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杨业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杨家将
篇首语: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真实的杨业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杨家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真实的杨业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杨家将
大致自元朝以来,随着杂剧的流行,杨家将的故事开始变得家喻户晓,戏剧、评书等多有演绎,黄发垂髫皆津津乐道,至今而不衰。然而其故事或以改编,或出杜撰,流传既广,难免以讹传讹,与真相颇不相符。今笔者欲从事实出发,描述真实的杨家将,虽无演义之夸诞,但杨家将们仍是值得人们纪念的存在。才疏学浅,不足之处烦请不吝赐教。
(一)自唐末以来,藩镇强盛,地方多不遵从中央号令,中央也往往采取绥靖之策,得过且过。在西北地区有地名麟州,麟州有世居土豪名杨信,此人乘着乱世占据麟州,自称刺史,得到后周朝廷的承认。杨业即杨信长子,原名杨重贵。麟州与河东的北汉政权离得比较近,杨信虽然向后周称臣,但暗地里与北汉联系不断。为了增强双方的信任,年少的杨重贵就被杨信送到了北汉都城太原。后来杨信去世,由次子杨重训继任麟州刺史。杨重训先归附北汉,又降后周,兄弟二人分事二主。
麟州与北汉
(二)史书记载杨业自小举止洒脱,有侠客之风,擅长骑射,在太原期间深受北汉主刘崇的赏识。刘崇给他改名刘继业,视如自己的子侄辈。随着年龄的增加,杨业的勇猛也逐渐显露出来,被北汉人称作“无敌”,逐渐升迁至侍卫亲军都虞候、建雄军节度使,成为北汉大将,多次与宋军交战。宋天宝二年二月,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此时的北汉主是刘崇之子刘继元,刘继元派杨业与将领冯进轲扼守隆州境内的团柏谷。团柏谷在今山西祁县,地处上党盆地与晋中盆地交界,形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杨业到达团柏谷后,派牙队指挥使陈廷山率数百骑兵侦查巡逻。结果陈廷山在遇到宋昭义节度使、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李继勋后,立即下马投降。杨业与冯进轲认为敌众我寡,放弃团柏谷,退回太原,使宋军得以长驱直入。
三月,宋太祖至太原城下,督军四面攻城。杨业率精骑数百突袭城东宋军,反被宋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党进击败,藏在壕沟里,在援兵的接应下才得逃回城中。由于北汉的坚守,加上连日阴雨,粮运受到严重影响,宋太祖只得解围退兵。此时应刘继元要求前来增援的契丹南院大王耶律色珍仍驻扎在太原城下,杨业劝刘继元乘契丹无备,将其全部剿杀,然后以河东之地降宋,这样仍可保富贵,(“契丹贪利弃信,他日必破吾国。今救兵骄而无备,愿袭取之,获马数万,因籍河东之地以归中国,使晋人免于涂炭,陛下长享贵宠,不亦可乎?”)但是没有被刘继元采纳。此后数年间两军仍交锋不断。天宝八年正月,杨业率军进攻晋州,被宋代理晋州知州武守琦击败与洪洞县。
(三)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加紧对北汉用兵。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终于攻下太原,杨业随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关于杨业的投降,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刘继元投降后,杨业并没有立即投降,而是率余部苦战,宋太宗以前就曾听说杨业的勇猛,让刘继元派亲信招抚杨业,杨业大哭一场,然后解甲来降。一说杨业在太原失守前主动劝刘继元投降,城破后得到宋太宗召见,此后再给杨业的诏书中也有这样的表述:“百战尽力,一心无渝,疾风靡摇,迅雷罔变。知金汤之不保,虑玉石以俱焚,定策乞降,委质请命,忠于所事,善自为谋。”两种说法截然不同,元人所作的《宋史》采纳了后者。
