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英国的殖民扩张的方式有哪些?
Posted 殖民地
篇首语: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国 英国的殖民扩张的方式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国 英国的殖民扩张的方式有哪些?
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素以殖民帝国著称。 英国的殖民地曾遍布全球, 自称“日不落国”。殖民扩张在英国具有典型性,它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衰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世界近代历史和地理政治的演变有极大影响。
英国早在十二世纪,就侵占了爱尔兰的“佩耳”地区。它是英国海外的头一个殖民地。不过这是封建的殖民地。
英国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是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商业资本阶段、工业资本阶段和金融资本阶段——相联系、相适应的。谈论殖民扩张,不能忽视与其相联系的各个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区别。列宁指出:殖民政策在资本主义以前就已经有了。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罗马就推行过殖民政策,“就是资本主义过去各阶段的资本主义殖民政策,同金融资本的殖民政策也是有重大差别的”①。
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外向性和掠夺性,如果它不扩张,并把非资本主义地区不断卷入世界经济旋涡之中,它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使美国,还有其他欧洲一些国家较早地进入资本主义,而原先走在世界前列,为人类创造过灿烂古代文化的亚、非、拉美广大地区的人民,却停留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结果成了欧洲资本主义列强的俎上肉。
英国原始积累时期的殖民扩张
资本原始积累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条件的。在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起主要作用,而商业资本家则成为殖民掠夺的主要推动者。
英国原始积累时期的殖民扩张,始于十六世纪初,一直延续到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之时,即十八世纪末叶。
英国的圈地运动是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大批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而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则是英国原始积累的另一重要方式,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额资本和广阔的国外市场。
推动英国以及西欧其他国家走上殖民道路的重大事件,是发生于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
在此以前,意大利人曾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但是自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1453年),而阿拉伯人控制了由埃及、红海通往东方的航路以后,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香料之路”都被堵截。于是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结果,欧洲贸易中心就由地中海转向了大西洋沿岸。
一些商业资本较发达、占有航海便利条件的大西洋沿岸国家,为了积累更多的货币财富,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这些国家的商人、冒险家在政府的支持下“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①,大力推进殖民远征。从此,一部用火与剑写的世界殖民扩张史开始了。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走上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的国家。它们之间的斗争导致1494年达成划分殖民势力范围的协定:在西经41°到45°之间划一分界线。线以东发现的土地属葡萄牙,线以西属西班牙。这样,葡萄牙掠夺的主要地区在非洲和亚洲,而西班牙则面向美洲及太平洋各岛。
