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陈天华投海
Posted 华
篇首语: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陈天华投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陈天华投海
中国同盟会的诞生,表明革命势力的日趋高涨。日本政府接受清政府的请求,对中国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加以限制。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 《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在此前后,日本报纸对中国留学生的活动,作了种种诋毁性的报道,甚至攻击中国留学生 “放纵卑劣”,因而激起了中国留学生的极大愤慨。
当时留日学生有两种意见: 一部分人主张忍辱求学,一部分主张罢课归国。对于罢国归国,陈天华开始并不赞成,后来事态的发展出于他的意料之外,“各校同心,八千余人不谋而合”,他转而支持这一行动,并且主张“全体一致,务期始终贯彻,万不可互相参差,贻日人以口实”。在这种有利于革命的形势下,中国留日学生总会领导人却不愿担承责任。陈天华忧时感事,激愤不能自解,便写下《绝命辞》,希望以牺牲自己来唤起国人和留学生的觉悟,并抗议日本政府对我留学生的诋毁,毅然于12月8日在东京湾投海自杀。
陈天华是同盟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曾被推为会章起草员,同盟会的著名文告《革命方略》 也是由他撰述的。陈天华的自杀,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06年,陈天华的遗骸运回湖南长沙,湖南革命党人公葬陈天华于岳麓山时,全城学生、公职人员万余人,穿白制服行丧礼,整队送灵柩至山陵。湖南革命党人禹之谟 (1867—1907) 当众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大大激扬了民气,形成了反抗清朝政府专制统治的大示威。
相关参考
陈天华是清朝末年著名革命烈士,是华兴会的创始人之一,为同盟会会员,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鼓动家和宣传家,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猛回头》和《警世钟》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人物档案 姓名:陈天华 别
陈天华是清朝末年著名革命烈士,是华兴会的创始人之一,为同盟会会员,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鼓动家和宣传家,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猛回头》和《警世钟》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人物档案 姓名:陈天华 别
知名人物 陈天华为什么要自尽?陈天华的一生发生了什么?陈天华的人物评价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万丈风潮大逼人,腥膻满地血如糜;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读了《警世钟》一书的开头词,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满腔热忱的爱国者正在向群众
陈天华 陈天华(汉语拼音:ChenTianhua;英语:ChenTianhua;1875~1905-12-07),中国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人。父亲
陈天华,生于公元1875年,去世于公元1905年,原名显宿,字星台、过庭,别号思黄,为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中国同盟会成员,华兴会创始人之一。陈天华作《猛回头》和《警世钟》,深刻揭露外国列强侵略
陈天华,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县下乐村人。1875年(光绪元年)生。母亲很早去世,父亲陈善,是个落第秀才。陈天华幼年替人放牛,或卖些零碎东西,藉资糊口,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十五岁才入蒙塾
陈天华,字星台、过廷,别号思黄。1875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下乐村。他家境贫困,幼时替人放牛籍以糊口。15岁时入私塾就读。1896年陈天华随父去新华县城谋生,后经人帮助得入资兴书院学习。1897年考入长
陈天华是清朝末年著名的革命烈士,是辛亥革命中的宣传家和鼓动家,今天中学历史教科书介绍的革命书籍《猛回头》、《警世钟》就是他写的。 陈天华不仅深刻揭露外国列强侵略,清政府卖国求荣的黑暗,同时也大力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陈天华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显宿,字星台、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人。1903年初官费留学日本,参与编辑《游学译编》、《新湖南》等书刊,发表宣传革命的著作《猛回头》、《警世钟》
人物评价>陈天华的文章,旨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痛斥清朝政府是“洋人朝廷”。认为“革命者救世救人之圣药也”,力主拿起武器,号召“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仇人方罢手”。在《猛回头》、《警世钟》里,大声疾呼“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