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为何得不到刘备和太史慈的信任
Posted 武将
篇首语: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融为何得不到刘备和太史慈的信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孔融为何得不到刘备和太史慈的信任
孔融作为汉末三国早期的曹魏名士。作为孔氏子孙受到当时各界的尊重。但无论是曹操,刘备,甚至是太史慈都在与他交往没多久后就选择放弃了这位名士。其中刘备,太史慈都是在北海被围,形势危急的时候来到的。但最后两人却纷纷离去。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细细看孔融对太史慈的态度,就可以明白太史慈为什么会选择离开。
当管亥攻打北海城池,形势危急的时候,太史慈来投。太史慈一登场,就表现不凡。“忽见城外一人,挺*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应该说,在注重武将武力(单挑)的《三国演义》中,太史慈绝对是第一流的武将。可是,孔融是如何对待这些击杀黄巾的英雄呢?太史慈大叫打开城门,可是孔融拒绝开门,搞得黄巾贼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太史慈,太史慈只能回转身来,又杀了十多个人,贼人这才暂退。孔融亲眼看到太史慈杀贼,这才打开城门,放太史慈进来。
如果说,孔融面对乱贼,不敢轻信,还说得过去。可是等到太史慈拜见孔融,交代自己是因为感谢孔融看顾自己的母亲,特意前来报恩之后,太史慈要求借精兵一千,出城杀敌。此时,演义中已经交代孔融早就知道太史慈是个英雄,也是因此才去看顾太史慈的母亲,经常送些钱粮,见到太史慈临危来投,特意赠送太史慈铠甲战马。但是,当太史慈要求领兵出战,击杀黄巾的时候,孔融却说:““君虽英勇,然贼势甚盛,不可轻出。”在孔融看来,太史慈再怎么英勇,也不可能仅仅靠一千人杀退黄巾贼。孔融虽然对多番善待太史慈母亲,可是当太史慈在自己危难时刻来投,可以说雪中送炭之时,却不能完全相信太史慈。太史慈听后,心中怎么不会难过。
太史慈说:“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来;如不能解围,慈亦无颜见母矣。愿决一死战!”太史慈这时候没有说自己如何感谢孔融,而是说自己的母亲感谢孔融,很明显,对孔融已经有所不满。并且太史慈表示,自己如果不能为孔融击退黄巾,自己无颜回去见母亲,就算是战死,也心甘情愿。可以说,话说到这个份上,只要孔融待太史慈稍微真诚一点,用心一点,必然会答应太史慈的要求,就让他带一千兵马出城试一试又何妨?可是,孔融拒绝。孔融还提出:“吾闻刘玄德乃当世英雄,若请得他来相救,此围自解。只无人可使耳。”孔融越是对刘备推崇,太史慈越是心中愤怒。对太史慈的不信任,和对刘备的信任形成鲜明的对比。
太史慈毕竟是个忠义笃烈之士,虽然孔融不用自己,但还是主动请求代替孔融去给刘备送信。演义中对太史慈出城,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细节描写。管亥知道城中必然会派人求援,于是层层包围。可是太史慈打开城门,一马当先,阻拦数人眨眼被太史慈搠死。管亥亲自带领一百多骑兵追击,“慈倚住*,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不敢来追。”可以说,在太史慈面前,黄巾贼人犹如草芥一般完全不是对手。
可以说,如果孔融让太史慈率领一千人出战,只要太史慈杀死管亥,其他黄巾余党必然溃败,根本不需要远赴平原邀请刘备。
那么,孔融对刘备就是真正的信任吗?
当太史慈来到平原,求见刘备之时,刘备并没有立刻起兵,而是详细询问前后情况。当听太史慈说到,太史慈本人和孔融无亲无故,却出于大义前去营救之后,刘备很是动容。当太史慈说到孔融对刘备很是仰慕,知道刘备向来有仁义之名,能够救人于危急之中时,刘备才“敛容”回答:“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刘备为什么敛容?因为一开始刘备对待孔融的危难,并不着急。而“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一句,既有着对闻名天下的博学大儒孔融,知道小小平原县令刘备的高兴,却也有着枭雄刘备的浓浓自负。堂堂孔北海,也要向刘备求救呢!
