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
Posted 王朝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法国 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法国 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
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
1830年7月,法国巴黎的市民、工人、学生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的统治,把由银行家、交易所经纪人等组成的金融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推上了历史舞台。这个事件史称“七月革命”。由于武装起义是在7月27日至29日三天内进行的,所以也称为“光荣的三天”。
波旁复辟王朝的反动统治
在拿破仑“百日政变”失败后,路易十八于1815年7月8日,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巴黎。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
复辟王朝的经济政策表明它是旧贵族与大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
复辟王朝时期,资本主义在法国农业中有了进一步发展。农村阶级分化加剧,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大地主贵族手里。使用机器的大农场有所发展,农村的雇佣劳动比以前更加普遍。但分散的小农生产在农业中仍占优势,小农经营采用落后的生产技术。总的来看,法国还是个农业国。据1826年调查,全国3,185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2,225万。为了保护大土地贵族的利益,波旁王朝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对进口粮食征收很高的关税。当国内市场谷物价格下跌时,就禁止谷物进口。
尽管因政府照顾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而对粮食、原料和燃料征收高额关税,产品成本和物价提高给法国产品在国内外的销售带来困难,复辟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仍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1814年使用机器的工厂有15个,1820年有65个,到1830年增加到625个。工业中羊毛用量,1812年为3,500万公斤,1825年增加到5,000万公斤;棉花用量,1812年为1,030万公斤,1829年增加到3,500万公斤。1827年,棉纺织工人有80万,纺纱机360万台,织布机28万台。1815年丝织品的产值为4,000万法郎,1830年增加到8,000万法郎。蒸汽机的功率,从1815年到1826年增加了15倍,即从375马力增加到6,328马力。煤产量从1815年至1830年增加了一倍。生铁产量从1810年到1830年增加两倍。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有所壮大。
金融资产阶级,特别是大银行家,在复辟时期的经济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拿破仑时代创办的法兰西银行同波旁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在波尔多等地又开设了一些新的银行和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十分活跃,股票数量迅速增长,从1816年的7种增加到1830年的50种。商业资产阶级也得到很大发展。法国对外贸易从1815年的62,100万法郎增加到1825年的120,100万法郎。农村对城市产品的需求量也有显著提高。
与经济发展造成的阶级关系的变化相适应,复辟王朝时期形成了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社会政治集团。
