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上海抗战

Posted

篇首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上海抗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上海抗战

1932年1月28日,第十九路军抗击日军武装进攻上海,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后,为取得进攻中国内地的基地,又发动对上海的侵略。它故伎重施,蓄意制造侵略口实。1月18日,5个日本僧人在上海马玉山路向中国工人寻衅。20日,日本特务机关策动数千名日本浪人放火焚烧了上海三友实业社,枪杀中国警察,捣毁商店,拦击汽车电车。日方颠倒是非,反而向中国政府 “抗议”。28日又发出通牒,不待中国政府答覆,日军于当夜向中国驻沪守军发动武装进攻,这就是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29日凌晨,十九路军通电全国,表示: “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十九路军抗战到底的决心,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纷纷捐钱捐物。妇女们献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儿童们捐出积蓄的零花钱。上海工、农、商、学各界踊跃组织义勇队、敢死队,协同十九路军作战。战幕拉开后,张治中率第五军请缨赴援。日本侵略者口出狂言:4小时内即可占领上海。但在十九路军英勇抵抗下,日军猛攻两昼夜,不仅未能占领闸北,反而遭受重创。到2月底,侵沪日军增到10万,十九路军和第五军不足4万。抗战坚持1个多月,杀伤日军1万余人,迫使日军一再增兵,且三易主帅,仍不能得逞。国民党政府对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不仅不予有力地支援,反而扣发军饷,截留全国支援十九路军的抗日物资。3月初,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十九路军腹背受敌,被迫撤离江湾、闸北阵地。3月3日,在英、美等国 “调停” 下,中日双方宣布停战。十九路军则 “受抗命处分”,调到福建 “剿共”。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孤岛上海 抗战女杰被人暗杀

茅丽瑛(1910-1939),浙江杭州人。1931年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法律系,同年考入上海海关任英文打字员。1935年参加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会,翌年秋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海关乐文社。“八一

历史人物 上海黑帮抗战,杜月笙是怎么对付汉奸的

自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国门的那天起,上海这个原本在清政府版图中不起眼的小县城,几乎是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而繁荣兴盛起来。到抗战爆发前夕,上海地面上租界林立,已经成了扬名远东的国际大都市。在这里,各国各执

历史人物 上海黑帮抗战,杜月笙是怎么对付汉奸的

自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国门的那天起,上海这个原本在清政府版图中不起眼的小县城,几乎是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而繁荣兴盛起来。到抗战爆发前夕,上海地面上租界林立,已经成了扬名远东的国际大都市。在这里,各国各执

抗战胜利后的杜月笙,重返上海滩,再无往日风光

杜月笙  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的一生充满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他所建立的庞大黑帮

抗战胜利后的杜月笙,重返上海滩,再无往日风光

杜月笙  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的一生充满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他所建立的庞大黑帮

4天即损失2500人 苗族师湘西到上海参加淞沪抗战

“我老娘今年95岁,鹤发童颜、思路清晰,每每说起从前的故事,老人家总有唠不完的叨叨,特别对‘昭和年世’日本鬼子侵华犯下的种种兽行,更是义愤填膺。”嘉善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王永强曾发表过一篇名为《小镇轶事

4天即损失2500人 苗族师湘西到上海参加淞沪抗战

“我老娘今年95岁,鹤发童颜、思路清晰,每每说起从前的故事,老人家总有唠不完的叨叨,特别对‘昭和年世’日本鬼子侵华犯下的种种兽行,更是义愤填膺。”嘉善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王永强曾发表过一篇名为《小镇轶事

历史人物 抗战胜利后杜月笙回到上海为什么会被吴绍澍关押

1927年到1937年,杜月笙的势力达到顶峰,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对于出身底层的小混混来说,这样的人生夫复何求。然而,杜月笙并不是一个只会打打杀杀、弱肉强食的大混混,他也懂得民族大义,所以当日本人

历史军事 日军挑衅引发第一次淞沪抗战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历史人物 隐居租界“孤岛”出版抗战诗集

七七事变后,青岛危急,舅舅王统照举家迁往上海,为了躲避日寇的迫害,全家人隐姓埋名,生活陷于困境。舅舅仍然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写出了大量作品,出版了两本抗战诗集。舅舅在上海期间,仍有众多好友登门,郑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