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英国攫夺中国内地贸易权的修约谈判
Posted 行栈
篇首语:没关系,天空越黑,星星越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英国攫夺中国内地贸易权的修约谈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英国攫夺中国内地贸易权的修约谈判
1858年(清咸丰八年) 6月26日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第二十七款规定:对所定的海关税则与通商条例, 可以在10年后协商修订。1868年(清同治七年),正逢中英修约之期。
为了避免即将来临的修约再一次给中国带来沉重的损失,清政府从1867年起,即着手进行修约事宜的筹谋。这一年的6月16日,总理衙门由恭亲王奕訢领衔奏请,令南北洋通商大臣选派能员来京,以备查询。10月12日,又请饬滨海、沿江通商口岸地方的将军及督抚大员,就可否允外使入觐、遣使出洋、建筑铁路、电报、内地设行栈、内河驶轮船、运盐、开矿、传教等诸问题各抒所见,提出建议。两天后,总理衙门就奉命行文知照各省;对清政府最具影响力的一些洋务派官僚则被列为征询意见的重点对象。11月20日,陕甘总督左宗棠奏筹修约事宜,认为请觐、遣使可行,其余均不可行。12月16日,船政大臣沈葆桢奏筹修约事宜,认为请觐应符皇
上亲政,遣使可行,电报、铁路可商,挖煤可先试办,内地设栈、内河驶轮均不可行。18日,两江总督曾国藩奏筹修约事宜,也认为请觐、遣使、开矿可行,其余均不可行。31日,湖广总督李鸿章奏筹修约事宜,力主自办铁路、电报、轮船,允外使入觐,继续派使出洋,反对外人在内地设栈、内河驶轮。同治皇帝在综合各封疆大吏奏请建议后,慑于外国压力,决定在修约谈判时在一定限度内满足外国侵略者的要求,换取对方的同情与支持,以避免出现僵持不下乃至造成决裂,以及由此而引起严重后果和遭受重大损失,这样才有利于维持其统治地位。
英国政府对即将来临的修约谈判亦多方进行准备。从1867年4月起,英国公使阿礼国就亲自到各通商口岸巡视,面晤各地英籍商人,听取他们对修约的意见;同时,还分别派英国驻烟台、台南的领事官调查一些地方的商务活动情况, 了解英国商业势力渗入中国内地的可能性。5月8日,阿礼国又致书英国驻各地的领事官,征求他们对于修约的意见。9月5日,英国政府外交部致书英国商会,公开征求他们对中英修约的意见。各地的英国商人急切地要求英国政府按照英国商业利益的需要,利用这次修约的机会,对《天津条约》的条款全面予以修订。并要英国政府胁迫清政府进行迅速而巨大的变革,甚至在认为必要时可动用武力,将中国一举变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政府惟恐强行全面修约会导致武装冲突,那样就不仅疏远了清政府与英国的关系,而且还会引起其它西方列强的疑虑,这对英国是不利的,因此主张实行局部修约,通过外交谈判来迫使清政府对《天津条约》的某些条款进行部分修改,以保证英国商业势力在中国的继续渗透与扩展。英国政府鉴于内部意见纷争,难于统一,就由英国公使阿礼国出面,在11月8日致书各国驻华公使,提出延期修约的主张,并希望联合有约各国,在1872年以后的中法《天津条约》修约之期,一起与清政府进行修约谈判。这一建议,得到美国、法国、普鲁士、西班牙、比利时等国的一致赞同。
英国延期修约主张的出笼以及各国公使对此事的赞同,清政府深为疑虑与恐慌,因清政府深惧洋人“合而谋我”的局面,故坚决反对,并多次向英国政府进行交涉。英国政府不得已,乃于1868年1月2日与清政府开始举行单独的修约谈判,从1月至11月,双方进行了长达10个月之久的谈判。
1月2日,阿礼国向清政府总理衙门递交了修约节略,提出洋货免厘、改订关税、内河行轮、长江增开码头、海关所在地设立行栈等5项要求。5月4日,阿礼国再次致书总理衙门,函中根据各地英商的要求,提出准许英商在内地设立行栈、退还英商洋货厘金、通商口岸30里内免征厘金、准洋盐进口销行、长江增开10处商埠、沿海开放温州、准英商开采煤矿、准英商自由贩运台湾的糖与米以及樟脑等29节修约要求。11月9日,阿礼国第三次照会总理衙门,提出设铁路、电报,沿海多开口岸等19项要求,并特别坚持要求内地设行栈、内河驶轮船、开采煤矿等项。11月23日,新任美国公使劳文罗斯亦乘火打劫,照会清政府总理衙门,不仅对英国的要求予以支持,而且同样提出获取内地贸易权的要求。
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经过长期的讨价还 价,双方于11月间终于拟订了草约。但当草约所拟条款传至英国,不仅英商大哗,朝野要员亦喋喋不休地争论,意见难以一致。英国政府遂采取拖延战术,迟迟不对草约表示态度;甚至在1869年8月31日,还重弹旧调,主张将此草约只算
是暂行章程,不作为正式修约,而将正式改修条约拖至3年以后,即与法国、普鲁士的修约一并办理。清政
府对此竭力反对,一再催促英国政府早作决断,甚至以若此时不作修约则必再俟10年方可议修予以要挟。英国政府无奈,不得不答应再行会商,并于当年10月23日与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英《新定条约》及《善后章程》,从而结束了这场马拉松式的修约谈判。
相关参考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于1854年夏提出了修改条约的要求。修约的内容主要有:中国开放内地和沿岸城市,准许外国舰队自由航行长江,鸦片贸易合法化,废除子口
广州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又是《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口之一。英国侵略者先后曾几次企图进驻广州城,但遭到广州人民的坚决反对,故都未能得逞,甚至在河南(广州珠江以南)租地的企图也被粉碎。1857年(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至1844年,英国与趁火打劫的美、法等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综观1926至1928年的中比废约交涉,以顾维钧为代表的北洋政府外交官们,在动荡的时局中,折冲樽俎,确立旧约「期满作废」之先例,争取到与比利时平等谈判修约的机会,并渡过海牙国际法庭法理争议的难关。
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命马戛尔尼使团正式出使中国,目的是通过与清朝最高当局谈判,扩大对华贸易,同时搜集中国情报,估计中国的国力。谈判内容是七个请求:1.要求签订正式条约:开放宁波、舟山、天津、
墨西哥 墨西哥·1991年2月5日墨、美、加开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1991年2月5日墨、美、加开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1991年2月5日,墨西哥、美国、加拿大三国首脑同时宣布将开始进行自由贸易协定三边谈判,以尽快建立起一个有3.6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产值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
荷兰人为了和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在澎湖建立根据地,这种行为在明朝看来是受到了严重的挑衅,明朝政府包围了荷兰人,进行谈判,谈判中提出如果荷兰人同意退到台湾就允许荷兰人在内陆的贸易往来。料罗湾海战起因是福建
19世纪90年代,俄国为谋求向远东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扩张势力,决定将修筑中的西伯利亚铁路改道中国东北。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0月,沙俄未经清政府同意,擅自派遣4批人员越境到中国东北各地勘测路线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大清帝国被迫与英国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根据条约,大清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并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开埠通商等等。英国人通过战争获取的特权让美国政府非常眼红。于是美
1964年4月3日巴西非法逮捕中国贸易代表经过巴西政府与中国政府代表的谈判,1964年3月23日,巴西外交部授权巴西驻日内瓦领事馆向中国驻巴西贸易代表签发入境签证,中国驻巴西贸易代表处和新华社等9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