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围攻苏松太太平军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围攻苏松太太平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围攻苏松太太平军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以后,英、法、美等国先后宣布中立,静待观望,一面以海陆军严密保护其既得利益,决不许任何一方予以破坏,一面窥伺时机,以寻求进一步扩大其在华侵略权益。1856年(清咸丰六年) 3月,《巴黎和约》签订,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战败而告结束。英、法由此解除了后顾之忧,遂放手东向,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于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迫使清政府与其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通过这一期间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英、法攫取了扩大通商、内河通航、公使驻京、内地游历、自由传教、买卖华工、合法贩运鸦片等侵略特权,并获得1600万元巨额赔款。时太平军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正与清军进行着大规模的激烈战争,故英、法将太平天国视为其实现新获取的侵略权益的障碍,因而其中立政策遂发生了向清政府一方的急剧倾斜。1861年,英国在华官员之间以及他们与英国政府之间,甚至讨论起实行大规模武装干涉、以帮助清军夺取天京的可行性,后来只是因为认识到这样做并不能扑灭太平天国起义,且需要大批军队、大笔军费,方才作罢。

1861年初,英国驻华海军司令何伯、参赞巴夏礼奉英国修约专使额尔金之命,沿长江上驶,获取了太平天国政权所作的关于太平军当年内不进攻上海和吴淞周围100华里以内地区的保证。12月27日,因为太平天国的保证即将届期,英国海军“狐狸先生”号舰长宾汉便奉命照会太平天国,要求太平天国重新作出不进攻上海、吴淞、武昌、九江、镇江及其周围100里以内地区的无限期保证。但是,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据点正被清军作为进攻太平军的基地,因而太平天国拒绝了英国要求。

1862年(清同治元年)1月,忠王李秀成统领大军进逼松江、上海,并先行传檄通告,要求上海、松江的人民、兵勇去逆归顺,且劝上海洋商各宜自爱,两不相扰。中旬,太平军进至青浦、松江一线与华尔洋枪队战,互有胜负,而上海周围四五万清军则大部被太平军击溃。至此忠王通令全军:严饬各部,在防地修筑坚固工事固守,围困上海,“俟其内中自变,方可乘机计取”。驻上海清朝官员得知太平军将攻上海,立即商请英、法军队代为防守,又与租界外国人合组“中外会防局”,以办理筹措饷需等项事务。其时,英、法在上海的陆军兵力只有1500余人。上海城内虽驻有8000清军,但畏惧太平军已甚,不堪一击。1月18日,华尔回到上海,与何伯密谈。2月14日,何伯携华尔往访法国驻华海军司令卜罗德,商定了联合对太平军作战。与此同时,英军第九十九联队及炮兵一部也由天津开到上海,英、法兵力渐至充裕。2月中,为保护列强在上海的利益,在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同意下,经何伯、卜罗德、华尔会商部署,英、法军队一面在上海县城及城外外国租界布防,一面联合洋枪队和清军向上海附近太平军发动进攻。

2月21日,英、法军队500余人、洋枪队600人及大批清军,携带野炮2尊,向太平军的重要据点高桥发动进攻。24日,大多只装备着竹矛的太平军战败南撤。英、法军队一进入高桥,立即大事焚烧劫掠,行同强盗。清军后至,一无所得,便悻悻然破口大骂英、法官兵。一位外国人后来说,从这一仗可以“知洋军军纪之恶劣——杀人、放火、毁粮,是皆外人谴责太平军的罪名,而一一躬自犯之者”。29日,英、法军队进攻萧塘,被太平军击退。3月1日,约1400名英、法官兵及常胜军携带大炮7尊,再度攻击萧塘,先以大炮猛轰,致使太平军伤亡累累。太平军主力遂撤退,只留下一部阻击。太平军后卫部队“在村庄中心地区勇敢地狙击追兵”,可是却无法抵挡联军新式枪炮猛烈的火力,“他们勇敢的士兵死亡枕藉,终被击退”。是役,太平军阵亡1000余人,约300人被俘。联军进入萧塘后,残酷屠杀村民,又将全村焚毁。然后天津英军陆续撤至上海,至此英军驻上海兵力达到2800余人,装备大炮24尊,陆军司令也改由士迪佛立接任。

