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明朝的山海关

Posted 明朝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明朝的山海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明朝的山海关

明朝的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秦皇岛东北15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因依山傍海,地势险要,故名“山海关”,也是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是东北与华北之间的咽喉,关城呈方形,东西向,东为关外,西为关内,南北连接长城。关城设有四个城门,其中东城门气魄??大,城门上建有一座重檐的两层城楼,城楼上层额枋前悬挂着巨幅匾额,上面书写“天下第一关”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现在城楼上设有文物陈列室,陈列长城的史料和古代兵器、盔甲等。

学习建议:这幅图画可以用于第17课、21课学习时使用。第17课导言部分提到李自成攻占北京推翻明朝后,驻守在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朝。此后李自成又率兵同吴三桂在山海关鏖战,最后失败。图画《明朝的山海关》就是以上这段历史的见证。山海关是华北与东北之间的咽喉,形势险要,自古以来它就是出入关口的重要交通要道。学习第21课明朝万里长城时,也可以从建筑艺术角度,了解山海关与长城的关系。它是万里长城东端的一个重要关口,登上城楼,可以见到群山之上蜿蜒的长城,无数座雄奇的城堡、敌楼和烽火台,大有身在古战场之感。现在“天下第一关”的城楼上陈列了许多长城史料和古代兵器,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有机会可以到山海关亲眼看看雄伟的长城。

明朝的山海关

相关参考

明朝输掉关外精兵全面退守山海关 松锦之战简介

崇祯八年(1635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统军三征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继承人、其子额哲率部民1000户归降,并献上传国玉玺。据说这颗印玺,从汉朝传到元朝,元顺帝北逃时还带在身边。他死之后,玉玺失落。200

明朝历史 满清扬州十日大屠杀详述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生民疾苦。闯王李自成揭竿而起,于1644年农历3月攻陷北京,明朝覆亡。谁知这时手握雄兵的守卫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投降了清军,几十万八旗铁骑尽踏中原。清军入关,一遇抵抗

明朝亡后,清军进山海关一统江山,有座城市,他们却始终不敢靠近

崇祯十七年,在李自成的攻击下,北京沦陷,崇祯不愿受辱,选择了在煤山自尽,明朝走向了灭亡。此时的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会接替明朝,成为下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吴三桂为了陈圆

吴三桂为何要献出战略要地山海关 清军入关之战

长城防线与宁远之战1644年,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三支不同的政治力量:没落的明朝、攻占北京的李自成农民军和关外正在崛起的清朝。对于这段历史,今天人们谈论的焦点大多是吴三桂献城,因为明朝末期唯一能抵

明朝 松锦决战

松锦决战清军几次大规模深入关内,但每次都不敢久留,主要是因为身后有山海关等重镇,因此皇太极决定攻破宁远、锦州防线。以往几次强攻都没有奏效,这回清军采取长期围困的策略,先在锦州周围屯田,然后逐渐推进,士

历史军事 为什么说山海关之战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原因是什么

1644年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存在着三个主要政权,苟延残喘的明朝,锐意进关的清朝,以及代表以李自成为主的大顺朝。1644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一年。此时的明朝可谓是已经气数无多,既要防备农民军随时会攻向北

历史军事 为什么说山海关之战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原因是什么

1644年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存在着三个主要政权,苟延残喘的明朝,锐意进关的清朝,以及代表以李自成为主的大顺朝。1644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一年。此时的明朝可谓是已经气数无多,既要防备农民军随时会攻向北

明朝 万里长城九镇重

万里长城九镇重明王朝建立以后,塞外的蒙古骑兵一直是最大的威胁。中期以后,女真又兴起于东北,直接威胁着明朝的京师,于是,明初朱元璋便派徐达和燕王朱棣先后修筑了居庸关、山海关等处的长城和关隘,以后历代都加

明朝 袁崇焕坚守宁远

袁崇焕坚守宁远广宁大败以后,明朝上下惊慌失措,许多人主张放弃关外诸镇,退守山海关。这时兵部职方主事袁崇焕突然不见了,其属也不知其去向。过了几天,袁崇焕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原来他单人匹马到关外考察去了。他

山海关大战简介

这一站中来讲述一下清军入关的山海关之战。明末,吴三桂所率明军联合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此战,清朝正式进入中原,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明朝末年,明军、清军以及李自成率领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