到十六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已发展为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它在非洲沿岸占有多处据点:休达、几内亚、桑给巴尔、莫桑比克等;在亚洲,占有印度的果阿、第乌和达曼;还有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澳门(1557年)等地。垄断东西方贸易达一个世纪之久。此外,它在南美还占有幅员广大的巴西。
西班牙从1496年在西印度的圣多明各建立第一个美洲殖民地后,到十六世纪,陆续占领从墨西哥到南美西部、北部的广大地区,继而又在北美的佛罗里达、佐治亚、奥尔巴尼和得克萨斯等地建立殖民地。
然而,这两个国家从殖民地掠夺来的巨额金银财宝,未能在本国转化为工业资本,而是被封建王室挥霍殆尽,部分则流入欧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市场, 引起当地的“价格革命”①,加速了那里原始积累的过程。结果,这两个国家相继衰微。葡萄牙在1581年一度为西班牙吞并;而西班牙威名赫赫的“无敌舰队”自远征英国遭到灭顶之灾(1588—1603年)后,它的海上霸主地位也就宣告殒落。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十八世纪又征服北美西南部的旧金山等地(所谓“新西班牙”)。
继葡、西而起的殖民强国是荷兰、英国以及稍后的法国。荷兰作为“十七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②,终于掌握了 业和海上的霸权。它夺取了葡、西在亚、 非的许多殖民据点(例如1642年从西班牙手中夺占了台湾北部的基隆、淡水两港)。 它拥有的船只10倍于英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成为一个充分发展了殖民制度的商业强国。不过,荷兰海外贸易远较工业更占优势的特点,稍后就成为它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弱点。十七世纪下半叶发生的3次英、荷商业战争,荷兰都被工场手工业占优势的英国击败。这样,英国的殖民事业终于后来居上了。
英国的海外扩张最早是从北美濒临大西洋沿岸的地带开始的。在葡、西称霸海上时,伦敦商人为了同东方贸易,曾不得不试图从西北,即从北海往西北另辟航道。伊丽莎白时代的汉·吉尔伯特还为此写过一本书:《论经西北去中国之航道》。但西北航线的尝试为坚冰所阻,失败了。于是,北美遂成为英国殖民活动的目标。
英国在北美的探险活动可追溯到1496年。这一年,威尼斯人卡伯特获英王亨利七世的特许状, 曾远航到纽芬兰的布里敦角。1583—1587年,汉·吉尔伯特和沃·雷利奉伊丽莎白女王命,数度航行到今切萨皮克湾和北卡罗来纳一带,并命名该地为弗吉尼亚,以纪念未婚的女王。在这一阶段,英国海外的原始积累还不是靠殖民,而主要靠劫掠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据点及其商船的海盗行径,以及贩运黑奴的走私活动。英国击败无敌舰队的海军将领弗·德雷克和约·霍金斯早先就是以干这种行当著称的。德雷克是英国历史上的头号江洋大盗。霍金斯是英国贩卖黑奴的开山祖。他们的肮脏勾当都受到女王赏识。两人都被封为爵士, 授以勋章。
英国用掠夺殖民地的方法加速原始积累和发展资本主义是在排除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之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则给殖民扩张注入新的巨大动力。在这一时期,英国扩张采取的基本形式同荷兰、法国一样,是通过由政府授予特权的贸易垄断公司进行的。1606年, 詹姆士一世分别给新建立的伦敦公司(一名弗吉尼亚公司)和普利茅斯公司(后与马萨诸塞公司合并)以开发西属佛罗里达以北和法属加拿大以南的土地的特许状。随后,一批批移民来到北美,开始了真正的殖民活动。头一个定居点是1607年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到1773年,英国在阿巴拉契亚山以东地区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12年,弗吉尼亚公司开始在大西洋上的百慕大岛殖民。随后,英国把殖民活动扩及到西印度群岛。在十七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占领了圣克里斯托弗、巴巴多斯、圣基茨、尼维斯、托尔图加、蒙特塞拉特、安提瓜、普罗维登斯、巴哈马、特克斯、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诸岛,把这些岛屿变成种植场、贩奴基地和海盗出没之地。
克伦威尔统治年代,英国吞并了爱尔兰(1652年),并远征西印度,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奴隶贸易中心——牙买加岛。克伦威尔死后不久,英国又占领了维尔京岛和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英国殖民者入侵北美时,当地的印第安人尚处在原始公社阶段,民风纯朴。他们对乍来到新大陆生活艰难的移民分以食物,帮助其建立家园。然而为时不久,络绎而来的移民竟鹊巢鸠占,肆无忌惮地抢占印第安人的牧场、狩猎区,把他们驱往荒僻地区,甚至捕人为奴。由于印第安人捍卫自己的自由和土地,英国殖民者就悍然实行灭绝种族的政策。1703年,新英格兰那些虔诚的清教徒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竟通过了用重赏剥取印第安人头盖皮的决定。英国议会也无耻地声称:杀戮和剥取印第安人的头盖皮是“上帝和自然赋予它的手段”。印第安人的人口从此锐减,在英属西印度群岛上的印第安人更是被消灭殆尽。
