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改组派出现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改组派出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改组派出现

国民党改组派,全称叫 “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1928年冬成立于上海。它是从国民党内部分裂出来的一个反蒋政治派别,是蒋介石与汪精卫争夺国民党中央党权矛盾斗争的产物。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独揽大权,汪派失势而强烈不满。会后,汪派骨干陈公博、顾孟余、王乐平等云集上海,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他们以拥汪为旗帜,以改组国民党中央相号召。视汪派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为主要力量,用 《革命评论》、《前进》 等刊物作喉舌,在沪、宁、平、津以及浙、苏、皖、湘、赣、川、粤、豫、鲁等省,进行了一场反蒋活动。1929年3月,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责蒋介石把持党团,篡改三民主义。声称“国民党已被军阀、官僚、政客、买办、劣绅、土豪所侵蚀、盘踞”。号召“重新改组国民党”,“恢复十三年精神”。但他们并非要恢复1924年孙中山实行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叫喊对中共要“扫除其组织”,“制止其活动”,“批判其主义”。可见,改组党是打着“恢复十三年精神”的旗号,把国民党“改组”为独裁党,这与蒋介石的政策并无不同,所区别的只是由谁来独裁罢了。1929年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汪集团又进行较量,结果汪精卫受到书面警告,陈公博、顾孟余等被开除出党。蒋介石又下令,封闭其领导机关,取缔其刊物,暗杀其领导人王乐平。嗣后,改组派的头目们又走上了联络地方军阀,策动军事倒蒋的道路,也被蒋所击败。汪精卫集团借改组之名,同蒋介石争权夺利的面目暴露后,改组派下层群众纷纷离去。1931年1月,黔驴技穷的汪精卫在香港宣布解散改组派。

相关参考

国民党改组派

  国民党改组派,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政府内部的主要反对派。1928年下半年成立于上海。主要发起人为陈公博、顾孟余等。全称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世人称国民党改组派,简称改组派。1928年国民党二届四中

美国 美国·1979年7月19日卡特宣布改组内阁

1979年7月19日卡特宣布改组内阁1979年夏,美国国内形势严峻:能源危机、物价上涨、经济滑坡,全国上下出现“信任危机”。为摆脱困境,恢复人们对总统的信心,7月15日卡特总统采取一项震动全国并使世界

印度 印度·1920年12月甘地改组国大党

1920年12月甘地改组国大党国大党成立后,组织一直十分涣散,英国人曾称之为商会。为了适合战后初期印度出现的革命形势,在1920年12月召开的国大党纳格普尔年会上,甘地倡议调整国大党的各级组织机构。第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1951年4月行动派成立

1951年4月行动派成立行动派是一个代表西尼日利亚的民族主义政党。它的前身是由阿沃卢瓦于1948年从伦敦回到伊巴丹后在西尼日利亚成立的“奥都杜瓦国王后裔协会”。1951年4月,这个组织改组为政党,命名

苏联 苏联·1923年工人真理派出现

1923年工人真理派出现这是新经济政策初期形成的一个反对派。该派的代表人物是亚·亚·波格丹诺夫。工人真理派反对新经济政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关系的复辟。该派认为俄共(布)已经蜕化变质,布尔什维克

法国 法国·1969年法国社会党改组

1969年法国社会党改组1969年,法国社会党改组,组成新社会党,1971年正式改名社会党。密特朗任第一书记,该党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瓦解,1943年重建

历史百科 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尝试——苏联工业大改组

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尝试——苏联工业大改组1957年,苏联对工业和建筑业进行了改组,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实行经济行政区管理体制。这一改组是苏联在50年代对经济体制实行改革的一个重大行动。在苏共中央全会上,

国民党史 吴辉生

吴辉生号曙光,广东惠来人。1910年生。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警卫军教导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宪警班、陆军指挥参谋大学、国防大学和国防研究院毕业。早年因参加汪精卫的改组派而被判刑。1932年曾任宪兵第

苏联 苏联·1958年2月改组拖拉机站

1958年2月改组拖拉机站赫鲁晓夫时期对农业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1958年2月,苏共中央举行全会,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集体农庄制度和改组机器拖拉机站》的报告提纲。并就此提纲通过决议。决议指出,要对机

越南 越南·1982年4月24日越南政府改组

1982年4月24日越南政府改组1982年4月24日越南内阁进行了重大改组。范文同政府的42名成员中有1/3被更换,14位部长被重新任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人事变动是,13位政治局委员中最年轻的武文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