。田子方继续说:"一国之君如果傲然待人,就会失去人心,国家必定不保;大夫如傲然待人,就会失去支持,引起家臣作乱,导致祖业毁弃。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反观贫贱者,无家无业,四海飘泊,言语不见用,处境不合心,大可一走了之,就如脱鞋一般随意。贫贱者难道还怕失去贫贱不成?"

田子方说得好,不过我这里不是想夸田子方,而是要让大家明白,魏击是个怎么样的人。

有一回,我陪魏击顺黄河而下,到中游时,他突然对我说:“稳固的山河真美啊!这是魏国的宝啊!”我当时不假思索,顺口说道:“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当初三苗氏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他们不修德义,被禹消灭了。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地,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羊肠阪在其北面,但因朝政不仁,也被商朝汤王驱逐了。商朝纣王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经过其南面,因他施政不德,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魏击听罢说:“对。”

事后想来,我当时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但为什么魏击说“对”时听起来言不由衷?关键就在于我最后的那句话,即“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这条船上的人,谁有可能成为魏击的敌人?除了我自己还能有谁?其一,我从卫国到鲁国再到魏国的人生经历,已经让魏击产生了不忠不义的印象;其二,当时的我位高权重,功高震主。

这真是画蛇添足,祸从口出啊。不久,魏国的国相李悝去世,需要任命新国相。以功劳地位论,我应该是新国相的不二人选,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魏击任命田文为相。我当时很不高兴,还特意找田文理论了一番。

我对田文说:“我和你比较功劳如何?”田文说:“可以。”我便说:“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战死,敌国不敢谋算,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我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使仓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我再问:“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依附听命,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还是说:“我不如你。”我质问道:“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田文说:“如今国君年幼,国多疑难,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这个时候,是嘱托给你呢,还是嘱托给我呢?”我默默不语,终于想明白了一些事儿,于是对田文说:“应该嘱托给你啊!”

田文说魏武侯不选我当任国相的理由是“国君年幼,国多疑难,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挺有意。首先,“今国君年幼,国多疑难”,其时魏击已经老大不小,所以不存在“年幼”的问题,但田文为何还如此说?其主要所指应该是魏击刚刚上位,没有完全掌握国家权力。而我的存在则是魏击完全掌握权力的阻力之一;其次,“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则暗指我对魏击不够忠心。这事儿,恐怕就是上次在黄河中游的那句话惹得祸;再次,“老百姓不能信服”则是指我名声不好,得不到百姓的信任。

听话要听弦外之音,我吴起不是傻蛋,自然听明白了田文的意思——其实这也是魏击的意思。所以我当时就意识到,魏击已经对我存有戒心,我在魏国的时日恐怕不多了。田文老迈,在国相的职位上没干多久,魏击就让公叔代替田文的国相职位。所谓公叔,其实就是魏家的自己人。魏击任人唯亲,魏国走下拨路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公叔能力平平,比田文还不堪,专门耍些阴谋诡计排除异己——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他娶公主为妻却又嫉恨我功劳比他大能力比他强,当心我会抢了他的相位,所以一心想除去我。他的仆人献计说:“吴起容易去掉,吴起为人刚劲而沾沾自喜。您可以先对国君说:‘吴起是个杰出人才,但君主您的国家小,我担心他没有长留的心思。国君您何不试着要把女儿嫁给他,如果吴起没有久留之心,一定会辞谢的。’主人您再与吴起一起回去,让公主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如此轻视您,一定会辞谢国君的婚事,这样您的计谋就实现了。”

相关参考

吴起在楚国当上了丞相最后却被乱箭射死

吴起是战国初期的著名军事家。在讲吴起没有当上丞相之前需要说明一下,他最后到了楚国当上了丞相,本文所讲的是在魏国效力时的事情。吴起是卫国人,因为喜欢兵法,有曾经跟着曾子上过学,后来在鲁国做事。他是一个为

历史人物 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何会被乱箭射死

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何会被乱箭射死?李存勖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可是在介绍他之前,必须先提一个人呢,就是历史上在“朱全忠称帝

杨国忠为何被乱箭射死 杨国忠是叛贼吗

  杨国忠  杨玉环兄妹等“杨家班”成员,像她们的主子一样,也犯了一个不可饶恕(至少对她们自家而言是如此)的错误——得罪了太子。  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河北盗起(即“安史之乱”——引者),玄宗

历史秘闻 三国历史上被乱箭射死的四大名将,其中有三个是被上司坑死的

三国是名将英雄辈出的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自古「”小人得志,英雄气短”,三国历史上的名将都是「”树大招风”,除了极少数的名将是善终外,其他全都是惨死,如被缢死的吕布,被部下割去首

唐朝历史 杨玉环之兄杨国忠在马嵬驿被乱箭射死内幕

 杨玉环之兄杨国忠在马嵬驿被乱箭射死内幕  这个时候,杨氏一家人的权势现已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境地。  在这一段时期,唐帝国其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犯下了两个不行宽恕的过错:一个是相信宦官监军边令

唐朝猛将被乱箭射死,李世民只给他4字评价,简直让人非常寒心

有一位唐朝开国大将,此人名叫郭孝恪,虽然他的知名度远远不如秦叔宝、尉迟恭,《隋唐演义》里对他只字未提,但在《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中,他却是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曾经在唐朝开国战争中和对外战争

三国孙坚被乱箭射死后遗体是怎么回到江东的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回至第八回,发生在孙坚进犯荆州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刘表、桓阶和蒯良。原文如下:刘表军自入城。孙策回到汉水,方知父亲被乱箭射死,尸首已被刘表军士扛抬入城去了,放声大

解析银国公苏定方究竟为何将罗成乱箭射死

苏定方是隋唐时期的一位带兵的大将军,生于592年,卒于667年,可以称得上是战功赫赫,一生都是在征战当中度过,为唐朝国土面积的扩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古代的很多文艺作品中存在着的苏定方却是一个大反派

解析银国公苏定方究竟为何将罗成乱箭射死

苏定方是隋唐时期的一位带兵的大将军,生于592年,卒于667年,可以称得上是战功赫赫,一生都是在征战当中度过,为唐朝国土面积的扩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古代的很多文艺作品中存在着的苏定方却是一个大反派

历史人物 此人一生从未有过败绩,最后却是被自己人乱箭射死

中国历史上将星云集,家喻户晓的将军说上三天三夜都未必能说完,但是中国历史上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一生无败绩的将军却只有一人!>此人是谁呢?大家说的比较多的肯定是韩信、岳飞、姜子牙、李靖、李世民、卫青、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