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1975年12月7日美国总统发表《檀香山讲话》
Posted 均势
篇首语:记忆的坐标有多么清晰,前进的脚步就有多么坚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国 1975年12月7日美国总统发表《檀香山讲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 1975年12月7日美国总统发表《檀香山讲话》
1975年12月7日美国总统发表《檀香山讲话》
又称“福特主义”或“新太平洋主义”。1975年12月7日美国总统福特在结束了对中国、印尼、菲律宾的访问之后,在檀香山发表演说,提出了美国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纲领政策。其主要内容如下:宣称美国的实力是太平洋任何稳定均势的基础; 日美伙伴关系是美国战略的一根支柱;重申同中国在《中美上海公报》的基础上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共同反对在亚洲或世界任何其他地区的任何形式的霸权”;重申东南亚的稳定和安全对美国十分重要,美国仍积极参与这一地区的事务;宣称亚洲的和平取决于解决悬而未决的政治冲突,要建立一个反映亚洲地区各国人民愿望的经济合作结构。这个结构的基础是:大国之间保持均势,美国同这个地区的盟国保持牢固联系,缓和与敌手之间的紧张关系,小国实现自力更生和地区团结,以及扩大经济和文化交流。“新太平洋主义”是美苏争霸日益加剧的产物,表明美国不甘心从亚洲地区撤出,仍要以实力对付苏联的扩张,维护美国的既得利益。
相关参考
1966年2月7日美国-南越发表《檀香山宣言》1966年2月7-8日,美国总统约翰逊在檀香山同“越南共和国”正副总统阮文绍、阮高其举行了两天的会谈,发表了《檀香山宣言》。该宣言称美国和南越为了共同防御
1966年2月7—8日美国南越签署《檀香山宣言》1966年初,美国侵略越南南方的战争陷入困境。为了扩大美国在越南的战争,2月7日至8日,美国总统约翰逊同南越傀儡阮文绍、阮高其在檀香山举行了两天会谈,签
1975年12月“索南费尔特主义”提出由美国国务院顾问赫尔穆特·索南费尔特所阐发的美国对苏联东欧外交政策思想,故得名。1975年12月,索南费尔特在伦敦秘密召开的美国驻欧洲国家大使会议上发表讲话,涉及
1989年12月4日新大西洋主义提出美国对欧洲的新政策。1989年12月4日布什总统在北约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同年12月12日,贝克国务卿在西柏林新闻俱乐部发表讲话,对此作系统阐述。其基本思想是:1、
1962年7月4日肯尼迪发表“宏伟计划”肯尼迪政府对欧洲政策计划。1962年7月4日,肯尼迪总统在费城发表关于欧洲政策的声明中提出。其主旨是要促成欧洲的联合。计划有三方面内容:一、利用西欧各国日益增长
1975年9月5日福特总统二度遇刺美国总统福特、17天中两次遇刺两次幸免于难的事件。1975年9月5日,当福特从旅馆出来步行150码前往萨克拉门托的加利福尼亚州议会时,一位名叫莱内特·弗罗姆的26岁女
1947年11月7日《欧洲复兴与美国援助》报告《欧洲复兴与美国援助》,系美国哈里曼委员会于1947年11月所发表的一份报告。“马歇尔计划”发表之后,美国政府进行了紧张的活动。在美国总统直接参与和领导下
1968年5月13日美国越南巴黎会议召开在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中,当越南南方军民取得1968年新春大捷之后,美国总统约翰逊于同年3月31日发表电视讲话,提出“部分停炸”越南北方的和谈方案。越南民主共
1981年2月18日经济复兴计划提出里根政府振兴美国经济的计划。1981年2月18日里根总统对国会联席会议发表电视讲话时提出。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大幅度减税。里根建议3年内削减所得税30%,国
1975年5月12日“马亚圭斯”号事件“马亚圭斯”号是美国的一艘商船。1975年5月12日,该船从香港载运货物到泰国,在距高棉97公里外的波罗哇岛附近的暹罗湾遭到刚夺取柬埔寨政权不久的红色高棉武装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