这种情况,造成殖民地种植园和矿井的劳力奇缺,于是从非洲猎捕和贩运黑奴的事业勃兴,其规模愈来愈大,历时数世纪之久。其原因不单是黑奴因被残酷剥削,死亡率极高,需要不断补充,而且还由于贩运黑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欧洲殖民者在奴隶贸易的竞争中,葡、荷曾相继居领先地位,但是英国在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海军,很快就成为最大的人贩子。1713年《乌得勒支和约》规定英国享有30年的贩奴特权,更标志英国在这方面的垄断地位。源源不断从大洋彼岸运来的黑奴,成为美洲,特别是西印度种植园奴隶主剥削的基本群众,在当地人口中占了极大比例。以1775年英属牙买加岛为例,在全岛21万居民中,黑奴占19万2千人。
非洲由于殖民者的掠夺,整个整个的部落被灭绝,社会的正常发展遭到严重破坏,而英国的许多海港和工业城市却由此而兴盛。以奴隶贸易扬名的利物浦,由过去的荒僻小村,一跃为英国的第二大港。有些工业大亨还直接从买卖奴隶起家,英国冶铁业的巨头安东尼·培根就是典型例子。
马克思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①。马克思的这段话概括了英国的情况。他还指出:原始积累的各种因素在十七世纪末已在英国“系统地综合为殖民制度”②。
从十七世纪开始,英国殖民的主要竞争者是法国。法国在北美殖民略早于英国。1605年,法国在新斯科舍建立第一个殖民点后,即逐步向加拿大、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扩展。1682年法国宣布密西西比河流域为其领地,取名路易斯安娜(纪念路易十四),而以新奥尔良为首府。这样一来,英属北美各州的狭长地带就处于法国半月形领地包围之中,英国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扩展的道路被封闭了。除此以外,两国在欧洲、在印度,也矛盾重重,结果,酿成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这就是: 1689年以法国不承认荷兰执政者威廉入主英国为导火线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702年,为争夺西班牙及其殖民地而爆发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40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以及因北美武装冲突不断升级而导致的七年战争①(1756—1763年)。每次战争后来都发展为席卷欧洲数国及其殖民地的全面火并。
所有这几次战争,最后都以资本主义的英国战胜封建专制的波旁王朝告终。1713年,按照《乌得勒支和约》,英国取得了法属新斯科舍半岛、纽芬兰和哈得逊湾沿岸的所有权,还取得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1763年,按照《巴黎和约》,英国还从法国取得了加拿大、布里敦、圣劳伦斯河沿岸和海湾的所有岛屿,还有密西西比河左岸、格林纳达、圣文森特、多米尼加、多巴哥诸岛以及非洲的塞内加尔(1783年根据凡尔赛条约,塞内加尔又归还法国,而将冈比亚划归英国);从西班牙取得了佛罗里达。此外,西班牙确认伯利兹归属英国(1862年改称英属洪都拉斯),为此,英国则将夺得的古巴还给西班牙,将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2岛交给法国。密西西比河右岸和新奥尔良则由法国交给西班牙。在印度,英国仅允许法国保留本地治里等5个通商口岸。
七年战争在英国扩张史上占有重要篇章。可是当它庆祝这次胜利时,万万没有料到10来年后,会丧失它在北美的宝地。
英属北美13州,除最初建立的弗吉尼亚和马萨诸塞,属公司特许殖民地外,其他开始时多为英王赐给其臣属的所谓业主殖民地。例如纽约,即1644年女王赐给约克公爵的业主殖民地。但是,英王为了加强控制,后来将这些殖民地中的8个都改为直辖殖民地。英国统治者力图保持北美殖民地的农业附庸性质。但是资本主义工业还是不可遏止地发展了起来,尤其是在北方。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不仅产生了本地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而且形成了以英国移民为主体并有欧洲其他国家移民组成的特殊民族。他们反对宗主国的暴政和经济上的盘剥。英国政府将七年战争期间的财政负担转嫁给北美殖民地的人民,向他们横征暴敛,只能是火上加油,促使他们走上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道路。其结果是1776年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
