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兵数万仅俘兵400 唐玄宗最失败的一次战役

Posted 唐玄宗

篇首语:困难是人的教科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损兵数万仅俘兵400 唐玄宗最失败的一次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损兵数万仅俘兵400 唐玄宗最失败的一次战役

光看名字就知道,王忠嗣肯定不是他的本名,事实也的确如此。九岁那年,他老爹在抗击吐蕃的战争中英勇牺牲,唐玄宗见他孤苦无依,便把他接到宫中抚养,还收他为干儿子,并赐了他这个名字。因自幼受到传统熏陶,经历坎坷,加上是名将之后,王忠嗣长大后有勇有谋,刚毅寡言。唐玄宗曾与他讨论兵法,他对答如流,喜得唐玄宗当场表态:“好好干,一代名将非你莫属。”

开元十八年(730年),王忠嗣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战。此前他已得知,吐蕃赞普(吐蕃王)正在郁标川检阅军队,便决定打对方个措手不及,却遭到其他将领的一致反对,但他固执己见,带领精骑奇袭敌军,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这一战,王忠嗣打出了名声。

开元二十六年,河西节度使谋划攻占新城,但唐军需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领兵之人必须善于用兵,这时有人推荐了王忠嗣,唐玄宗立即命令王忠嗣开赴河西。王忠嗣果然不负众望,攻下新城,得到了左威卫郎将的职位。

但吐蕃也不是好惹的,同年秋天,吐蕃集结大军南下报仇。眼见敌军步步逼近,己方势力又远不如敌军,不少将士开始害怕起来。为鼓舞士气,王忠嗣趁吐蕃军驻扎未稳之际,率亲兵冲入敌营,吐蕃大军顿时阵脚大乱,唐军见状,纷纷策马奔入敌营,吐蕃大败而归。由于战功显赫,唐玄宗下诏授予王忠嗣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员之职。

此后,王忠嗣又凭军功扶摇直上,官至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兼灵州都督。其间,王忠嗣非常注意安抚边境民众,不希望为了自己的功名而给百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在朔方时,他在互市时故意用高价买马,使塞外各国争相来卖马,最终唐军得到很多好马,胡人却没多少好马来组成骑兵。同时,为了加强防御,他在要害地方设置了城堡,有旧城的修复后继续使用,没有的则修建新城,这种做法不但能够达到军事目的,而且节省劳力、财力,他因此获得了上下级的一致好评。

势力逐渐壮大之后,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又率骑兵北出雁门,与突厥军队在桑乾河展开会战,三战三捷,王忠嗣因此威名大震。同年,后突厥因内乱反唐,王忠嗣向唐玄宗献《平戎十八策》,随后联合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大败后突厥,后突厥部众千余帐相继归唐。从此,后突厥再无力对唐帝国边境产生实质性的威胁。但王忠嗣并未就此罢手,第二年,他再度率兵打败突厥,塞外的局势因此得到根本性转变。

功劳如此巨大,加官晋爵自是常态,天宝四载,王忠嗣加摄御史大夫,兼河东节度使。第二年,唐玄宗又任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至此,王忠嗣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整个北方的政治、经济均在其掌握之中,自唐朝开国以来,可谓前无古人,风光无限。

树大招风,王忠嗣当然明白—按唐制,边将立功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入朝当宰相,他完全有这资格,但时任宰相的李林甫怎会让他如愿?而且李林甫已经有所行动,他不光瞅准一切机会诋毁王忠嗣,还建议唐玄宗从少数民族将领中挑选一人来担任节度使,理由是以防王忠嗣尾大不掉。

傻瓜都知道功高震主的后果,于是王忠嗣立即上书请辞河东、朔方节度使之职。不过,唐玄宗虽然算不上一代明君,但智商还算不错—王忠嗣熟悉两镇边事,又很受士兵们拥戴,倘若换了其他人,难免军心不稳,因此并未准奏。但功名与性命哪个更重要,是个人都能想明白,所以王忠嗣又多次上书请求,唐玄宗也只得答应了。不过,经过此事,王忠嗣在唐玄宗心中的地位下降不少。

不久,王忠嗣察觉到了安禄山的异常,多次上书说安禄山要造反。当时,安禄山正受唐玄宗宠信,唐玄宗怎能听得进去,不光不信,还对王忠嗣起了猜忌之心。这一切全被李林甫看在眼里,之后他就一直在寻找机会除掉王忠嗣,而且机会很快就来了。

