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细数曹操一生中十大亮点

Posted 宦官

篇首语: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代枭雄细数曹操一生中十大亮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一代枭雄细数曹操一生中十大亮点

2、历史人物 通过故事看曹操

一代枭雄细数曹操一生中十大亮点

一、任洛阳北部尉时棒打权贵

作为宦官显族之后,

曹操

无疑是幸运的,年纪轻轻便获得了在东汉政坛崭露头角的机会。《三国演义》第1回载:(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年轻时的曹操胸怀大志,敢作作当,其所作所为为腐朽的东汉政权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在洛阳北部尉(类似于京城郊县的一个公安局长)任上,他忠于职守,改革吏治,真正做到有令可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面对当权宦官蹇硕的叔叔时,能够不避权贵,一视同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充分显示出一个年轻政治家的胆识与魄力,从而为他后来迈入更大的政治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闪光指数:

二、劝何进勿召外兵

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宦官当权,决意请西谅剌史董卓领兵进京来“清君侧”。这绝对是一条愚蠢的“馊主意”。作为何进左右手的曹操敏感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劝谏何进道:“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这一建议,表明曹操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与勇于劝谏的胆略。

可惜的是,何进不仅没有听信忠言,反倒是怒斥曹操,说他是心怀私意。其后的事态发展证明,董卓进京,是东汉大乱的开始,也直接导致何进被宦官诛杀。何进在九泉之下,当痛悔于当初没有听取曹孟德的意见。

闪光指数:

历史人物 通过故事看曹操

细数奸雄曹操一生中的十大亮点:通过故事看曹操!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无疑是小说中最具有争议也是最具魅力的人物。他既萃集封建统治者奸诈、残暴、嫉忌等恶劣品质于一身,又总括了封建政治家延揽人才、纵横捭阖、权谋机变等多方面的才能,真可谓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劭语)。由于作者尊刘抑曹的创作倾向,《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虽然与历史上的曹操相比多有丑化,不过,作者罗贯中还是对曹操人生中的一些闪光点给予了足够的肯定。

  一、任洛阳北部尉时棒打权贵

  作为宦官显族之后,曹操无疑是幸运的,年纪轻轻便获得了在东汉政坛崭露头角的机会。《三国演义》第1回载:(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年轻时的曹操胸怀大志,敢作作当,其所作所为为腐朽的东汉政权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在洛阳北部尉(类似于京城郊县的一个公安局长)任上,他忠于职守,改革吏治,真正做到有令可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面对当权宦官蹇硕的叔叔时,能够不避权贵,一视同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充分显示出一个年轻政治家的胆识与魄力,从而为他后来迈入更大的政治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闪光指数:★★★★

  二、劝何进勿召外兵

  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宦官当权,决意请西谅剌史董卓领兵进京来“清君侧”。这绝对是一条愚蠢的“馊主意”。作为何进左右手的曹操敏感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劝谏何进道:“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这一建议,表明曹操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与勇于劝谏的胆略。可惜的是,何进不仅没有听信忠言,反倒是怒斥曹操,说他是心怀私意。其后的事态发展证明,董卓进京,是东汉大乱的开始,也直接导致何进被宦官诛杀。何进在九泉之下,当痛悔于当初没有听取曹孟德的意见。

  闪光指数:★★★☆

  三、刺杀董卓,随机应变

  董卓独断朝纲,祸乱百姓,众大臣却束手无策,此时曹操勇敢地站出来,决心刺杀董卓,为国除害。他借向董卓献刀的名义接近董卓,伺机刺杀之。无奈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曹操要刺董卓时,不料被董卓发现,大呼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尽管此次刺杀功败垂成,但却足见曹操的勇气与胆识,他超人的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刺杀虽然失败了,但曹操却由此获得了反抗强权、匡扶正义的美名。

  闪光指数:★★★★

  四、矫诏起兵讨董卓

  首举义旗,讨伐逆贼董卓,无疑为曹操赢得了足够的人气与政治资本。当董卓秽乱朝纲,把东汉政权搞得乌烟瘴气,群臣惶惶不可终日时,曹操能够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反董卓的立场,并矫诏各道,招集义兵,共同讨伐董卓。《三国演义》第5回载,曹操“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在这一事件中,曹操面对强权,敢于反抗,敢为天下先,显示出他卓越的胆识与勇气。此外,曹操以“忠义”二字号召义兵,以朝廷的名义来讨伐董卓,名正言顺,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谋略与智慧。

  闪光指数:★★★★

  五、慧眼识关羽,温酒斩华雄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奉袁绍为盟主。奈何袁绍乃鼠目寸光之人,难堪大任。《三国演义》第5回,董卓部将华雄在氾水关连败盟军,正当盟军手足无措之际,关羽挺身而出,愿斩华雄头,献于帐下。当袁绍听说关羽只不过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时,面露不屑,袁术更是要将关羽“打出”。危机关头,曹操制止了袁术的鲁莽,认为关羽“仪表不俗”,“既出大言,必有勇略”,果断推荐关羽一试身手,并温酒一杯,与关公对饮。事实证明,曹操能慧眼识关羽,并能做到重才,敬才,用才,最终,关羽在温酒斩华雄一役中展露身手,睥睨群雄。