丧失北美13州是英国扩张过程中遭受到的最大挫折。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英国此时在印度的殖民扩张却取得重大进展。英国的殖民重心从此由西方转向东方来了。
英国的东方殖民机构是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1607年,它的商船驶抵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两年后,在苏拉特建立了商站,从此开始了入侵印度的行动。
十七世纪的印度半岛,除南端的德干高原外,都处在大莫卧儿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世界奇迹——泰姬陵,还有德里大清真寺等著名建筑是这个王朝前半世纪兴盛的象征。同这样一个帝国打交道,东印度公司开始只能采取经济渗透的办法——取得贸易特权,在沿海重镇,如乌苏利巴丹姆(今班达)、马德拉斯、孟买等地增设商站。它利用商站广泛联系土著掮客,残酷地剥削印度广大的小手工业者,主要是纺织工。输出布匹成了那一时期公司的重要业务。不过,东印度公司绝不是单纯的贸易团体,而是握有极大行政权力的英国海外组织。1661年,英国政府更授予它以招募军队、建立要塞的大权,并把它的司法权力扩及到整个东方的英籍侨民。
莫卧儿帝国从十七世纪末起,开始走向衰微。德里的皇帝这时实际上成为拥兵自立的各个封建土邦手中的傀儡。帝国内部长期的混战分裂局面,社会的种姓和教派纷争,民族成分的复杂,农村公社的封闭性以及西北边境伊朗和阿富汗的不断侵扰。这些都有利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一个以夺取印度领土为目标的新的殖民阶段开始了。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打败法国竞争者。法国和英国一样,是一个老练的殖民国家。法国在1664年成立自己的东印度公司后,也逐步在印度的本地治里、开里开尔、亚南、昌德纳果尔、马埃建立商站。法国还是毒辣的“西帕依”(由印度士兵组成的雇佣武装)和“军费补助金条约”(在印度土邦驻军,军费由土邦补助)的“发明者”。不过,英国殖民者很快就学会了这套“发明”,而且运用得更为娴熟。两个殖民强盗就这样各自施展诡计,插手印度的封建内讧,为争夺对印度的统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到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时期更发展为在印度土地上的公开军事冲突。1746年,法国舰队到本地治里后,两国的东印度公司首先在德干半岛大打出手。法国先还得势,但几个回合后,1751年,卡尔那蒂克终于落入英国的傀儡手中,法国仅保持在海德拉巴的实权。
英、法在印度的决定性战斗是在七年战争期间进行的。英国一开始就决定夺取法国支持下的孟加拉土邦。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决定了孟加拉的命运。这次战役,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罗·克莱武上校买通了孟加拉的扎法尔将军而轻易地取得了胜利。克莱武让扎法尔当上了孟加拉的“纳瓦布”(总督),并以“永久租借”的名义囊括了加尔各答以南的广大领土,使英国成为印度斯坦的真正主人。法国不甘失败,调远征军前来反扑,但是随着1761年英军攻陷本地治里,法国在印度争夺统治权的斗争终告结束。如前所述,法国在印度仅保留了5个不设防的通商口岸。
七年战争的战场之一在加拿大,但是对英国具有首要意义的却是印度战场。马克思指出:“七年战争使东印度公司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了一个军事的和拥有领土的强权。正是那个时候,才奠定了现时的这个东方不列颠帝国的基础。”①
英国控制印度东北地区后,便把侵略的矛头对准南部的迈索尔邦和中部马拉塔人的土邦联盟。1767—1799年期间,英国4次发动对迈索尔的战争。迈索尔的铁普素丹在困战中曾求助于拿破仑,但无济于事。最后,他英勇地战死国门,迈索尔沦陷。马拉塔联盟是比迈索尔更难制服的力量。1803—1804年,英国发动侵略马拉塔人的大规模战争,虽然抢占了克塔克以及恒河与朱木拿河之间的大片沃土(包括德里、阿格里在内),但并未达到摧毁马拉塔人抵抗力量的目的。
英国在印度进行原始积累,自征服孟加拉后,即不再靠贸易手段,而主要靠赤裸裸的搜刮和掠夺。东印度公司每当攻下一个土邦,便首先洗劫那里的宫廷国库。例如攻下孟加拉时,一次就洗劫了价值6千万英镑的宫廷财宝。其次,田赋是公司每年最大的一项收入。1765年,孟加拉的田赋收入即达147万英镑,到1793年,更激增至300万英镑,几乎占公司在孟加拉收入的1/3。军费补助金条约是向土邦勒索贡赋的另一重要手段,而当土邦无力供养驻军时,就不得不沦为英国的债务人。以卡尔那蒂克为例,它的长期债务,到1785年,竟高达4,800万英镑。除此之外,公司还可从盐、鸦片、槟榔和其他商品的垄断贸易中获取暴利。根据统计,在1757—1815年的半个多世纪中,英国从印度侵吞的财富即高达10亿英镑之巨。
正是在这种原始积累的基础上,英国加速了工业革命的步伐,一跃成为十九世纪首屈一指的资本主义强国。而那个一度以其灿烂文明吸引过它的古老印度,现在则呻吟在它的铁蹄之下,贫穷而落后,成为近代殖民地的突出典型。
