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美国·1968年1月23日“普韦布洛号”事件

Posted 美国

篇首语: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国 美国·1968年1月23日“普韦布洛号”事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 美国·1968年1月23日“普韦布洛号”事件

1968年1月23日“普韦布洛号”事件

美国海军情报船“普韦布洛”号及其83名船员被北朝鲜巡逻艇拘捕扣留近1年的事件。1968年1月23日,北朝鲜四艘巡逻艇以侵犯其领海为名包围正在执行任务的普韦布洛号,并登上该船。普韦布洛号船长布切尔命令船员烧毁机密文件,但4名船员遭枪击受伤,其中一名不久后不治死亡。北朝鲜人员在船上查获了10袋文件及敏感监视器和密码装置。83名船员被带到元山港拘禁。美国政府要求释放,北朝鲜拒绝,并称他们是在12海里领海范围内进行的合法拘捕。美国总统约翰逊下令征召1.5万名后备军并增派驻韩美军。1月24日,北朝鲜电台播放了布切尔的招认书。布切尔承认他的船触犯了北朝鲜海域界,且是从事间谍任务。3月4日,约翰逊总统接到82名存活船员签名信,陈述只要美国承认触犯北朝鲜领海,表示道歉,并保证不再侵犯,他们便可获释。双方代表随后在板门店会谈,最后达成协议:美国发表声明承认普韦布洛号闯入北朝鲜领海并道歉。12月22日。82名船员及一名船员尸体返回美国,但普韦布洛号仍为北朝鲜扣留。获释后,布切尔矢口否认他的船超越12海里,而是在15海里外被俘的。1969年,布切尔等人受到海军法庭审问,他们力辩他们缺少保护船只的武器,(当时船上只有两支机枪)及迅速销毁机密文件的设备,而供认书则是在严刑拷打下被逼写下的。最后法庭决定将布切尔及另一名军官交由军事法庭审判,但海军参谋长查菲宣称不会对任何人采取惩戒措施。

相关参考

朝鲜 朝鲜·1968年1月23日普韦布洛号事件

1968年1月23日普韦布洛号事件1968年1月23日,朝鲜人民军海军出动舰艇,在元山附近海域一举俘获了侵入朝鲜领海进行侦察活动的美电子侦察船普韦布洛号。在俘获战斗中,美军1人被打死,船长等83人被俘

美国 美国·1968年4月22日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暴动

1968年4月22日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暴动1968年美国学生校园民主运动的重大事件之一,由争取民主社会大学生协会组织和领导。事件的导火线是校方租用校园与哈莱姆公寓之间的莫宁赛德高地公园2.1英亩土地筹建

美国 美国·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去世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去世1968年6月1日下午,美国著名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告别人世,享年87岁。凯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的塔斯坎比亚。父亲阿瑟·凯勒是位南方邦联老兵

美国 美国·1951年8月23日西点军校学员作弊事件

1951年8月23日西点军校学员作弊事件1951年8月23日,美国最负盛名的西点军校宣布90名学员因考试作弊被勒令退学,在这所以“责任、荣誉、国家”为座右铭的老牌军校历史上,这一事件是极不光彩的。在刚

美国 美国·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遇刺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遇刺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被枪杀身亡,终年39岁。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浸礼会教堂牧师,非暴力主义者,1929年1月25

美国 美国·1968年10月20日肯尼迪遗孀改嫁

1968年10月20日肯尼迪遗孀改嫁1968年10月20日,已故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肯尼迪与希腊国王亚里斯多德·奥纳西斯在希腊外海一个岛上举行婚礼。杰奎琳1929年7月28日生于纽约州南安普敦。1

美国 美国·1970年3月10日美莱村屠杀事件

1970年3月10日美莱村屠杀事件1968年3月16日,驻越美军第20步兵团第1营第3连的一个排士兵,在排长威康·凯利的率领下扫荡了南越云河附近一个叫美莱的小村庄。他们将大批无辜的村民集中在一条沟旁,

美国 1969年5月18日秘鲁驱逐美国三军使团事件

1969年5月18日秘鲁驱逐美国三军使团事件美秘双边关系上的一起外交事件。1968年10月3日,秘鲁总统贝朗德被一次军事政变所推翻。陆军参谋总长胡安·贝拉斯科·阿尔瓦拉多将军任总统。新政府允诺将继续发

美国 美国·1980年1月23日卡特主义出台

1980年1月23日卡特主义出台1980年1月,美国卡特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对苏遏制政策的称呼,1979年12月,苏联出兵阿富汗,次年1月4日,卡特总统发表声明,指责苏联入侵阿富汗是二战以来,“对和平的最

美国 1968年5月13日美国越南巴黎会议召开

1968年5月13日美国越南巴黎会议召开在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中,当越南南方军民取得1968年新春大捷之后,美国总统约翰逊于同年3月31日发表电视讲话,提出“部分停炸”越南北方的和谈方案。越南民主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