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国家承载力的暴政 隋朝的兴起与灭亡
Posted 隋朝
篇首语:我允许别人比我强,但我不允许我没有别人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超越国家承载力的暴政 隋朝的兴起与灭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超越国家承载力的暴政 隋朝的兴起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
杨坚是北周八柱国独孤信的部下及女婿,其父亲杨忠东汉太尉杨震的十三世孙,隋文帝杨坚之父,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北周建立后,杨忠历任小宗伯、大司空、柱国大将军等,进封隋国公。杨坚继承爵位后,他的女儿杨丽华是周宣帝的皇后,逐步掌握国家大权。杨坚将北周皇族宇文氏及反对派诛杀殆尽,篡夺皇权。杨坚与宇文氏都出身关陇武将贵族集团,改朝换代只是更换了统治家族而已,并没有引起国家政局的动荡。
隋文帝、炀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增强中央集权,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士族、庶族门第观念日渐淡化,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大运河的开辟影响中国历史长达千年之久,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高峰。
二、隋朝的制度改革
全国版图方面,隋朝再度实现了统一。文帝废除了西梁的傀儡政权,随后他派遣晋王杨广、秦王杨俊和信州总管杨素为行军元帅,南下消灭陈朝,结束了中国分裂的局面,再度统一全国。
(一)改革官制。东晋以来多军人、皇室、门阀主政,魏晋时期的三省制已经名存实亡。隋文帝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公、三师、五省等中央机构。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三师为太师、太傅、太保,徒有虚名,只是给与大臣以荣誉的虚职。五省即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秘书省掌管国家图书典籍,没有实权,内侍管理宫廷事务,全部为宦官,因此负责国家事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职权相当于秦朝的丞相。三省相互牵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是行政机构,负责执行,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改民部)、都官(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度开始定型,三省长官共同向皇帝负责。三省六部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决策与执行机构分离,有效的避免权臣篡位。
(二)地方机构,隋炀帝将州、郡、县三级制改为两级,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改变了东汉以来地方长官权力过大的局面。
(三)官吏任命方面,大小官员由吏部任命,选官权由士族转归皇权,结束了士族集团垄断的局面。
(四)府兵制与均田制向结合,隋朝完成了自西魏、北周以来兵农合一的趋势,将府兵统兵权集中于中央政府。
(五)改定刑律,《开皇律》废除了北周大量的繁杂苛酷的法令,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六)科举制度的创立。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考试,寒族子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当官,学而优则仕。科举的建立结束了士族门阀把持选举的局面,广开言路,拓宽了招揽人才的路径,使寒族子弟得以参加统治政权。科举考试将选拔官员的权力上交吏部,体现了皇权上升以及门阀士族衰落的格局,符合大一统封建王朝的政治需求。科举制是隋朝对中国历史做出最重要的贡献。
(七)经济上,颁布均田令,内容不再叙述,与前朝大体相似,农民获得的土地增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八)改定赋税,百姓的赋税进一步降低。
(九)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大索貌阅是在户籍簿登记年龄、核对本人容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租役,乡党邻里相互监督。输籍定样是根据标准定户等大小,从轻缴纳税额,写在定簿之上。百姓不能逃税,官员不能徇私,定额比士族地主对其荫客剥削轻,广大佃户脱离士族成为国家的自耕农,削弱了地主豪强的实力。
上述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税收,削弱了地主豪强,加强了中央集权。
(十)整顿钱币和度量衡。
(十一)营建大兴(新长安)和东都洛阳,营建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在政治、经济上加强对关东、江南地区的控制。