以路易十八为首的王党代表大土地贵族的利益。这个集团鉴于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不可逆转的客观现实,在维护旧贵族利益的同时,对革命后出现的一些有利于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变化予以容忍。还在第一次复辟时(1814年3月至6月),路易十八就在颁布的宪章中被迫宣布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所建立的,以后又经拿破仑加以完善和强化的政权体系,确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确认大革命中财产关系的变化,以此来满足大资产阶级的要求,以获取他们的支持。
以最反动的大贵族和高级僧侣为社会基础的极端派王党,属于王党的右翼。他们力图把法国社会拖回到大革命前的状况,恢复封建制度和贵族的无上特权,恢复与教会勾结和依靠教会的封建贵族统治。
代表比较温和的贵族以及与复辟王朝合作的那部分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主张实行1814年第一次复辟时宪章规定的原则,实行以立宪为幌子的君主制,反对恐怖政策。
在以工商业资产阶级分子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党中,既有君主立宪制的拥护者,又有共和制的倡导者。前者主张建立代议制政府,实现资产阶级人身、言论、出版、选举自由,在此前提下拥护波旁王朝。后者多由中、小资产阶级分子、知识分子、大学生组成,主张推翻波旁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一部分自由党人在1821年建立了秘密组织烧炭党人①协会。他们企图以密谋方式推翻波旁王朝统治。
复辟时期的法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各派政治力量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一斗争由于波旁王朝的反动政策而日趋激化。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后,最反动的大贵族和高级僧侣怀着对革命的仇恨情绪,迫不及待地要求恢复革命前的旧制度。1815年8月进行众议院选举,被选出的议员差不多都是大地主贵族和高级僧侣,402个议席中,极端派王党分子获得了350席。这个议会在历史上被称为“无双议会”。根据议会决议成立的特别法庭,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参加过法国大革命的“造反者”和拿破仑军队的将士作出了近万件的有罪判决,其中不少人被判处死刑。约近10万人被认为有政治危险,革除了国家职务。亡命归国的贵族担任了行政和军事职务。白色恐怖遍布全国。许多地方采用私刑,迫害革命人民。议会还颁布了《煽动造反者惩治法》,对人民的反抗加以残酷镇压。军队受到清洗。刊物遭检查,出版自由被扼杀。这种猖獗的反动政策使法国社会各阶层人心惶惶,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急剧高涨。
路易十八担心无双议会所施行的残酷恐怖引起革命,不得不在1816年9月解散了它。无双议会解散后所建立的新议会中,君主立宪派分子占优势,也有一部分自由党人。这个议会撤销了特别法庭,实行比较温和的政策。它存在到1820年。
1820年2月,马鞍匠鲁维尔在歌剧院里用匕首将极端派王党首领人物、王位继承者阿尔图瓦伯爵的次子贝里公爵刺死。旧贵族又发动了新进攻。同年,极端派王党分子黎塞留组织新内阁,重新采用无双议会的反动政策,规定可以不经审判随意拘留当局认为的“阴谋者”达三个月之久,并建立书报检查制度,取缔了一些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报纸。6月,议会通过了新选举法。按照这个选举法,3千万法国人口中只有1万2千人有选举权。经过选举,极端派王党分子重新在议会中占了优势,在220个议席中获得了198席。1821年组织了以维莱尔为首的极端派王党内阁,它力图消灭资产阶级革命的全部成果,使法国返回到革命前的时代去。
1824年9月,路易十八逝世。其弟阿尔图瓦伯爵继位,称查理十世。他是一个坚持君主专制统治的顽固分子,曾自诩从1789年以来只有他一个人丝毫没有改变。他在位期间,进一步实行反动措施。为了恢复天主教的统治地位,他加强了天主教在国家事务中的作用,让教会管理学校。他颁布了《盗窃圣物治罪法》,根据这个法令,凡被认为污辱圣物、圣像、教会祭器,窃取或毁坏教会财产者,均处以死刑,行刑前先砍去右手。1825年4月27日,他又颁布“赔偿亡命者10亿法郎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在革命年代财产受到损失的贵族获得了金钱赔偿,其数目比1790年没收他们的土地的收益大19倍。为搜刮这笔巨款,复辟王朝把5%的公债利息降为3%,因而使公债的主要持有人大资产阶级蒙受损失,严重地侵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复辟王朝统治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日益恶化。农民因受到苛重的地租和各种捐税的剥削纷纷趋向破产。工人的生活每况愈下。随着机器的使用,失业工人不断增加,在业工人的工作日延长,实际工资下降。同时,物价迅速上涨。1829年比1826年小麦价格上涨50%。法国经济史学家认为,4法斤重的面包,价格达到13苏,就是一个社会危机的信号,因为它相当于工人平均日工资的一半。然而,4法斤重的面包,在1829年时价格竟高达21苏。
