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辛丑条约》——中华民族的空前屈辱

Posted

篇首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辛丑条约》——中华民族的空前屈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辛丑条约》——中华民族的空前屈辱

还在北京未陷落前,清政府便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谈判大臣,与列强议和。北京陷落后,慈禧更急于向各国乞和,先后发布上谕,留荣禄、徐桐、崇绮在京办事,并授予李鸿章“便宜行事”之权,会同亲王奕劻,迅速与各国办理议和。慈禧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已准备接受帝国主义任何苛刻的条件。但是,帝国主义所关注的问题不是马上议和,而是如何加强各国对清政府的控制和攫取更多的赃物。所以,对清政府的乞和请求,列强以种种理由不与理睬。英、日、德等帝国主义国家以李鸿章亲俄,拒绝承认他议和全权大臣的资格,提出要与英、日比较密切的庆亲王奕劻“商议和局”。俄国则因李鸿章曾于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及1898年同它签订卖国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是清政府中的亲俄派首领,企图通过李鸿章攫取更多的利权,主张迅速与李鸿章开议。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明争暗斗,争吵不休,李鸿章从广州抵达上海后,迟迟没有北上。

清政府为了促成议和谈判开始,屈从于德国提出的“惩凶”要求,1900年9月25日发布上谕,宣布处分载漪、刚毅、赵舒翘等几个亲王和重臣。这使列强认识到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仍是它们藉以共同统治中国人民、扩张侵略势力的工具,如果再这样无休止争吵下去,不但会拖垮清政府,而且对自己也不利,乃决定支持慈禧,承认李鸿章的“全权”,与之进行谈判。

10月4日,法国照会各国政府,提出和议基础提案6条,作为与清政府谈判的基础:

一、惩处各国驻北京使节指定的祸首;

二、继续禁止军火输入中国;

三、对各国、各外国团体及个人的损失作出合理赔偿;

四、北京使馆永久驻兵;

五、拆毁大沽炮台;

六、联军占领大沽至天津间的二三处地方,使沿海与北京间交通畅通无阻。

这项提案,帝国主义各国表示原则上赞成。继法国提案之后,清政府在表示预备以法国提案作为谈判基础上提出了五条初步和约草案:一、对攻打各国使馆违反国际公法表示认罪,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二、答应赔偿损失;三、修订或新订商约;四、要求交回总理衙门及其档案;五、和谈开始后,应立即停止战事。但是,议和实际上是列强之间争夺在华权益和分赃的谈判,只在帝国主义各国之间进行。对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帝国主义根本不予理睬。随后,列强外交团多次举行会议,对法国提案进行了补充和修改,至12月22日形成《议和大纲》12条,除上述法国提案的基本内容外,增补了以下新的内容:一、扩大惩办“祸首”名额,除惩办那些对直接攻击各国使馆负有责任的王公大臣外,各省杀害外人的官员,也列入惩处的“罪犯”名单之中;二、扩大赔款范围;三、修订通商行船条约;四、中国地方官员有弹压其辖区内“排外”的责任,如不及时弹压,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五、改革总理衙门。

12月24日,各国公使将《议和大纲》联合照会清政府议和代表,并且声明这些条件是无可更改的,如果清政府拒绝接受,列强将继续占领北京和直隶。次日,沙俄驻华公使格尔思又到李鸿章寓所进行威胁,谓中国若不从速允从,和局必至决裂,宗社安危,在此一举。奕劻、李鸿章等人也电告在西安的慈禧,恳请准允。慈禧也急切希望和局早定,列强撤军,清廷能早日回京,恢复其正常的统治秩序。所以,12月27日,清廷便电谕奕劻和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此后,李鸿章等人又根据列强的要求,在声明接受全部十二款要求的议定书上签字画押,并将清廷谕旨加盖御玺,于1901年1月16日送交各国公使,正式接受了由帝国主义列强一手炮制的《议和大纲》12条。

