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千寻塔

Posted 南诏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千寻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千寻塔

千寻塔

千寻塔耸立在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内。崇圣寺,是国内外闻名的南诏名胜之一,是一座建于六诏时的古刹。现在寺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寺前三塔仍巍然屹立。千寻塔在三塔中最大,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保和年间。塔高69.13米,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和塔身。塔身16层,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两边龛为窗洞,两级窗洞的方向交替错开,解决了塔内的采光通风问题。塔檐越往上间距越小,自第三、四层起逐层向内收束,最后集束于塔顶。因此塔身的外形轮廓不是僵硬地直线向上,而是微凸,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相同。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龙妖水怪。塔下有明朝黔国公沐氏楷书“山海大观”四个大字,每字纵横四丈,用文石凿成。塔的底层高约13米。

大塔后面的南北两座小塔,都比千寻塔矮。南小塔高38.25米,北小塔高38.85米,都是实心砖塔。每层分别雕券龛、佛像、莲花等。它们的建筑时代晚于千寻塔,大约在五代时期。

三塔建筑规模宏伟,设计水平高超。虽经一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和无数次地震的摇摆,塔基仍很坚固,塔身也未见倾斜。据《南诏野史》记载:塔上有一万一千多尊铜像,用铜40500斤。明朝正德十年(1515年)五月六日大地震和1925年大地震时,大理城内房屋十有九塌,三塔却安然无恙。1978年政府拨款维修三塔,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千寻塔顶有纯金观音像、金质释迦牟尼坐像等几百尊,及大量珍珠、玛瑙、水晶、珊瑚、绘画等。这些都是研究南诏和大理国经济、文化十分珍贵的文物资料。

学习建议:千寻塔是南诏历史的重要文物,这幅图能说明唐朝与南诏当时有密切的交往,也说明南诏的建筑受唐朝的影响,南诏的塔与唐塔风格类似。回忆所学过的内容,翻阅课本,观察千寻塔与唐朝的什么塔的建筑风格相似。

千寻塔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伍子胥与渔夫,平民的舍生取义的行为

一位平民百姓见到憔悴的不但没有举报他,而且还为他划出一条生路,这就是平民百姓舍身取义的行为。原文(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①。子胥既②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③我此树下

攻打东吴时在三山矶结怨 西晋名将王濬与王浑

刘禹锡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其实,当年同时挥军东吴的王浑原本更有机会夺得这一令吴主孙皓肉袒面缚到营门投降的大功,因此他还告了王濬的御状,称其“不受

攻打东吴时在三山矶结怨 西晋名将王濬与王浑

刘禹锡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其实,当年同时挥军东吴的王浑原本更有机会夺得这一令吴主孙皓肉袒面缚到营门投降的大功,因此他还告了王濬的御状,称其“不受

历史人物 民国才女林微因的惊人魅力 林微因与三个男人的爱情传奇历史名人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说的就是民国才女林微因。林微因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与诗意,这不仅仅是来源于她的才貌俱全,更是来源于她生命中的三个男人。这三个男人都是众多女性心中的精品和理想对象,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