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义和团初胜森罗殿
Posted 义和团
篇首语: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义和团初胜森罗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义和团初胜森罗殿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乾隆以来就是山东、河南、直隶 (今河北) 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以 “反清复明” 相号召,设立神坛拳厂,以传授拳棒,练习武术,也散布揭帖、传单进行宣传。参加义和拳的主要是贫苦农民、手工业者,也有城市贫民、小商贩和水陆运输工人。其中女青年组织的 “红灯照”,穿红衣,提红灯,表现得十分活跃。义和拳的基本单位是 “坛”。一村一坛,各坛自成系统,没有统一的领导。需要联合行动时,一般由大坛出面散发传单,“传单一出,千人立聚”。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义和拳秘密结社逐步转变为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1898年10月24日由赵三多(?—1902)、阎书勤领导的 “冠县十八村” 起义,是义和团运动的起点,很快发展到山东全省,以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为主要斗争内容。到1899年秋,各地义和拳正式改称 “义和团”。山东义和团首先提出了 “扶清灭洋” 的口号。
1899年9月,山东平原县杠子李庄教民李金榜,依恃教会势力,欺压义和团民李长水,激起众怒。李长水前往茌平义和团首领朱红灯 (朱逢明) 处求援。10月下旬,朱红灯 (? —1899)率团民1000余人赶到平原。平原县令蒋楷调来清军马步队数百人进行镇压。朱红灯率众退到森罗殿扎营。10月28日,清军迫近森罗殿,双方展开激战。团民采用灵活战术,打败来犯清军,毙敌10余人。随后,袁世敦 (袁世凯之兄) 又率清军前来,义和团用大刀、长矛英勇抗击,再败清军。森罗殿之战,是义和团运动初期的重要战斗,影响及于附近各州县。
相关参考
义和团是19世纪末年,中国兴起的一场农民运动。普遍认为义和团最开始起源于白莲教,初始口号为“反清复明”。但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重心转移,加之朝廷有心招揽,改为“扶清灭洋”。 义和团最开始叫义和拳
义和团是19世纪末年,中国兴起的一场农民运动。普遍认为义和团最开始起源于白莲教,初始口号为“反清复明”。但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重心转移,加之朝廷有心招揽,改为“
清朝政府为何从支持利用义和团到镇压义和团 历史之结 甲午败,维新起。戊戌维新本是体制内以制度改革达到振衰起弊、救亡图存的难得的机会,却因“帝”“后”
义和团朱红灯义和团朱红灯是义和团一员首领。通过了解义和团朱红灯生平经历得知,朱红灯原名朱逢明,是山东人氏。清末爆发起义时,朱红灯是义和团起义的创始人。1898年,朱红灯为了躲避水灾而来到了德州齐河县大
朱红灯是谁义和团首领朱红灯怎样死的 义和团朱红灯是义和团一员首领。通过了解义和团朱红灯生平经历得知,朱红灯原名朱逢明,是山东人氏。清末爆发起义时,朱红灯是义和团起义的创始人。 1898年,朱红灯为
提到义和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气功,当时的义和团似乎是“刀枪不入”,凭借气功吸引了一些群众。那么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分析起来,其实至少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硬气功的表演效应。中国武术中的
提到义和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气功,当时的义和团似乎是“刀枪不入”,凭借气功吸引了一些群众。那么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分析起来,其实至少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硬气功的表演效应。中国武术中的
义和团朱红灯义和团朱红灯是义和团一员首领。通过了解义和团朱红灯生平经历得知,朱红灯原名朱逢明,是山东人氏。清末爆发起义时,朱红灯是义和团起义的创始人。1898年,朱红灯为了躲避水灾而来到了德州齐河县大李庄...
拳民就是义和团的成员,这种称谓是义和团发生那个年月的,没有褒也没有贬。他们的对手,被称为教民。在那个农民起义比较被看重的年月,中学生都知道,义和团跟太平军不一样,没有统一的领导,统一的组织。但是没有统
攻打使馆的是清军不是义和团 北京大学历史系林华国 编者按:多年来,中学历史教科书始终沿用义和团攻打外国驻京使馆的说法。近来见到新课程版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其中仍这样写:“义和团和清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