4月4日,大批联军向太平军据守的王家寺等地进攻。联军包括英军约1500名(携带大炮9尊)、法军约400名(携带大炮4尊)及常胜军约300名,清军数目不详。联军以大炮狂轰太平军营垒,太平军不敌,败退周浦。华尔与何伯又率军进攻罗家港,太平军据垒顽强抗击,打退常胜军三次猛攻,重创敌军,何伯也被击伤;翌日,联军几尽至罗家港,再次大举进攻,太平军遂从容撤退。从4月17日至5日17日,英、法军队与常胜军、清军又联合攻占了周浦、嘉定、青浦、奉贤。这样,太平军第二次进攻上海的企图就被中外反动派联合挫败了。

对于英、法军队进攻太平军,在当时即已受到舆论的抨击。比如一直支持英政府政策的《上海泰晤士报》就曾载文痛加谴责。文章说:“我们认为在本世纪的英国军官中,何伯提督是采取不宣而战的非军人行为的第一人。”又说,英、法对太平军的进攻,已经彻底破坏了正义的原则。后来,现代的史学家费左恪也评论说:“英、法、清联盟以平定太平革命之举,是中国与欧洲外交史中最堪注意、亦最为丑恶羞辱之一页。”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戈登统率常胜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1860年(清咸丰十年)6月,美国人华尔在上海富商、候补道衔杨坊及苏松太道吴煦的支持下组织了洋枪队。1862年(同治元年)2至3月间,洋枪队改名“常胜军”,与英、法军队及清军会同进攻上海周围地区的太平

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阻挠太平军进攻上海

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军一举攻占南京。由于英国、法国对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前途及其对列强在华利益的影响等一些重大问题尚不能准确估量,且又正值于近东遏制沙俄扩张的紧要关头,遂以观望静候为方针,在清政

晚清第一猛将,曾大败太平军、英法联军,却被16岁少年活活砍死

僧格林沁,蒙古族人,其先祖为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长大后,僧格林沁曾参与镇压太平军,以及与英法联军作战,均取得了显赫的战功,但凭个人战斗力,堪称晚清军队中的第一猛将。令人意外的是,战斗力如此强

历史秘闻 晚清第一猛将,曾大败太平军、英法联军,却被16岁少年活活砍死

僧格林沁,蒙古族人,其先祖为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长大后,僧格林沁曾参与镇压太平军,以及与英法联军作战,均取得了显赫的战功,但凭个人战斗力,堪称晚清军队中的第一猛将。令人意外的是,战斗力如此强

清朝请来英法联军,李秀成被打伤左脸

1860年4月,20余万太平军云集天京郊外,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黄文金、刘官芳、陈坤书等猛将悉数到场,阵容相当豪华。此时,张玉良率5000兵马还在杭州赶往南京路上,张国梁所部6000精兵则

清朝请来英法联军,李秀成被打伤左脸

1860年4月,20余万太平军云集天京郊外,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黄文金、刘官芳、陈坤书等猛将悉数到场,阵容相当豪华。此时,张玉良率5000兵马还在杭州赶往南京路上,张国梁所部6000精兵则

”打倒清朝,平分中国”遭拒绝,结果招致英法联军与清朝的镇压

鸦片战争中,太平天国的崛起对清廷造成的威胁是巨大的,这一点,当时的咸丰皇帝看得很清楚,但他就是不愿意与列强合作”借师助剿「”,镇压正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国,但是太平天国对江南的威胁,江南地方官却是深感不安

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30万大军成功逃离纳粹德国虎口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30万大军成功逃离纳粹德国虎口”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了解点二战历史的人可能对诺曼底登陆战、太平洋战役等有过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敦刻尔克大撤

人物志 吴煦的人物生平简介

吴煦(1809—1872),字晓帆,又字晓舫,清钱塘(今杭州)人。以捐纳历任江苏宜兴、震泽、吴江、金坛、嘉定等县知县,后署松江知府,奉命参与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咸丰八年(1858)冬,为苏松太道。十年

上海风景1937年,鸟瞰昔日万国建筑

上海租界作为被欧风美雨吹打的前沿地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殖民性、混合性、近代性的租界文化。形成了西方文化在上海被逐渐理解、接受、模仿、采用的过程。>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