《议和大纲》12条和一般的议和条约不同,它不是经交战双方即列强与清政府的谈判代表的商谈议定的,而只是列强各国经争吵达成妥协后强加给清政府的。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始终被排除在谈判外。清政府实际上没有经过任何谈判,便完全接受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苛责要求,其软弱卑微及投降卖国的本质,在列强极尽其侵略者的丑恶表演的同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议和大纲》12条被清政府接受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拟定详细条款。它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在惩凶、赔款等问题上,又经过了八九个月的争吵,才最后确定了对华和约的全部内容。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8月27日,急于回銮北京的清廷,在未作任何抗争的情况下全部接受了列强各国的最后议定书。9月7日,奕劻和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公使在约稿上签字。由于1901年是夏历辛丑年,所以这个条约又称为《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议和大纲》内容的具体化,正约12款,次序与《议和大纲》相同。其主要内容是:

一、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年息四厘,本利共达9.82亿两,加上各省地方赔款2000万两,总计10亿两。

二、北京设使馆区。条约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划出“使馆界”,界内各国驻兵管理,不准中国人居住。

三、拆毁大沽炮台,外国有权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条约规定: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途的所有炮台“一律削平”。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驻扎中国军队。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12处驻扎外国军队,驻军地点为:黄村(意大利),廊坊、杨村(德国),军粮城、塘沽(法国),芦台、唐山(英国),滦州、昌黎(日本),山海关、秦皇岛、天津(国际军)。

四、清政府须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条约规定:今后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皆斩”;地方官对其辖内的反帝活动,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附和过义和团的王公大臣和各级官吏,分别处以革职、监禁、流放、死刑;发生过杀死外国人的城镇,停止文武科举考试5年。

五、设立外务部。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清朝中央六部之上。

六、修订新的商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允许按照帝国主义的意愿修改“通商行船各条约”。

七、清政府分派王公大臣赴德、日“谢罪”,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地点建立牌坊,对被杀的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用优荣之典”。

《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屈辱的奴役性条约。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这个条约,进一步在中国攫取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侵略权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和灾难。根据条约,列强各国直接驻兵北京和直隶地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监视和政治控制,使它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忠实工具。巨额赔款,不仅使清政府的财政陷于危机,而且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使他们的生活更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辛丑条约》,是中华民族空前的劫难,空前的屈辱。

相关参考

代表清朝签署《辛丑条约》

如果说《辛丑条约》的空前屈辱及李鸿章的悲凉离世,宣告了旧外交的惨败与终结的话,那么亦是从辛丑开始,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这标志了在内外交困的时代,在李鸿章的经验教训里,中国近代外交酝酿着又

中国历史 屈辱的《辛丑条约》

北京陷落以前,清政府于8月7日任命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9月7日,慈禧太后发布“剿匪”上谕,正式宣布“痛剿”义和团。9月25日,又宣布惩处放任义和团的载漪、载勋、刚毅、赵舒翘等亲贵大臣,并加派刘坤一、

中国过去的屈辱历史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1901/9/7,《辛丑条约》签订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1894

历史秘闻 中国过去的屈辱历史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1901/9/7,《辛丑条约》签订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1894

世界条约 辛丑条约①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01.9.7北京大清钦命全权大臣便宜行事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大清钦差全权大臣便宜行事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部堂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大德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穆默②;大奥钦差驻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什么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了什么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了什么条约  逼迫清政府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

世界条约 什么战争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有哪些?为什么要签辛丑条约?

中国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又叫《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9月7日,奕匡力、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俄、德、法、美、日、意、西、荷、比、奥11国公使,在最后议定

那些被遗忘的历史

1.中国屈辱的历史有哪些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1901/9/7,《辛丑条约》签订1894/9/15,平壤

清朝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什么

辛丑条约标志着什么辛丑条约是在清朝后期和八个国家签订的一项和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单方面的赔偿,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什么呢?辛丑条约签订成功就标志着中国彻底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国家。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  1901年9月7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  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