到十八世纪,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地位已无人敢于问鼎。英国在1780—1784年与荷兰殖民者作战过程中,还夺得西苏门答腊。1786年从吉打素丹手中割走槟榔屿。1795年又从荷兰人手中夺占了马六甲。鲜为世人所知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在1768—1779年经库克船长考察后,被宣布为英王所有。最后,拿破仑的失败使英国保持了在战争期间从法国、荷兰、西班牙手中抢占来的海外属地——塞舌尔岛、毛里求斯岛、锡兰、开普、部分圭亚那、圣卢西亚岛、特立尼达岛,以及马耳他岛和伊奥尼亚群岛。英国染有殖民地人民斑斑血痕的旗帜在这一时期已插遍世界的五大洲了。
英国在自由资本主义
时期的殖民扩张
十九世纪是英国工业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对世界工业生产和贸易的垄断地位,要求殖民地成为宗主国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农产品、原料的供应基地。英国资产阶级这时相信自己商品的威力,把自由贸易主义奉为经济侵略和殖民扩张的方针。
对于东印度公司独占印度市场,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早已不满。1813年,政府终于撤销了公司的贸易垄断权。一个新的殖民时期开始了。这就是工业资本掠夺殖民地的时期。英国的机制棉布大量拥入印度。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纺织品有1/4是输往印度的。印度驰名的传统手工纺织业被无情地摧毁。殖民者迫使印度农民生产棉花、黄麻、茶叶一类的原料和食品。强征田赋达农民总收成的50%—70%。结果,千百万印度的手工业者和农民被抛到了饥饿线上。
扩占殖民地的军事行动在继续进行。1818年英国调集10万大军扑灭了马拉塔联盟的反抗。1843—1849年又先后兼并了西北边境的信德、克什米尔和旁遮普。从而完成了对全印度的征服。
向印度邻近地区的扩张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1814—1816年英国迫使尼泊尔割让其南部大片土地,以进窥中国的西藏和喀什噶尔。接着在1824和1852年两次发动侵缅战争,把阿萨姆和沿海的若开,丹那沙林地区并入印度。为了与沙俄争夺近东,英国多次进犯阿富汗(1839—1842年)和伊朗(1856年)。1864—1865年,英国侵略不丹,将不丹的达岭、噶伦堡地区并入印度。
英国在马六甲海峡和东印度群岛与荷兰殖民者角逐多年后,1824年双方达成协议:新加坡归英占有,马来亚划为英国势力范围。东印度仍保留为荷属殖民地。1826年英国将马六甲(1814年一度归还荷兰,1825年又由荷割让与英)、新加坡和槟榔屿并为海峡殖民地,由东印度公司管辖。1867年又将其改为直辖殖民地。
在婆罗洲,1841年文莱素丹将沙捞越割让给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布鲁克管辖。次年又将北婆罗割让与英。1847和1888年,文莱两次订约被置于英国保护之下。
英国还以保卫通往印度的航路为借口,于1839年占领土耳其人控制下的亚丁。1857年又将丕林岛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在非洲,西海岸的塞拉利昂、黄金海岸和尼日利亚这几个从十六、七世纪以来就是英国奴隶贩子活动的重要场地,在这一时期并未因英国废除殖民地的奴隶制(1833年)而减弱其控制,而是扩大侵略范围,使其相继沦为自己的殖民地。1843年,非洲东南海岸的纳塔尔也被英国据为己有。
靠近阿根廷南部海域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历史上飘扬过好几个国家的旗帜,英国的、法国的、西班牙的、阿根廷的。1833年该岛终被英国占领(称福克兰群岛)。
对于中国这个比印度幅员更广、人口更多的市场,英国垂涎已久。虽然英国对华贸易总额,从上个世纪中叶起即居欧美各国之首,它仍然不满意清政府限制贸易的规定。1840年,英国在遭到中国禁烟运动的有力打击后,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迫使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包括割让香港在内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这是封建的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856年,英国又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迫使清廷又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1860年),中国九龙半岛南端界限街以南的领土就是这次被英国割去的。
正当英国强盗狼奔豕突,到处扩张,忘乎所以的时候,1857年(普拉西战役后的100年),印度爆发了举世震惊的民族大起义。人们没有料到,这次起义是“英国人一手培育、受到英国人宠幸的西帕依发动的”。①起义消除了印度人民内部的分歧与不和,如燎原烈火,几乎席卷了整个恒河盆地。最后,斗争转向中印,以詹西土邦女王拉克什米·巴伊英勇殉国而转入低潮。这次以“土兵起义”著称于世的反英斗争持续达两年,它标志着印度民族的觉醒。