宋太宗对杨业这员勇将的投降还是很高兴的,先是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再班师之后又委以郑州防御使的实职。这时候刘继业的名字也不能再用了,宋太宗亲自批准他改回原姓,赐名业。总的来说,虽然杨业智勇兼备,但是由于北汉军事实力的薄弱,加上对手多是久经沙场的百战名将,杨业在北汉与宋的战争中难以取胜,对北汉的灭亡也无可奈何。但是杨“无敌”的名声还是在宋军中传播开来。投降以后的杨业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四)这年十一月,宋太宗认为杨业久在河东,对契丹的情况比较熟悉,就任命杨业为代州知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同时为他置办行李,赏赐了大量财物。这份荣誉不但在整批北汉降将中是独一份,就连原宋军将领中也不多见,不能不引起别人的眼红。当然了,这是后话。宋朝与契丹的交战通常在河北、河东两地北部进行,当时负责河东方向防务的是山南东道节度使、三交都部署潘美。潘美是和演义中完全不同的形象。
此人在宋建国以后崛起的将帅中仅此于曹彬,曾率军攻灭南汉,参加讨灭南唐、北汉之战,是当时名将,绝非演义中的奸臣。杨业到代州上任后,潘美就成为了他的上司。第二年三月,潘美自三交口巡边至代州,正好遇到契丹大军十万侵犯雁门关。潘美令杨业率麾下骑兵数百自西边山路绕至雁门关北,然后南向与自己夹击契丹,大败敌军,杀契丹驸马、彰国军节度使、侍中萧咄李,生擒应州马步都指挥使李重诲。经此一战,杨业威名大振,契丹望见杨业旗帜多绕着走,宋太宗加封杨业为云州观察使。这又引起同列的嫉妒,有其他将领上书诋毁杨业,宋太宗一概不信,将奏章全部封给杨业。有人认为这里面就有潘美,但笔者不赞同此看法。很简单,潘美身为杨业的上司,如果有他的奏折,宋太宗不可能给杨业,否则必将引发将帅不和。同时,在相关著作中并无潘美嫉妒杨业的明确记载,也无二人不和的描述。
相关参考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他们的精忠报国,血染沙场让许多人钦佩赞扬。杨延昭,作为杨家将故事中的第六个儿子,因为其在七子之中天赋最高,成就最大,所以最为人们所熟知。 在各类话本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他们的精忠报国,血染沙场让许多人钦佩赞扬。杨延昭,作为杨家将故事中的第六个儿子,因为其在七子之中天赋最高,成就最大,所以最为人们所熟知。 在各类话本
杨业是谁呢?杨业实际上就是我们常听的杨家将故事中的金刀老令公杨继业,也就是佘太君的丈夫,杨家七子的父亲。杨业是北宋名将,是杨继业的历史原型人物。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杨继业是在金沙滩一战之时,因为主帅潘仁
杨业是谁呢?杨业实际上就是我们常听的杨家将故事中的金刀老令公杨继业,也就是佘太君的丈夫,杨家七子的父亲。杨业是北宋名将,是杨继业的历史原型人物。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杨继业是在金沙滩一战之时,因为主帅潘仁
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玉外,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杨延朗后改名延昭,人们称他为“杨六郎”。至于杨延昭具体排行老几,史书上并未明确记载。可能是老六吧。《宋史》中记载:杨业在陈家谷口
杨修生于官宦世家,杨家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声名显赫。《后汉书·杨震列
历史上的杨六郎与柴郡主杨家将的故事并非虚构,是见诸历史文献的。《宋史》卷二百七十二《杨业传》中记杨业本名重贵,后名继业,并州太原(一说山西保德)人。幼时跟在麟州(今陕西神木)做刺史的父亲杨信生活。因当
一、历史上杨七郎(杨延嗣)怎么死的历史上没有真实的杨延嗣,在说《杨家将》当中,杨七郎是被潘仁美用箭射死的。杨延嗣是小说《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七子,名杨希,字延嗣,人称杨七郎。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
历史上的杨六郎与柴郡主杨家将的故事并非虚构,是见诸历史文献的。《宋史》卷二百七十二《杨业传》中记杨业本名重贵,后名继业,并州太原(一说山西保德)人。幼时跟在麟州(今陕西神木)做刺史的父亲杨信生活。因当
《还珠格格》绝对是电视剧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它不仅在首播创下超高收视记录,就算后来年年重播,也仍然有着不俗表现。 前不久再次重温了《还珠格格》,沧海桑田,世事变化,突然就觉得自己似乎看见的是与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