三、隋炀帝的暴政与覆亡
隋朝开创了汉朝以来第二个盛世,但是短命而亡,仅仅立国三十八年,文帝、炀帝之后还有几个傀儡皇帝,都不得善终。隋朝和秦朝灭亡有异曲同工之处,隋炀帝文韬武略,追求理想化,好大喜功,滥用劳力,耗费国力远远超过了国家承载力,导致灭亡。史学上对隋炀帝评价极低,褒唐贬隋,把唐太宗李世民美化成为完人,将隋炀帝杨广丑化成为无恶不作的昏君、暴君。从历史的角度而言,隋炀帝对中国的推动几乎无人能及,堪与秦始皇相提并论,被丑化很大程度是由于其是亡国之君,成王败寇思想严重。
下面是隋炀帝的功劳和其灭亡原因
隋炀帝的功绩:
1、统一全国。隋炀帝还是晋王时,作为主帅统军灭陈,平定江南,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2、科举制度,开创了当时世界最公平的选官制度,开辟了寒族子弟进入政权的路径,直到清灭亡前夕才废除。
3、开辟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通与经济往来,影响中国长达千年之久。
4、对外征战,重新恢复朝贡体系。
但是,隋朝因炀帝的好大喜功而灭亡,营建洛阳、修建大运河,四处征伐,百姓苦不堪言。同时,隋炀帝为人自负,猜忌心强,引起朝廷内乱,高颖、贺若弼等老臣相继被杀,帮其登上皇位的亲信杨素也逼死,削弱了统治根基。隋末,底层农民发动起义,贵族集团也趁机叛乱,杨玄感(杨素的儿子)、李密(曾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以及重新建立政权的李渊(北周八柱国李胡的后代,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母亲都是西魏八柱国独孤信的女儿)相继造反,在内忧外患之中,杨广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杀,隋朝走向灭亡。
倘若隋炀帝早死几年或是上述丰功伟业少一半,他都能称得上千古名君。统治者施政超越了国家承载力导致了国家的覆灭,但是我们不能不能因为隋朝的灭亡而否定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相关参考
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基础不稳固隋朝的灭亡固然与隋炀帝的暴政和政治改革有关,从而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但这不过是隋朝灭亡的导火索而已,不能把这笔账全都记在隋炀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
河南发现隋朝粮仓, 面积有50个足球场大, 现代科技都无法超越
大家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实际上唐朝的强盛很大程度上因为隋朝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隋朝的的强盛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朝代所谓的盛世,在中国古代衡量国家强大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粮食,毕竟中国是
当前,好像人们对某一朝代的评价,都以存在年代的长短为依据,如果这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长,就说明帝王有作为,如果是昙花一现,就说是短命王朝,而且都是亡于暴政。比如秦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都被冠以亡于暴政。>>
嘉靖年间的某夜,在辽东大帅李成梁的寝帐里,一名小厮正在为他洗脚,看到他脚心上有三颗痦子。李成梁得意地说:“我的福气和官运全在这三颗痦子呢!”小厮说:“我脚心有七颗痦子,怎么就没有福气和官运呢?”李成梁
嘉靖年间的某夜,在辽东大帅李成梁的寝帐里,一名小厮正在为他洗脚,看到他脚心上有三颗痦子。李成梁得意地说:“我的福气和官运全在这三颗痦子呢!”小厮说:“我脚心有七颗痦子,怎么就没有福气和官运呢?”李成梁
嘉靖年间的某夜,在辽东大帅李成梁的寝帐里,一名小厮正在为他洗脚,看到他脚心上有三颗痦子。李成梁得意地说:“我的福气和官运全在这三颗痦子呢!”小厮说:“我脚心有七颗痦子,怎么就没有福气和官运呢?”李成梁
史学界很多人认为:秦朝灭亡由于秦始皇、秦二世的暴政,然而事实有待商榷。现在一种说法是,秦朝灭亡更大的原因是统一的过程不完全。首先看看谁在反秦,统一后的秦朝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关中等地区的秦人2、
16世纪末,日本征伐不休的战国时代刚刚结束,踌躇满志的丰臣秀吉决心到比日本更广阔的空间施展一番,计划先征服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最后打到印度,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1592年,丰臣秀吉出动20万
16世纪末,日本征伐不休的战国时代刚刚结束,踌躇满志的丰臣秀吉决心到比日本更广阔的空间施展一番,计划先征服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最后打到印度,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1592年,丰臣秀吉出动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