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Posted 圆明园
篇首语: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北京的西北郊在明代即为园林荟萃之区,但在明清之际,这一带的园林率多废弃;至清朝康熙中,动乱渐次平定,一些明代废园得以重建。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将畅春园北的一座园林赐予他的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并取“圆而入神”、“明而普照”之意,命名为“圆明园”。胤禛继位以后,将圆明园逐步扩充,至雍正末圆明园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规模十分可观。乾隆时,一面于园内添建新景区,一面又于外侧增建了长春园、熙春园、绮春园和春熙院,五园联为一体,成为圆明园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嘉庆、道光两朝,春熙院、熙春园相继赐给庄敬固伦公主和惇亲王绵恺,五园变为三园,但圆明园的规模依然极为宏大。圆明园是中国园林史上最为辉煌的杰作,整座园林以中国古代传统中的仙山幻境、诗歌绘画中的山水描摹和江南著名风景园林为素材,又吸取中国历代园林宫廷建筑技术的精华,故其设计、建造俱都极尽巧思。园中宫殿庙宇、楼台亭阁、轩榭廊桥各成群落,其间清波环绕,怪石参差,绿树掩映,曲径通幽,又有大湖小池交错其中,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各景区各具别致风格,全园却又浑然一体,如诗如画。圆明园也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博物馆,在其所收藏的珍宝、图书、书画中,有许多是历代劫余的稀世珍品。故此,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奇葩。但是,这一“令人震惊的、无可比拟的杰作”,却被英国和法国两个“最为文明的强盗”以最野蛮的方式彻底破坏了。
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向中国发动了自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进攻。英法联军于北塘登陆,攻陷大沽,占领天津、通州,兵临北京城下。9月22日,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英法联军在进行了休整并补充了给养和装备之后,于10月5日自北京东郊绕向北郊,开始了新的军事行动。10月6日,联军占领海淀,到达圆明园。管理圆明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自杀。当天,法国侵略者闯入了圆明园。他们发现园中“一间一间的屋子,充满着价值连城的物品”,“一间一间的大厅,置有价值巨昂的瓶缸”,一座座库房堆满质量优良的绸缎和珍贵的毛皮,于是尽皆显露出野兽一般的贪婪,饱掠而归。英军官兵得知法军“整个军营满堆着成打的钟表、无数的绸缎和一切你所能想象的物品”,也蠢蠢欲动,随即于次日加入了对圆明园的洗劫。法军翻译官德里松写道: “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赌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结果“每个人都是腰囊累累,满载而归”。除了疯狂的抢劫,他们还野蛮地破坏,粗俗野蛮的联军士兵撕毁珍贵的古籍并用以点火吸烟,用刺刀戮破挂在墙上的名画,遇到珍贵却难以携带的瓷器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
时至今日,对于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给中国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根本无法作出哪怕是粗略的估计,只能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感受和想象这一损失的巨大。英国军官赫利思曾两次进园抢劫,当其第一次进园时,已经满眼都是洗劫后的惨状,但当他走过一连串被掳掠破坏的屋子时,仍旧抢到了7大筐财物。他后来在回忆录中例举了其中的两件物品:一件是清朝皇帝在任命巡抚等高级官吏时所使用的玉玺;另一件是一个镂金的花盆,在这花盆的金镂之间,更用白珊瑚琢成文字,盆中有一株高约1英尺(约31厘米)的黄金树,金树枝上还挂着许多以红玉为核的蓝宝石果子。赫利思第二次进园的抢劫所得,需要由7个人运出园外,其中包括两个非常精美的山水浮雕和一个装着精致钟表的高达7英尺的金塔。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在1860年11月7日从中国发出的通讯中描述对圆明园的劫掠说:“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皇帝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皇帝的洗面台、盆和金水瓶,嵌着宝石,掠得者竟以二千镑出售。阿美士德勋爵的时计,原值二百镑,法国兵却以二十元出售。许多人掠得三四十磅纯金,另一些人则得到无价的珍珠和宝石。”一个法国的团指挥官单只抢得的珍珠和钻石,便值80万法郎。法国专使葛罗后来描述联军自北京撤回天津以后的情形说:“此刻天津的景象是乱哄哄的,每个十字路口都有兵士在出卖成匹的丝绸、珠宝、翡翠花瓶和无数的贵重东西,这些都来自圆明园。”由于巨量的皇家珍宝突然被掠出宫外,许多被立即销售,因此这些珍宝的价格被压得极低,只卖得原值的十分之一、几十分之一甚至一百几十分之一。