而刘备率也只不过率领三千人就击败了管亥上万黄巾。在《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和历史上真正的战争并不相同。武将的重要性被最大限度的拔高了,武将的武力往往成了一场战斗胜负的关键。管亥被关羽十来回合杀死,其余人或者投降,或者逃走。北海之围轻松解除。
于是,孔融邀请刘备进城,摆下酒宴感谢刘备。可就在酒宴上,孔融和刘备第一次见面,孔融在不自觉中就流露出对刘备的不信任,以至于刘备当初对孔融的一点点感恩之心,也化为乌有。
当孔融邀请刘备前往帮助陶谦进攻曹操之时,孔融给刘备戴高帽子,说刘备是汉室宗亲,而曹操残害陶谦,以强凌弱,应该和孔融一起前往营救。刘备却说:“备非敢推辞,奈兵微将寡,恐难轻动。”刘备并非是什么纯粹的道德君子,他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之中生存,并最后开国称帝,和他无论何时,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无关系。孔融听了很是不满,就说:“融之欲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亦为大义。公岂独无仗义之心耶?”孔融和陶谦有感情不假,但更主要的是为了大义。曹操为报私仇,屠城害民,就是不义,这一点刘备当然认同。可是因为刘备没有立刻答应孔融的要求,就说人家没有仗义之心,就有些苛求了。
刘备有没有仗义之心呢?当然有。不然刘备为什么会前来营救你孔融?刘备被孔融挤兑的不行,只能说:“既如此,请文举先行,容备去公孙瓒处,借三五千人马,随后便来。”刘备的考虑很实在,在乱世想要实现抱负,空有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兵马,有粮草。曹操十来万大军,可是刘备只有三千人马!可是,孔融依然不听刘备解释,继续挤兑刘备,说:“公切勿失信。”听到这里,刘备彻底怒了,说:“公以备为何如人也?”刘备虽然表示,无论自己借不借得到兵马,都会前往徐州营救陶谦,可是和孔融的这一点子情分却彻底没有了。
于是,太史慈在宴会之后要求离开,而刘备也在离开北海之后,和孔融的关系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了。
孔融在反董卓联盟中,曾经是独立的一路诸侯,在北海几年,也曾经割据一方,但是,孔融虽然是博学大儒,在治理地方上却很是无能。孔融有爱才之名,却没有礼贤敬贤之心。对待像太史慈这样前来投靠的贤才,不能倾心结交,不能量才录用。对待有雄才大略的刘备,不能够好言抚慰,结成盟好,壮大势力,反而空谈大义,将好部下好盟友都给讥讽走了。这也就难怪数年之后,北海就被黄巾攻破,被袁绍吞并了。
孙策和吕布谁比较厉害?孙策和太史慈的关系?
孙策太史慈是历史中的两位知名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也多有提及。孙策是东汉末年孙坚长子,也是后来吴国君王孙权的哥哥,为孙家确立在江东的地位立下汗功劳。太史慈是东汉名将,原是刘鹞的部下,后来被孙策收于军下,成了他的大将军。为后来孙权奠定王位也立下了功劳,帮助孙权治理南方。
孙策太史慈的友谊建立在彼此赏识和信任的基础上,留下很多佳话,还产生了一个习俗,就是在南方人家里喜欢挂猪腿肉!据说是为了纪念孙策和太史慈,也是希望能为家庭带来庇佑和幸福。
具体来说孙策和太史慈这两个人物的相识源于一场小战争,当年孙策脱离袁术管制之后占山为王,想召集各路英雄司机东山再起。于是要成立强盗联盟,消息被刘鹞知道了,便让太史慈去请他。两人一见面因为误会就打起来。孙策从小习武,太史慈也是东汉名将,两人打的难舍难分,100多回合也不分胜负。经过这场战争。孙策很赏识太史慈的能力,太史慈为孙策留的肉也舍不得吃,悬挂风干拜祭起来,便说要拜太史慈为大将军。太史慈对于孙策对自己的认可也很感动,便承诺会山寨之后会带自己的人马投奔孙策,孙策一点都没有犹豫便让太史慈回了山寨。
据说当太史慈回山寨时,孙策的一些手下说,太史慈只是说说而已不可信。孙策则很信任太史慈,并亲自于第二天中午带人在辕门外等。可见对太史慈的重视。太史慈也没食言,第二天真的带领人马投奔了孙策。
濮存昕演过孙策吗
孙策大家都不陌生了,是三国演义当中的灵魂人物,替孙权打天下的长兄,有勇有谋,平定江东却英年早逝。他是孙坚的长子,周瑜结拜兄弟。曾是曹操一直要拉拢之人。由寄人篱下的状态到东进豫章、平定疆宇,最终平定江南,就连曹操都哀叹难于他争锋。确实是一位帅才。但是孙策英年早逝,被刺客毒箭暗伤,二十多岁就英年早逝。
濮存昕大家更不陌生了,濮存昕,50年代出生的中国男演员。致力于慈善事业。濮存昕孙策的交际是94版三国演义说起,当时濮存昕是历史人物孙策的扮演者,完美阐释了孙策的性格和事迹,将孙策这一历史人物以电视的形式带进现代人的视野。
濮存昕生长在江苏一个艺术家庭,从小受艺术的熏陶,让濮存昕有一些儒雅的气质,也让濮存昕具有了演技天赋。后来在下乡做知青,让濮存昕得到了历练,气质中多了男子汉的气概。后来濮存昕到话剧团工作,让他学到很多演戏的技巧,为以后走进荧屏奠定了基础。饰演的孙策角色也很适合濮存昕。孙策外形俊美又有硬汉的气质。据悉导演也是看到了濮存昕的潜力,让他饰演这一角色。最终濮存昕因为这一电视剧被家喻户晓,这确实与濮存昕对于孙策这一角色的诠释到位密不可分。
濮存昕扮演的孙策,外形潇洒,举手投足之间都有大家风范,带有江南男子特有的气质,但是又是战乱年代、国仇家恨,又渲染上了帝王的霸气。这些在濮存昕身上得到很好地诠释,可以说濮存昕饰演的孙策是一代经典。
孙策和吕布谁比较厉害