波旁王朝的反动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多次起来反抗政府。1821和1822年,烧炭党人两次组织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遭到镇压,没有成功,却唤起了民众,为更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创造了条件。工人的罢工相当频繁。1819年,巴黎塞文织布厂采用梳棉机引起了罢工,1821、1825、1827和1828年,法国的白铁业、丝织业、烟草业和印刷业先后发生了工人罢工。这个时期还发生过粮荒暴动,饥饿的人群抢劫了运输的粮食,捣毁面包店。
查理十世的反动统治终于引发了一次新的人民革命。
七月革命的爆发及其过程
1829年9月,查理十世任命忠于波旁复辟王朝的波黎尼雅克亲王组阁。波黎尼雅克是旧逃亡贵族,其父母与波旁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他内阁大臣也都是极端派王党分子。内政大臣拉布尔包耐伯爵在法国大革命中参加过旺代的王党叛乱。军事大臣布尔蒙是在滑铁卢战役前夕背叛拿破仑的将军。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仇恨这些封建专制制度的余孽。1830年3月,众议院拒绝与内阁合作。查理十世虽宣布解散众议院,企图消灭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但是,同年夏天举行的议会选举,资产阶级自由派和君主立宪派反而击败了王党分子,在议会中占了上风。同时,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报纸也加剧了对政府的抨击。
1830年7月,波黎尼雅克内阁向查理十世提交一份报告,认为报刊是对政府的一种威胁,是所有弊端之渊薮,制造丑闻的基地,败坏民风、改变民族性质的力量。报告认为必须取缔新闻自由。
7月25日,查理十世根据这个报告,签署了四项敕命。翌日,四项敕命在《总汇通报》上公布。敕命规定,取缔报纸、期刊等出版自由。凡在20个印张以上的印刷品,都须得到国王或各省省长颁发的许可证方能发行,印刷设备要受到监督保管。敕令宣布刚举行的议会选举无效,解散新选出的众议院,重新选举。新选举法规定,根据地产主和土地占用者的身份来确定其选举权,再根据其纳税额来确定其被选举权。
敕命中关于取缔定期报刊自由发行,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的规定,扼住了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舆论喉舌,危害了报刊、发行等行业的厂主和工人的利益。根据新选举制度,选举权由土地资格决定,选举权只给予大土地所有者,全部工商业资产阶级都丧失了选举权。这样,选民减少75%,众议员人数从430人减少到258人。众议院失去立法权,只剩下提供咨询的职能了。
查理十世的四项敕命立即引起了资产阶级、学生、工人群众的强烈不满,成了七月革命的导火线。
7月26日,工人、小手工业者、学生在巴黎的许多地方举行集会,与军警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很快形成了两个政治集会的中心。一个在大银行家拉菲特和卡兹米尔·贝里叶家中,一个在《国民报》编辑部。在拉菲特和卡兹米尔·贝里叶家中集会的众议员一致认为,查理十世的敕命是一次反宪章的政变。但只有少数人态度比较坚决,主张示威抗议。资产阶级自由派、巴黎选区议员亚历山大·德·拉波尔主张立即行动,由巴黎的议会代表及地方新当选的代表率先组织群众示威,反抗国王敕命。他即刻与《国民报》的集会者取得了联系。
《国民报》编辑部聚集了巴黎40多家报刊的编辑及撰稿人。他们愤怒地议论着国王违反宪法的行动,一致推选《国民报》主编梯也尔起草针对波黎尼雅克内阁的抗议书。抗议书中写道:“政府现在丧失了合法性质,人们无须再服从它了。我们反对它。”
为了与复辟王朝进行斗争,从7月26日开始,老烧炭党人与《国民报》的记者及撰稿人聚会讨论了如何对抗国王敕命的问题。老烧炭党人绍楠提出,对抗不应停留在文字上,应当付诸行动。他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拥护。会议决定在巴黎12个区建立委员会,领导抵抗国王敕命的运动。会议还决定收集枪枝、弹药,在事态发展严重时,公开发动起义。12个区的委员会大部分是老烧炭党人。会后,他们马上奔赴各区组织行动。然而,12个区委员会的作用主要在宣传方面,因为在他们准备组织和发动起义之前,人民群众已经自发地投入战斗。
