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西羌问题与乌桓问题浅析,东汉与曹魏集团应对措施评点
Posted 乌桓
篇首语: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西羌问题与乌桓问题浅析,东汉与曹魏集团应对措施评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西羌问题与乌桓问题浅析,东汉与曹魏集团应对措施评点
大家好,今天简单聊一聊西羌问题与乌桓问题,主要指的是东汉跟三国时代,顺便帮助读者朋友理清楚东汉朝廷与曹魏集团应对措施,更深刻地了解这一段历史。
西羌问题由来
羌人是一个很古老的族裔,游牧为主,殷商时期就出现了。在秦汉时期逐渐壮大,东汉末年的时候成为西北凉州(其实主要陇西一带)一股分散的势力。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唐宋时期党项人建立西夏国,都是羌人的后裔建立。
到东汉的时候,羌人时常作乱,因而东汉中后期常年对西北用兵,消耗了大量的国力,是东汉衰弱、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乌桓问题由来
乌桓其实是东胡的一个别派,秦汉之际被匈奴人征服。到了汉武帝时期,被迁到了大汉的东北,长城附近。东汉建立的时候,辽西一带的乌桓人来降,被光武帝刘秀封作王侯,将他们迁到长城以南,开始与汉人杂居。在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时期,一直很和平,并且还帮忙汉朝抵抗过匈奴。到了汉安帝以后,东汉内部开始腐朽,对边疆的管控开始松懈,乌桓便时常闹事,但有时又很和平。到了汉灵帝的时候,乌桓已经足够威胁汉朝边郡的安全了。
西羌问题与乌桓问题的异同点
羌人跟乌桓人都是属于一个比较分散的族群,在东汉末年与三国时代,很少统一过,也没什么统一意识。但不同的是,羌人自己往往没什么领袖,喜欢依附在汉人领袖上。比如压死东汉的第二根稻草韩遂、边章之乱,就是羌人胁迫身为汉人将领的韩遂、边章起来造反的。再比如压死东汉的第三根稻草董卓进京那会,董卓带的兵里面很多就是羌人,但是羌人将军几乎没有。而乌桓虽然分散,但分散的部落也有自己的领袖,他们可以跟汉人一起造反,但不是像羌人那种完全依附。乌桓出现过难楼、乌延、丘力居、蹋顿、苏仆延等很多有名的领袖。但不管怎么样,乌桓人首领到了三国时代总是跟汉人军阀一起行动,帮袁绍、刘和打公孙瓒,帮袁熙、袁尚抵抗曹操,帮助公孙家的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渊对抗曹魏等等。
羌人跟乌桓人经过汉朝上百年的改造,也出现过很多归化的现象,这是他们能跟汉人杂居、合作的原因之一。跟汉人族群之间,即便到了三国时代还没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因而他们造反或者跟起兵,也不是打着推翻中央政权,建立自己族群的朝廷为目的。不过关于造反的原因,二者也是有区别的。羌人在东汉时期乃至东汉末年,主要是反抗汉人的剥削,譬如东汉末年的羌人起义,很多借口都是宦官集团的官吏对他们剥削压榨太严重。在三国时代,羌人“造反”主要是响应诸葛亮以及蜀汉集团,反曹魏也是因为曹魏集团对他们不够好,甚至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而乌桓人造反,其实大部分是因为响应依附汉人军阀出现的,并非单纯地反抗压迫。
在总体上,对待羌人,东汉乃至曹魏集团安抚的力度往往不够;而对乌桓人,要略好一些。从东汉封来降的乌桓首领为王为侯,封他们首领为单于,以及之后曹操打败乌桓人,也没采取坑杀政策可以看出,汉人对乌桓总体上怀柔政策要多一些。而事实上,汉人对乌桓乃至东胡怀柔政策实行得要好很多。譬如幽州牧刘虞,就是这样一个好长官,他治下的胡人跟汉人总体上能和平共处,大家都很爱戴他。在他被公孙瓒杀死后,这些胡人跟汉人一起起兵为他报仇,可见其政策影响之深远。但羌人就不一样了,虽然依附汉人领袖,但不一定爱戴他们,甚至还经常互相攻杀,少了很多人情味。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曹操解决乌桓问题会比较顺利,不像西羌问题始终搞不清楚。乌桓人对汉人敌意远远没有羌人对汉人敌意大,因而也乐于合作。
西羌问题与乌桓问题对后世的影响
羌人对汉人敌意其实较大,这就导致他们五胡十六国时期能形成统一的政权。当然了,这个跟他们长期依附汉人,慢慢出现自己的领袖有关。有了领袖,统一意识会慢慢增强,所以到后面唐宋时间演变成党项人。
而乌桓接受汉人文化程度较高,而汉人给与的自治度也较高。西晋灭亡的时候,从乌桓人崛起的胡人,入主中原,很多也是仰慕汉文化的。甚至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断汉化,变成今天的一部分汉族同胞的祖先。同时曹操平定乌桓,用的是险招,但之后总归是安抚政策为主,这也为曹魏创造了稳定的大后方。这也是三国时代,为什么边境没有大规模的少数族群威胁的原因,他们没有乘机入侵中原的原因在这里。不是因为当时曹魏足够强大,而是曹魏采取了合适的应对措施。
东汉跟曹魏在羌人问题的处理上显然是不怎么成功的,但对乌桓问题的处理上,则较为智慧。
相关参考
汉宣帝与老将赵充国如何解决匈奴和西羌问题?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巫蛊之祸发生时,襁褓中的刘病已
汉宣帝与老将赵充国如何解决匈奴和西羌问题?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巫蛊之祸发生时,襁褓中的刘病已
会计信息披露之改进〔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公司会计信息采取的披露方式和内容基本沿用传统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刻,而且应该由重点披露过去转向未来,并且要增加面向所有信息使用者
作者:热血三国系列页游今天我们来谈谈蜀汉和曹魏的「”官二代”差距问题。私以为与家教无关、与基因无关、与父母无关、与个人禀赋无关……蜀汉政权不是只有先主刘备的儿子过于平庸,而是整个集团所有的二代人物都不
美国书籍在中国:成就与问题 在最近20年来中美文化交流和发展历程中,美国书籍之在中国大量翻译和出版,应视为其最引人注目的一大景观。本文系统考察、认真研究了1979年中美正式建
导读:《三国演义》大结局是“三国归晋”,征战半个多世纪的魏、蜀、吴相继告亡。表面上看三国似乎悉数谢幕,但实际上却是迥然不同的下场,这迥然不同的下场给出的是历史的不同答案,其中包括着咎由自取的真亡与假亡
因为将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存在着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特别历史这种叙述性比较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具体算大概可以从曹丕代汉自立开始,到吴主孙皓降晋为止。在这六十年悠悠岁月中,三代人不懈努力,为各自的国家奉献了青春热血,才有了这
孙权是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字仲谋,父亲孙坚曾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他的哥哥孙策也被曹操上奏封为讨逆将军和吴侯。孙权在小时候便跟着哥哥转战各地,见过世面,而且他又很爱读书,历史、文学各方面都广
就在司马氏集团与曹魏集团斗争激烈的时期,在士阶层中,以嵇康、阮籍为骨干,包括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刘伶。他们以庄子精神为寄托,常寄情于竹林幽泉之乡,以纵酒谈玄、高尚其志而著称于世,史称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