英国军官赫利思曾以20块银元的价格从法军士兵手中买了一块表,这块表是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来华的英国使节马嘎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礼物之一,表壳上镶满了钻石,其中最大的一颗直径约有15毫米。据英国原制造商说,这块表价值525英镑(约当2300银元)。许多当时被劫走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至今仍保存于英、法两国内。比如,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就保存着从圆明园掠去的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和清代画家沈源、唐岱的《圆明园四十景图》等。10月18日和19日,英军又出动大批士兵焚毁了圆明园,许多未被英法联军掠走的珍贵古籍、档案、书画和满园雕梁画栋,尽皆化作飞灰。
法国作家雨果曾对英、法侵略者摧毁圆明园这个属于全人类的文化艺术宝库的野蛮行径极为愤怒,他在1861年11月25日致巴特力尔上尉的信中,对英、法强盗的暴行进行了严厉的谴责。他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我们教堂的所有财富加起来也无法和这一东方巨大的、且又漂亮的博物馆相比较。在那里不仅藏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极为丰富的金银制品。真是战功赫赫,且又横财发了一票!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效法把箱子全都装得饱鼓鼓;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将叫做法国,另一个则叫做英国。”雨果的抗议,表达了全世界所有具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士的愤慨,也表达了所有热爱和平、热爱人类的人士对无与伦比的圆明园的被毁灭的悼惜。雨果先生在这一封信的最后写道:“法兰西帝国把这些财富的一半都掠为已有,而现在又以一种占有者的无耻把夏宫(即圆明园)极为华丽的古物都拿出来作排场,并且还要装出一副天真的样子。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一定会来到的。”
相关参考
清朝中后期,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由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纷纷进入中国瓜分土地。但是有一个点小编始终弄不明白。英法联军洗劫焚烧了圆明园,却没去抢劫紫禁城,难不成圆明园比紫禁城还值钱?英法联军占
清朝中后期,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由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纷纷进入中国瓜分土地。但是有一个点小编始终弄不明白。英法联军洗劫焚烧了圆明园,却没去抢劫紫禁城,难不成圆明园比紫禁城还值钱?英法联军占
19世纪50年代,列强为进一步扩大在华侵略权益,在1854年(清咸丰四年)及1856年两次修约交涉失败后,便试图以武力解决问题。1856年10月,英国卑鄙地制造了“亚罗”号划艇事件,并以此为借口于10
八国联军洗劫圆明园,德国首先道歉并归还国宝,此国没有一点动静
圆明园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富丽堂皇的「”王国”,在这里面沉淀着中国上下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底蕴,在晚清时期,慈禧太后掌管大权,整个国家慢慢开始落后,外国也在这个时候不断的攻打国门,于是这个东方大国就在这样
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烧毁了圆明园。这件事中国人都知道,它被当成国耻写进了历史书里。然而,有一个问题我们似乎没有想过:为什么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后,烧的是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按理来说,紫禁城是
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烧毁了圆明园。这件事中国人都知道,它被当成国耻写进了历史书里。然而,有一个问题我们似乎没有想过:为什么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后,烧的是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按理来说,紫禁城是
一、国内大事记♦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58年前,1860年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
1860年9月18日中午,英法联军近4000人与清军僧格林沁部约万人大战于通州以南约8公里的张家湾,结果清军大败。9月21日,英、法联军约6000人与清军僧格林沁部、瑞麟部、胜保部约3万人大战通州城南
一、国内大事记♦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58年前,1860年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