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芦沟桥事变,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Posted 华
篇首语: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芦沟桥事变,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芦沟桥事变,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长期顽固地推行其“大陆政策”,扩大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1936年底,日本军部在日本国内大搞军事演习,为发动侵华战争,进行了具体战略部署。1936年底,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田代指挥第四旅团万名日军,在中国北京天津地域举行将官及士兵军事会演,以攻取北京为假想目标。1937年春,日本加紧大规模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在平津地区再增派重兵驻守,扩充军事设施,并占据了山海关至丰台铁路沿线的要地。日本还利用殷汝耕的伪保安队盘踞冀东地区及通县、顺义、昌平、怀柔、密云一带;又唆使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和李守信为首的伪蒙军驻扎察哈尔东各地,形成了对北平的包围形势。6月28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的军政要员在大连举行侵华战争的军事会议。这些战争狂人公然叫嚣3个月内就可以解决中国。7月上旬,关东军司令官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建议:“进攻中国的时机业已成熟”,必须立即向中国发动战争。芦沟桥事变就是日本侵略者为扩大侵华战争而精心策划制造的事件,它成为中日八年战争的导火线。
芦沟桥横跨永定河,属河北省宛平县管辖,距北平仅30里,为拱卫北平的屏障。当时驻守在平津一带的中国军队是第二十九军,总兵力约有10万人。该部军官曾受过日军的欺凌和侮辱,又目睹敌军在冀察侵略气焰日益嚣张,因此,广大将官士兵抗敌情绪十分高涨。
1937年7月7日夜10时,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芦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芦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与“仿佛”听到宛平城内的炮声有关,要求进城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翌晨2时,日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获悉失踪日兵已经归队,但仍无理要求入城查明失踪情形。中国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中方以河北省第三区行政专员兼宛平县长王冷斋、冀察外交委员会主席魏宗瀚、委员林耕宇、绥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新业为调查员,日方则以松井及中国第二十九军日本顾问樱井德太郎等为调查员。但日军肆意挑起事端,毫无诚意,趁交涉之际,于8日晨4时50分,向宛平县城猛烈攻击,并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了攻城第一枪。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以芦沟桥事变为导火线而爆发的中日战争从此开始。日军在同一天内,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未能得逞。
日军见宛平城久攻不下,便一面以谈判为缓兵之计,一面加紧侵略部署。8日深夜,松井等人与秦德纯等达成口头协议三项:双方立即停止射击;日军撤至丰台,中国军队撤至芦沟桥以西地带;宛平县城由保安队接防。但是,当日本政府接到事变详报后,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增兵华北,包围北平,并任命香月清司中将为新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7月12日,香月到达天津,便指挥日军强占天津车站,并在丰台、通州故意寻衅。14日,香月向宋哲元提出反共,取缔排日言论、排日团体和民众抗日运动,中国军队撤出北平,改由保安队担任警备等七项要求,并限19日前答复。18日,宋哲元赴天津向香月表示谦意,并答应上述七项要求。宋哲元的退让并没有使日本的侵略止步,日本的真正意图是要占领平律,控制华北,进而灭亡全中国。19日,日本内阁紧急会议,决定向华北大量增兵,定于20日午夜“采自由行动”。21日,日军再次炮击宛平县城,同时炮击长辛店和轰炸廊房。中国军民伤亡重大。翌日,日军秘密向华北运送机械化部队。25日,日军以修理电线为名,开抵廊房,并故意制造纠纷,占领廊坊。26日晚7时,丰台日军500名企图强行由广安门进入北平城,遭到中国守军刘汝珍团的坚决阻击。香月遂借“广安门事件”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限27日正午以前,八宝山、芦沟桥附近的中国军队撤至长辛店;限28日正午以前,北平市内及西苑的中国军队撤至永定河以西,并威胁说,如不照办,即将采取一切必须步骤。日军不待中国方面答复,即于27日派兵攻占团河、通州,进犯南苑、北苑、黄寺及沙河等处,并以一部切断南苑至北平间的公路。中国守军虽经浴血奋战,付出重大代价,但终因仓卒应战,难以抵抗。29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陷落。
“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扩大侵华,企图灭亡全中国的重要步骤。从此,中国人民再次被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相关参考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一木清直死于美军坦克一木清直少佐,是事变中
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制造的事件。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宛平县境内芦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夜11时左右,诡称一日本士兵失踪,硬要闯入宛平县城搜索,遭驻城守军拒绝后,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 田代皖一郎心脏病暴毙data-filtere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 一木清直死于美军坦克 一木清直少佐,是事变中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 一木清直死于美军坦克 一木清直少佐,是事变中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七七事变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横跨永定河,是12世纪建造的一座石桥。桥栏上雕刻着485个石狮,形态各异,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附近卢沟桥畔,日本军队蓄意挑起了促使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军事冲突。1935年以后,日本企图侵略华北,但每每因中国人民的抵抗而失败,这就愈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罕见老照片)”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七七卢沟桥事变大家应该都清楚吧?这场事变可以说是日本开启全面侵华战争的一场大阴谋,也是中
卢沟桥事变的意义主要是体现在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与日本帝国主义较量的过程中,卢沟桥事变是一个全面抗日战争的标志,而最后的战争胜利无疑是对卢沟桥事变的呼应。卢沟桥事变的意义可以说是十分重大的,对于日本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遭中国驻军射击并有一名士兵失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事实上,此前两个月,日本军方曾在山东青岛大做文章,为发动战争制造借口,尽管没能成功,却也挑起了一场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