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四·一二大扫荡”

Posted 伪军

篇首语:少量的常识,当得大量的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四·一二大扫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四·一二大扫荡”

1938年9月,杨得志、崔田民根据十八集团军总部的命令,率领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之一部,翻过太行山,从豫北的淇县、汤阴之间越过平汉铁路封锁线,在滑县与先期到达的六八九团会合。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基本上肃清了平汉路东、漳河以南,卫河两岸近百里地内的伪军和土顽部队,开辟了沙区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这里成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边区党委、行署、军区、分区等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军工厂、印刷厂、炸弹厂、医院、银行等,都驻扎在硝河两岸的邢固、千口、店当、柴村、杨固等村。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展开游击战争,给侵华日军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并对开封、新乡、安阳等重要城市和敌之交通要道平汉铁路构成了严重威胁。

冀鲁豫边区位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是华中与华北的结合部,地处华中、华北和延安的交通要道,对确保太行山,沟通山区与平原的联系,扼住敌人南下和西进,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日军把这块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时时妄图将其彻底摧毁。

为了解除中国抗日军民对日军的威胁,日本侵略军从1940年6月开始,对冀鲁豫边区的中心沙区抗日根据地发动了一系列清剿。其中1941年4月12日到20日的一次“扫荡”,史称“四·一二大扫荡”,规模最大。在短短的9天里,日寇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使边区根据地遭到了空前未有的大浩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其惨重的损失。

1941年4月12日,日军调集主力第三十五师团、独立第一混成旅团、骑兵第四旅团和李英、杨振兰、孙步月、程道合等部的伪军,以及司华生、韩老俊等土顽部队,总计15000人,配重炮20余门,汽车、坦克110多辆,飞机两架,分五路扑向沙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妄图一举歼灭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摧垮沙区抗日根据地。

日寇首先派出李英部伪军2000余人,从内黄县东庄集出发,南犯野庄、次范等村。同时,伪二十四路军杨振兰部的一个旅和孙步月部伪军约800人,在日军配合下,进袭安化城。安化城距当时边区军区司令部驻地小魏林村仅5里路,我二纵队主力一部为保卫军事指挥中心,投入战斗迎击敌人,给日伪以重创。

4月14日,五路日伪军队从五个不同方位合扑沙区。一时间,整个沙区浓烟滚滚、烈火冲天,坦克、汽车和骑兵蜂拥而至,爆炸声震耳欲聋。夜幕降临后,杨得志、崔田民率领机关和部队,在夜色和大风的掩护下,从两路敌人的中间空隙地带,穿过南清公路,迅速转移到南乐县的草帽仙庄一带,继而进入观城地区,使敌人歼灭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阴谋破产。但负责掩护大部队撤离的四团二营,在近百倍的日伪军的合击中,经过反复冲杀,只突围出五连的部分战士,六、七两个连的200多名指战员,同日、伪军奋战一昼夜,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歼灭八路军主力的企图落空后,恼羞成怒,在4月16日到18日之间,采取所谓“大合击”、“小包围”、“反复扫荡”、“严密封锁”等手段,纵树毁林,无恶不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日本侵略军凶残野蛮、灭绝人性的丑恶嘴脸。

4月16日上午,日军把1000多名群众驱集到一起,强迫大家躺倒,一层一层地垒起来,日军士兵即在上面踏来踏去,往人们身上屙屎撒尿、泼开水,然而用机枪扫射屠杀。另外数百名群众被赶到一起,日军逼着人们脱光衣服,大家不肯,日、伪军即用皮鞭、棍棒毒打,用机枪扫射,并骑着马在人们的尸体上狂奔乱踏。4月17日,日、伪军在杨固村的空场上,用机枪打死350多人,然后又把余下的四五百名群众捆住手脚,分别投进六眼水井。填满之后,又用石滚、炸弹和土把井封死。该村秋景的姐姐正在做饭,被日军一脚踢倒,拖过怀里的孩子,扔进了开水锅里活活烫死。在夹河村,60多名群众被一个个用刺刀挑死,安山70多岁的老母亲竟被敌人砍成了八块。在成布,敌人把从沙窝中搜捕的40多名群众,一个个捆起来,扔进大坑里,用炸弹炸死。日军还将20多名青年妇女抓住,把她们的衣服扒光,在大街上对她们蹂躏,最后用机枪射死。

大屠杀过后,接着便是大烧大抢。沙窝、内黄、高陵、顿丘等地的数百个村庄,全部化为焦土,数万间房屋,变成了废墟,粮食、财物、牲畜、家禽被洗劫一空,仅内黄、高陵两县被抢和被烧毁的粮食即有132396石;另外全沙区枣树及林木12.8万余株,尽被日、伪军砍伐毁尽。

大“扫荡”过后,沙区一带遍地是惨死的中国同胞的尸首,到处是断墙颓垣,极目一片荒凉。四五千无辜同胞的鲜血,浸透了瓦砾,染红了焦土。今天,这一切虽已成为过去,但中国人民的灾难和冤仇不能忘记,中华民族这段血迹斑斑的历史不能忘记!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