孙策和吕布都是东汉末年非常有名的人物。这两个人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是非常出众的。很多人会把孙策和吕布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毕竟这两个人属于一个时代,而且声望都是很高。那么孙策和吕布谁厉害呢?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孙策是有着小霸王之称的。二十六岁就已经统一江东了,是个非凡的人物,而且也非常遵孝道,为了完成父亲没有完成的事情而屈事袁术。孙策这个人在谋划和用兵方面的能力非常强大,在性格方面,孙策也是属于非常豪放的那种,有点类似于项羽的性格。只是后来孙策在狩猎的时候,被人暗算了,不久之后就身亡了,这点还是比较惋惜的。
而吕布,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将领之一。人都常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是人中豪杰,而他的坐骑赤兔则是马中豪杰,从这句话中就足以见得吕布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了,吕布在三国之中,算的上是第一猛将了。但是和孙策不同,吕布他的厉害是在武艺方面,大家都知道,吕布在三国之中,出身和家境都不怎么好,能够有后来的位置,完全是靠他自身的努力和能力。
孙策和吕布谁厉害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好回答的,因为在历史之上,这两个人的厉害之处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孙策是有名的军事家,谋划家。而吕布是武将,猛将。如果说孙策在三国之中是豪雄的话,那么吕布就是枭雄了。
相关参考
孙策太史慈是历史中的两位知名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也多有提及。孙策是东汉末年孙坚长子,也是后来吴国君王孙权的哥哥,为孙家确立在江东的地位立下汗功劳。太史慈是东汉名将,原是刘鹞的部下,后来被孙策收于军下,成
孙策太史慈是历史中的两位知名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也多有提及。孙策是东汉末年孙坚长子,也是后来吴国君王孙权的哥哥,为孙家确立在江东的地位立下汗功劳。太史慈是东汉名将,原是刘鹞的部下,后来被孙策收于军下,成
一.太史慈他和刘备在早期为救孔融的时候,就相识了。《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玄德看毕,问慈曰:“足下何
1、太史慈他和刘备在早期为救孔融的时候,就相识了。“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玄德看毕,问慈曰:“足下何人?”慈曰:“某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只是那时
1、太史慈他和刘备在早期为救孔融的时候,就相识了。“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玄德看毕,问慈曰:“足下何人?”慈曰:“某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只是那时
历史人物 太史慈的箭法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太史慈记载这么少
要说神射手,估计被三国游戏影响的新一代人会把目光聚焦在黄忠严颜和夏侯渊身上更多。其实要说能够数得上数的汉末神射手,太史慈真的不能被忽略。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还是位美须髯的壮士。他善于射箭,而且弦不虚发
历史人物 太史慈简介 太史慈的武器 太史慈怎么死的死时几岁 太史慈墓
中文名:太史慈 别名:子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 出生日期:166年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206年 职业:将领 主要成就:北海救
黄巾余党管亥率众军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军所围,情势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刘备惊讶地答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刘备!”便立即派三千精兵随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黄巾军闻知援军至,都四散而逃
位于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高1.7米,直径约3米,建于长6.7米、宽7.4米的石平台上,北面挡土墙长6.8米,高2米左右不等,墓前有高1.43米、宽约0.7米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7个大字「东来
一.太史慈他和刘备在早期为救孔融的时候,就相识了。《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玄德看毕,问慈曰:“足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