  闪光指数:★★★★☆

  六、首创义兵,迁都许昌

  虽然董卓被吕布所杀,但京城却再次遭到董卓部将李傕、郭氾等的蹂躏,洛阳城一片荒凉破败。当曹操在山东听说汉献帝还京之后,听从荀彧的建议,进军洛阳,迎奉天子。其后他又听从董昭的意见,将都城安置在自己的属地许都,为他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与政治保障。此次事件中,曹操至少捞到了三个政治资本:其一,他能因时而动,抢占了迎奉汉献帝的先进,此为天时;其二,他移驾许都,便于控制皇帝,此为地利;其三,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可谓人和。得此天时地利人和,为后来曹操统一北方的大业及曹魏政权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闪光指数:★★★★★

  七、割发代首

  《三国演义》第17回,曹操行军途中,使人远近遍谕村人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曰:“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无奈曹操马匹受惊,踩踏良田,按律当斩。曹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此次事件,后人多认为曹操有作秀之嫌,乃奸臣狡猾之处。不过,笔者认为作为三军统帅的曹操,此时根本没有作秀的必要,更多倒是体现出曹操的爱民之心、治军严明与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清人毛宗岗曾评价此事曰:“爱兵而不爱民,不可以为将。爱将而不爱民,不可以为君。最善将兵者,必能治兵,兼能治他人之兵,于禁是也。善将将者,必能治将,兼能治他人之将,刘备是也。曹操击绣之兵,以手扶麦而过,则知操之能为将矣。袁术攻徐之将,于路劫掠而来,则知术之不能为君矣。民为邦本,故此回之中三致意云。”此言不虚。

  闪光指数:★★★

  八、官渡之战大败袁绍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袁绍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均数倍于曹操。值此生死存亡关头,曹操果断出击,火烧乌巢,断袁绍后路,最终大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业。官渡之战中,曹操至少表现出以下闪光点:其一,识才重才敬才用才,如当听说许攸来投时,他甚至跣足相迎;其二,他果断出击,用兵如神,火烧乌巢,断敌后路,导致袁绍集团军心大乱,最后一败涂地;其三,他以仁术御人,深得人心。当他截获手下许多人与袁绍所通之信时,他没有就此打击报复,而是将其全部烧毁,足见其驭人之术。

  闪光指数:★★★★★

  九、青梅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向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两个当世英雄,以青梅下酒,纵论天下英雄。曹操的闪光点主要表现为:其一,他对英雄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如他将龙比喻为英雄的论述非常精彩并蕴含哲理。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此种语言,非大气魄大视野之人无从道出。其二,他对当时风云人物的评价非常到位。如他认为淮南霸主袁术只不过是“冢中枯骨”,袁绍更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其后的历史证明,曹操所言句句切中肯綮,看人如此之准,足见曹操独到的眼光。其三,英雄的豪气与惺惺相惜。两位英雄煮酒论世,曹操豪气干云,潇洒风流。相形之下刘备便显得过于谨小慎微,底气不足。虽然同为英雄,但曹操的英雄气质是刘备无法比拟的。

  闪光指数:★★★★☆

  十、厚待关羽

  《三国演义》第25回,刘备兄弟失散,关羽被曹操重重围困。曹操爱才心切,多次试图劝降关羽。面对关羽提出的苛刻条件,曹操依然满口应承,并厚待关羽,视若知己,足见其爱才之心无人能及。他以诚信动人,为关羽义气折服,生活上处处优待关羽。即便关羽去意已决,他明知放关羽走乃养虎为患,但依然放关羽一马,其对人才之诚意足可为天下鉴。

 

  闪光指数:★★★★★

相关参考

细数曹操的十大功绩与十大恶行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

一代枭雄曹操一生为什么没有称帝

曹操为何未能一统天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20岁时,以廉孝闻名。历任洛阳北部尉,镇压过黄巾起义,参加过讨董卓联军。公元192年,收降青州黄巾军百余万人,选拔精

一代枭雄曹操原来是这样

惊人的科技以及令人惊叹的容颜,大家知道康熙死后的复原图是怎样的吗?,终露真面孔了,300多年前的康熙大帝昨日复活在电脑上。“他99%接近50岁时的康熙。”我们一起来看下中国十大千年古尸复原照吧1、康熙

一代枭雄是怎么死的?

  据史料记载,董卓与曹操虽然都是一代枭雄,可是两人却有着一定的区别,曹操虽心狠手辣,可是却是带有目的,不会粗暴蛮横,也算是个文人。可是董卓却刚好相反了,一生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

看史上一代枭雄曹操如何玩弄女人

从《三国志・后妃传》的记载中,我们知道曹操最早有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后来拜为王后)。另从《武文世王公传》中,知道还有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这些

一代枭雄曹操为何致死都不敢称帝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程昱所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

一代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为何不敢称帝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各类民间传说等,曹操不仅被认为是一代枭雄,更是被骂我奸臣。只因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不是匡扶汉室,为大汉王朝而卖命。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疆域最大,曹操本人的能力也远超蜀

三国志曹操传一代枭雄曹操生前两大谜团难倒国人上千年

“旧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是毛泽东笔下的风骚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代枭雄。他身世卑微却志向远大,依附着过人的权术和聪明,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身后,曹操接管

摸金校尉竟然起源于曹操,一代枭雄盗墓为了什么

在时下风靡的盗墓题材小说中,总会出现一个名称,那就是摸金校尉。所谓摸金校尉,就是盗墓贼的美称。你可能会惊讶,摸金校尉竟然是一带枭雄曹操创立的,三国霸主怎么会与盗墓有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摸金校尉起

枭雄曹操一生未称帝的原因

是三国史上最受争议的一个人物,出身虽卑微但志向远大,依附自己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那么,曹操为何一生不称帝呢?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与蜀交恶,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