当时,西部和北部边境在王忠嗣的治理下,逐渐由守势转为攻势,唐玄宗的野心也膨胀起来,下令王忠嗣攻打石堡城。但王忠嗣认为,石堡城是吐蕃举国守卫的军事重镇,易守难攻,不死几万人根本打不下来,不如厉兵秣马,等待有利时机一举拿下。

王忠嗣不愿意出兵,但有人愿意,比如他的部下董延光就认为攻克此城只是分分钟的事,便上书表示要带兵去攻打石堡城。唐玄宗立即批准,命王忠嗣领兵相助。王忠嗣无奈,只得出兵,但毕竟不是自己所愿,因此不是很积极。所以到期未能拿下石堡城时,董延光便把责任全推到了王忠嗣身上,说他阻挠军事计划,导致战事无功。

好不容易等来了王忠嗣的“小辫子”,李林甫怎能不赶紧揪住?他忙派爪牙诬告王忠嗣与太子勾结意图不轨。这一招可谓直击唐玄宗的软肋—作为皇帝,特别是唐朝的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太子势力过大而引起宫廷政变,而且唐玄宗本人就是通过宫廷政变夺得皇位的,因此他一直对太子防范甚严。唐玄宗大怒,立即召王忠嗣入朝,命三司审讯。在李林甫的操作下,王忠嗣最终被判死刑。后因其一部下拼死求情,王忠嗣才免得一死,被贬为汉东郡太守。第二年,王忠嗣暴病而亡,年仅44岁。

同年,唐玄宗命大将攻打石堡城,以牺牲数万唐军的代价攻克此城,而俘获的吐蕃兵才400人。不知道唐玄宗收到这份战报时,是否想起了那个为大唐鞠躬尽瘁却不得好死的王忠嗣?

相关参考

三国之中一次战役的失败,导致了三国割据战乱的拉开

江湖小百科聊三国,今天聊聊三国之中曹操的一场败仗,对曹操有了解的都知道曹操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当然曹操也有失败的战绩,比如赤

史上纪律最严明的一次战役 三国时襄樊战役

在那战火连天的三国时期,领土、人民、粮食,几乎都是经过战争赢来的,战乱争分,成王败寇往往是常事,故每一场仗都要经过各种复杂的排序,而三国襄樊战役是三国历史上最严明的一次战役,那么,为何说襄樊战役是史上

王昌龄的这首诗写出了大唐与吐蕃的一次惨烈战役,展现了大唐雄风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一诗。这首诗中的「”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一句写出了唐玄宗时期,唐朝和吐蕃之间

历史军事 史上纪律最严明的一次战役

在那战火连天的三国时期,领土、人民、粮食,几乎都是经过战争赢来的,战乱争分,成王败寇往往是常事,故每一场仗都要经过各种复杂的排序,而三国襄樊战役是三国历史上最严明的一次战役,那么,为何说襄樊战役是史上

47年初何故致各地解放军俘敌将106人 华北仅俘1人

核心提示:解放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时,东北、华东等战区开始组织大规模战役,整军整师地歼灭国民党军。只有华北战场打不开局面,没打一个像样的歼灭战。当时各战区部队歼灭国民党军十几个师,俘虏国民党将官106

历史军事 为何说襄樊战役是史上纪律最严明的一次战役呢

在那战火连天的三国时期,领土、人民、粮食,几乎都是经过战争赢来的,战乱争分,成王败寇往往是常事,故每一场仗都要经过各种复杂的排序,而三国襄樊战役是三国历史上最严明的一次战役,那么,为何说襄樊战役是史上

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是哪个战役

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是哪个战役众所周知,刘备生涯最后的一次伐吴大战是失败的,而这次的失败也是对于日后的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这次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又是什么呢,其中的过程又是什么个样子的呢?刘

历史军事 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是哪个战役

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是哪个战役众所周知,刘备生涯最后的一次伐吴大战是失败的,而这次的失败也是对于日后的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这次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又是什么呢,其中的过程又是什么个样子的呢?伐

历史秘闻 八路军最“牛”的一次战役,一次干掉了120个日军军官

说到我军在抗战中的经典战役,大家比较熟知的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但其实还有一场战斗,虽然只消灭了不到200人,但却震动了日本朝野,可能有人问了,两百人也能惊动日本朝野?没这么夸张吧!还就是这么夸张,

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是哪一战

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众所周知,刘备生涯最后的一次伐吴大战是失败的,而这次的失败也是对于日后的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这次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又是什么呢,其中的过程又是什么个样子的呢?伐吴失败的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