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哈密的地理位置為什么這么重要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哈密的地理位置為什么這么重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哈密的地理位置為什么這么重要
文 |郭曄旻在藏傳佛教的眾多教派中,哈立麻屬於「 ”白教(噶舉派)”中的噶瑪噶舉派,這個教派最先創立了活佛「 ”轉世”的制度,當時在前藏地區有一定的影響,於康區聲譽也極高。不過,依照「 ”多封眾建、因俗以治”的原則,明成祖無意使其在藏區一家獨大。永樂十一年(1413)二月,薩迦派(「 ”花教”)高僧昆澤思巴晉京陛見,也被封為「 ”大乘法王”。當時新興的「 ”黃教(格魯派)”正異軍突起,在藏族社會大有後來者居上的趨勢。明成祖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個變局,幾次邀請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前往南京,均被婉言謝絕。宗喀巴雖然本人無意晉京,到底還是在永樂十二年(1414年)派釋迦也失應詔代師入朝。明成祖封他為「 ”西天佛子大國師”。後來到了宣德年間,他又被封為「 ”大慈法王”,就此形成了明代藏傳佛教的「 ”三大法王”體系。
明金剛斧,由內地工匠在永樂五年(1407)到八年(1410)間打造
在「 ”法王”之下,永樂時期明廷又在藏區冊封了「 ”五王”,也就是灌頂國師闡化王、灌頂國師護教王、灌頂國師贊善王、闡教王、輔教王。這種充分依據西藏各教派實力大小和各地區代表性而進行的分封,使明朝與西藏之間建立起了更廣泛的政治領屬關系。日本藏學家佐藤長在談到這一點時曾說,「 ”最早的三大法王其勢力范圍各自占有東部、中部和西部西藏。明朝一向熟知在此三大地域中最大宗派為誰,其設置了三大法王,於其間的小空間配置了五名教王,當是依據當時西藏的現實、了解了全部情況後的決策。當我們知道這些教王的封爵幾乎都在永樂時代授予時,對於明成祖關於西藏的政策推行得如何妥當,更加感嘆不止了。”這樣的贊美之詞絕不過分,此後的兩百多年中,藏區一直保持着安寧。「 ”西陲宴然,終明世無番寇之患。”
藏區既定,明廷便無側顧之憂,可以專心經營西域。明代的「 ”西域”,指的是嘉峪關以西的西域各地。《明會典》稱之為「 ”嘉峪關外,並稱西域”。其中,又以「 ”東去嘉峪關一千六百里”的哈密(今屬新疆)地位最為重要。「 ”哈密”這個地名,在元代才出現。據說它是「 ”大門”的意思,跟歷史上曾有「 ”西域大門”之喻的哈密地理位置再吻合不過。時人記述此地,「 ”荒村漠漠連天闊,眾木欣欣向日榮”,乃是沙漠中一綠洲。在明代,經甘肅河西走廊出玉門關西行, 哈密是進入西域的第一站。從哈密向西北達蒲類(今新疆巴里坤),不經蒲類直達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還可以西經伊犁河進入中亞腹地。因此,中原要順利經營西域諸國,必須控制哈密。與此同時,哈密是新疆進入甘肅的門戶。當時西域諸國和瓦剌向中原政權通貢,也須途經哈密。以哈密為樞紐,古老的陸上「 ”絲綢之路”仍然是明代中西陸路貿易的主要通道。中亞、西亞的貢使、商旅、公文以及買賣交易幾乎完全集中在這條孔道上,西域、中亞各地的統治者都將這條通道視為「 ”金路”。
相关参考
...地维吾尔族民歌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伊犁民歌多抒情;哈密民歌多简短明快;喀什民歌多奔放粗犷。维吾尔歌手演唱常有乐器伴奏。北方歌手喜用都它尔和弹布林;哈密歌手喜用哈密艾介克;南方歌手喜用喀什热瓦甫。民歌的音阶...
一、哈密瓜有多久的历史了哈密瓜古称甜瓜、甘瓜、又叫网纹瓜,维吾尔语称“库洪”.我国只有新疆和甘肃敦煌一带出产哈密瓜.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古基群发掘的晋暮中,出土有半个干缩的哈密瓜,在
到底是什么水果,让康熙皇帝一吃就惊为天人,而且还把名字叫错,一错就错了快400年。就是大家夏天最喜欢来上一颗的「哈密瓜」,其实哈密瓜根本就不是来自哈密国,真正产地是一旁邻近的小国鄯善,但做皇帝的搞错,
到底是什么水果,让康熙皇帝一吃就惊为天人,而且还把名字叫错,一错就错了快400年。就是大家夏天最喜欢来上一颗的「哈密瓜」,其实哈密瓜根本就不是来自哈密国,真正产地是一旁邻近的小国鄯善,但做皇帝的搞错,
尧乐博士字景福,正名马穆提吾受尔,新疆哈密人,1889年生。1911年任哈密回王府买办、总稽查、哈密商会会长。1912年当选哈密县参议员。1927年任新疆省运输委员兼哈密汽车局佐办、哈密骑兵营长。19
最近,為了規範有關地名的使用,我國公布了南海部分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的標準名稱。這一「小小」的舉動,引發了廣泛討論,以及某些國家的警惕、指責,他們認為這是「過度主張」。為何要如此正式的公布名字?名字雖然
传说丰富了历史,传说也虚化了真相。左宗棠收复新疆,家喻户晓。不论什么时候,人们一旦提及抬棺西征,总会流露钦佩之色,由衷地感叹几句,胸中倏然热血浮升。然而,却很难说出更多的细节,细节似乎就在传说中湮灭了
在中國的歷史上,經常有「”三朝元老”「”兩朝重臣”等等這些詞語存在。有着朝代的官員,不僅輔佐了一代帝王,更有歷經了兩三代君主的,而這些官員便被稱為朝代的元老。在清朝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官員,他經歷了康
在中國的歷史上,經常有「”三朝元老”「”兩朝重臣”等等這些詞語存在。有着朝代的官員,不僅輔佐了一代帝王,更有歷經了兩三代君主的,而這些官員便被稱為朝代的元老。在清朝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官員,他經歷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