7月27日上午,王家军队司令马尔蒙元帅遵照查理十世的意旨,命令军警封闭了《国民报》、《时代报》。一些以印刷、装订、出售印刷品等工作为业的工厂、店铺被迫关闭。许多被解雇的工人首先走上街头示威抗议,学生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他们高呼口号:“打倒敕命!”“宪章万岁!”“打倒大臣!”下午,军警前去驱散在巴黎歌剧院附近的黎西路集会的人群。人民群众则以石头相迎。军警开枪打死一人,伤三人。倾刻间,四面响起了“复仇!”“拿起武器!”的口号。人民群众从集会示威逐渐转变为武装起义。
黎西路枪响以后,守卫旺多姆广场东部纳夫大街外务部、司法部等政府机构的军警及巡逻骑兵队马上冲向旺多姆广场,向集会在广场的人群冲锋,挥舞警棍,追捕集会的群众。吆喝声与嘶打声混成一片。群众愤怒之余也打死了一名军警。
此时,在黎士留大街用三辆马车运来石头,群众用马车和石块,筑起了第一座街垒。在埃舍尔大街,人们夺取了一辆马车,一辆水车,又筑起一座街垒,以阻挡前来镇压的军警。但街垒很快就被军警攻占并拆除了。
负责指挥镇压群众的马尔蒙元帅企图以主动进攻的办法制止住人民群众的起义。他于下午5时发出命令,调动大批军队进入卡皮森大街、路易十五广场、外务部所在地、跑马场、罗亚尔宫、旺多姆广场、普瓦松尼埃林荫道、圣丹尼林荫道、巴士底广场、塞纳河上的新桥等地,镇压这些地方的示威群众。国民自卫军在行进中打死了群众数人,包括一名英国学生,一位老人。人民群众怒不可遏,巴黎陷于更严重的混乱。
7月28日清晨5时,巴黎人民开始毁街道,筑街垒。他们手持猎枪、宝剑、手枪、军刀、铁棍、矛等各色武器,抛弃一切代表波旁复辟王朝的标记,插上激奋人心的法国大革命三色旗,准备战斗。军火商人慷慨提供武器,退役军人也出现在街头,参加人民群众的革命行动。当国民自卫军去市政厅执行守卫任务时,人民投掷的石头密如弹雨,士兵多有死伤。国民自卫军的一营前卫部队不敢去救护伤员,还险些被解除了武装。人民到处在主动向军队进攻。
民众反对国王查理十世的敕命
面对这种形势,马尔蒙元帅在28日9时写给国王的急信中说:“这不再是骚乱了,这是革命!”他请求国王采取和平措施,否则“王上的荣誉今天尚能挽救,明天就将错过时机”。同时,他调来增援部队,在巴黎主要建筑物采取防御措施,等待国王命令。
然而,11时,查理十世在波黎尼雅克内阁的怂恿下发布了《巴黎处于戒严状态》的命令,并让马尔蒙全权负责镇压人民起义。马尔蒙接到查理十世命令以后,决定分兵四路进攻起义群众,企图以军事上的胜利保证国王和内阁在政治上的胜利。然而,在巴黎人民群众的英勇抵抗下,军队在进军中受到阻击,伤亡惨重。甘索纳率领的联队有500人,当他们到达预定地点时,子弹已用尽,死伤97名官兵。圣·沙芒率领的联队也损失了1/10的兵力。人民起义者有力地阻止了军队的行进。
中午,武装起义者占领市政厅。不久,兵力占优势的国民自卫军把它夺回。工人发起冲锋,重新将市政厅占领。激战两个半小时以后,国民自卫军弹药几乎用尽。起义者将其分割包围。马尔蒙再次向查理十世发出急信,他写道:虽然军队已取得一些进展,但通讯的途径已被隔断,他本人与联队长官的联络只有通过化装的军官来维持。“枪弹从所有房屋的窗口发射出来”,“局势越来越严重了”。
7月28日夜间,人民继续构筑和加固街垒。在发生战斗的地区,街垒几乎布满各个街道。这时,全市街垒有几千个,起义人数达8万之多。
29日早晨,起义者向国民自卫军发动了全面进攻。马尔蒙十分惊慌,他召集巴黎各区区长到司令部开会,促使国王停火;同时,在未得到国王及内阁许可的情况下向巴黎市民发布公报,答应起义者及众议院代表的和平要求。但公报无法张贴,起义者仍在不断进攻。
巴黎市中心的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是国民自卫军顽抗的两个据点。守在卢浮宫的部队是两营瑞士兵,他们在卢浮宫,靠炮队扼守塞纳河弧形桥,居高临下,向勇敢冲锋的和企图接近该建筑物的起义者疯狂射击。起义者中的一些老烧炭党人,凭着以往武装起义的经验,决定第一步先占领路易十五广场制高点,夺取众议院大厦,然后延伸射击,封锁路易十五广场,从塞纳河以南威胁卢浮宫及杜伊勒里宫。
此时,旺多姆广场上驻守的国民自卫军第5连和第53连官兵,由于对人民持同情态度,接受起义者的劝降条件,停止射击,撤出广场。杜伊勒里宫北面空虚,国民自卫军的右翼被撕开了一个大裂口。在卢浮宫、杜伊勒里宫的南面,老烧炭党人按计划占据了路易十五广场制高点,突破塞纳河上的封锁,猛攻国民自卫军的这两个巢穴。
在人民起义者的猛烈攻势下,马尔蒙传令守在卢浮宫的沙里将军集中兵力顽抗。而沙里将军此时已失去镇静和理智,误认为是让他把士兵撤到院中集合。于是,国民自卫军如大堤崩溃,起义者倾刻间涌进卢浮宫,士兵们逃往临近的杜伊勒里宫。在跑马场指挥的马尔蒙慌忙召集残部,还想发炮抵抗,已无济于事。他被迫发出全线撤退令,向西逃往查理十世此时的居住地圣·克鲁宫。杜伊勒里宫也为起义者占领,国民自卫军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29日下午,在人民起义胜利的形势下,资产阶级众议员们采取了篡夺革命果实的行动。30个众议员在拉菲特家中开会,决定成立由众议员拉菲特、卡兹米尔·贝里叶、劳勃、绍楠和奥迪·德比拉渥组成的市政委员会作为临时政府,行使政权。会议决定让拉法耶特将军任国民自卫军总指挥,并宣布改组国民自卫军。
7月26日,起义开始时,查理十世非常傲慢,这天,他很早出去打猎,很晚才回宫。马尔蒙两次向国王递送战报,警告王位已受到威胁,人民勇不可挡,请求议和。而查理十世的回答却是宣布巴黎戒严,斥责马尔蒙失职。当资产阶级派拉菲特为首的自由派众议员代表团前来议和时,国王认为众议院代表是来乞求和平,继续以武力相要挟。他冷冷地回答说,发布戒严令是宪章赋予他的职责。波黎尼雅克也持死硬态度。当得知一部分国民自卫军由于同情人民与人民联欢时,他叫嚷,如果这样,“就向军队开枪”。
7月29日,国民自卫军溃败、倒戈的消息传来,查理十世和波黎尼雅克呆若木鸡。查理十世不停地重复念着在法国大革命中被人民推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的名字。稍稍镇定后,他召集内阁开会商量对策,以图顽抗。他决定解除马尔蒙国民自卫军指挥官之职,让王子掌握军队。然后,又解散波黎尼雅克内阁,代之以士兵出身、曾任法国驻俄国大使的摩尔特马尔为首的新内阁;并派遣维陶尔、西蒙维尔、阿尔固三人向市政委员会宣布解散内阁,收回敕令的消息,以图缓和人民的愤怒情绪,保住王位。这时,查理十世的阴谋已不可能实现了。
当国王的三个代表宣布国王决定时,市政委员会的委员们和自由派众议员的回答是,“革命已经开始,必须使它完成,必须以一个更为自由的王朝取代一个过时的、不可救药的王朝。查理十世不能再回到巴黎人民血染的巴黎。”
7月30日,梯也尔、米涅及一些报刊撰稿人起草声明,拥护奥尔良公爵执政。7月31日,众议院开会欢迎奥尔良公爵。8月1日,查理十世迫不得已任命奥尔良公爵为摄政王。8月2日,查理十世退位,以后逃往英国。8月9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正式登上王位,从此开始了七月王朝统治时期。
七月革命的性质与意义
七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这场革命粉碎了在法国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的梦想,沉重地打击了“神圣同盟”的反动体系,对比利时的独立,对波兰和意大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对英国的议会改革,对瑞士争取民主的立宪运动都起了推动作用。七月革命在沙皇俄国也得到反响,普希金、莱蒙托夫和别林斯基都曾赞扬法国人民的这场伟大斗争。
七月革命胜利是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结果。阿舍尔·德渥拉柏尔在他的《两次复辟王朝史》中曾描述过:“人民群众从未在一个革命中表现出如此勇敢、忠诚、宽厚、慷慨……许多穷人几乎没有衣服,汗流浃背,灰垢满身,缺少饮水而口干舌燥,饥饿使他们精疲力尽,他们拒绝给他们的钱,只接受一点浸酒的面包和水,休息片刻后,补充好弹药又去参加战斗。那些中立的旁观者向他们通报危险,毫不犹豫地救护伤员……”起义中,每幢居民房屋都为起义者打开,接待保护他们,而对国民自卫军来说则是堡垒。
在七月革命中,资产阶级对国王敕命的抗议和对政府的反抗仅停留在笔头上和口头上。7月26日,当革命人民挤满街头,许多新闻记者和大学生鼓动人民与政府斗争时,《环球报》编辑雷缪绝望地说:“你们把我们推向何处去?须知问题完全与革命无关,我们根本不要革命……除了合法的反抗别无其他途径!”7月27日,人民群众曾聚集在银行家卡兹米尔·贝里叶的宅邸周围,要求他挺身出来领导运动。他却竭力驱散人群,怕这会触犯合法秩序,使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7月29日,人民取得了胜利,国王查理十世与波黎尼雅克如丧家之犬,败局已定,而一些自由派众议员却说:“人民今日此举,实乃出人意料。明天就会变成失败……”他们的行为与人民的英勇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当时法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是怀着对波旁复辟王朝的仇恨自发地投入战斗的。他们缺乏组织,因而胜利的果实被大资产阶级所篡夺。人民的任何民主要求都没有实现。
七月革命以后,金融资产阶级修订了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在立法上的权力。国王只有行政权。国王路易—菲力浦本身是一个政治上代表金融资产阶级的人物。马克思在揭露路易—菲力浦的政治统治本质时说:“七月王朝不过是剥削法国国民财富的股份公司;这个公司的红利是在内阁大臣、议会、24万选民和他们的随从之间分配的。路易—菲力浦便是这个公司的经理。”①
1830年革命把法国社会的阶级斗争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次革命排除了封建制度复辟的危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的继续发展。从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法国政治舞台上逐步突出起来。马克思指出:“1830年的革命把政权从地主手里夺来交给了资本家,也就是从离工人阶级较远的敌人手里夺来转交给了工人阶级的更为直接的敌人。”②
注释
① 烧炭党活动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旨在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成员有资产阶级、自由贵族、知识分子、军人和农民。先后领导几次起义,均因组织松驰,政见不一,脱离群众而失败。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2—373页。
相关参考
热月政变。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在法国,普遍将热月政变作为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激进集权统治,建立了以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成为法国全国革命的信号,直至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自大革命发生至今,史家对大革命的分
历史秘闻 跨越三个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历史书写——从米什勒、基内到奥拉尔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成为法国全国革命的信号,直至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自大革命发生至今,史家对大革命的分
世界近代史··七月王朝法国君主立宪王朝(1830~1848)。1830年七月革命中建立,故而得名。国王路易·菲力浦属波旁王朝旁支奥尔良家族,故又称为奥尔良王朝。它极力维护大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的利益,推
七月革命1824年9月16日,路易十八驾崩,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继承了王位,是为查理十世。查理十世极端厌恶君主立宪制,曾坦言:“宁可去锯树也不能按英王那种方式进行统治。”为了恢复礼仪制度,查理十世坚决要
世界近代史··鲍狄埃法国无产阶级诗人,《国际歌》的词作者。生于工人家庭,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热爱诗歌,深受法国大诗人贝朗瑞的影响。1830年写成《自由万岁》,歌颂七月革命。1840年起以“工人鲍狄埃”
世界近代史··法国二月革命法国人民推翻七月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七月王朝的反动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尖锐。1848年2月22日,巴黎群众示威发展成为起义。两天后起义者冲进王宫,国王
工业革命法国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像英国那样有一个明显的飞跃的阶段,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第一帝国时,法国的工业革命开始起步,七月王朝时有所发展,而其完成却在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发展最显著的表现是
路易丝·米歇尔(louisoMichel,1830—1905),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著名的女英雄,一位把毕生精力献给人民解放事业的革命者。1830年5月29日,米歇尔诞生在法国上马恩省弗隆古尔古堡,
法国1848年革命19世纪40年代后期,法国工农业下降,大批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资产阶级反对派以“宴会”形式举办的政治性集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基佐政府两次禁止预定于1848年1月和2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