1858年,英国为了加强对印度的统治,消除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撤销了东印度公司的行政大权,将印度改为直辖领地,同时保存了约占印度1/3面积和1/4人口的500个大小不等的封建王公。这些王公是英国专制政治的奴性十足的工具,是给印度民族团结设置的路障。
英国海外殖民地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像印度,在那里,英国是以统治者和奴役者的面目出现的,其目的不在移民;另一类像加拿大、澳大利亚,则是由英国移民驱赶和消灭当地土著居民而发展起来的。英国把后一类殖民地作为它的工业附庸,但是这类殖民地也像美国独立前一样,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经济还是蓬勃地发展了起来。那里的资产阶级后来都为本土争得了相对独立的自治领地位。
加拿大是第一个赢得这种自治领地位的。加拿大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宗主国实行的关税和租税政策早已不满,英国土地投机者的活动,又大大损害了移民者的利益;另外,下加拿大有大量法裔移民,他们要求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因而矛盾重重。在法国1830年革命和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下,加拿大的资产阶级,还有要求土地买卖自由的农民群众,终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1837—1838年)。英国政府虽然镇压了这次起义,但确实给吓坏了。事后派德拉姆勋爵前往调查。这位自由党人在其调查报告中,建议给加拿大以内部事务的自治权,同时撤销上下加拿大的省界划分,予以合并,以加强英裔加拿大人的影响。英国统治者总结了丧失北美13州的惨痛教训,同时,对美国支持加拿大起义一事心有余悸,因而不得不作出让步。1847年,加拿大建立责任政府,以限制总督的专权。1867年加拿大组成联邦,正式成为英国的自治领。英国资产阶级和加拿大资产阶级的联盟由此得到巩固,从而维系了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往后,澳大利亚、新西兰也分别在1901和1907年成为英帝国的自治领。
十九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是英国自由竞争的全盛时期。自由贸易主义者对帝国殖民政策曾经采取过批判态度。他们提出“生产得更便宜些”的口号,认为只要商品好,将无往而不利,而维持海外殖民地,则代价大而得益小。1852年,著名的保守党人迪斯累利甚至声称:“殖民地是挂在我们颈项上的一个磨盘”。然而这种放弃殖民地的论调不久就被淹没在“英国人负有整顿落后国家秩序,向落后民族传播基督教和西方文明使命”的扩张主义分子的叫嚣声中。殖民地人民的起义仍然到处被镇压,殖民扩张仍继续在进行。
英国在帝国主义形成时期
的殖民扩张
1873年爆发的空前深刻的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开始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然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英国由于长期垄断世界市场,有广大的殖民地,国外投资更为有利,妨碍了国内固定资本的更新与扩大。结果,逐渐丧失了在世界上的工业垄断地位,到八十年代,美国首先在工业总产量方面超过了英国;二十世纪初,德国也超过了它。但是,在资本输出方面,英国仍居世界领先地位。这同它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和附属国有密切的关系。英国丧失工业和贸易的世界垄断地位,更使它把殖民扩张作为开辟新财源和市场的既定国策。此外,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也促使它把对外扩张作为转移人民斗争视线,腐蚀工人群众的手段。因此,英国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这一时期,除竭力巩固老的殖民地外,又为瓜分和重新瓜分新殖民地在海外各地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印度仍然是这一时期英国最倚重的殖民地。它被称作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一颗珍珠。而赋予这句话以实际含义的就是先前高唱摆脱殖民负担的那个迪斯累利。1876年,他作为首相,将印度命名为印度帝国,次年元旦,又让维多利亚女王在德里举行了隆重的印度女皇加冕礼。从此,女王有了一个显赫的称号:“蒙上帝恩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所有不列颠海外领土的女王,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印度女皇维多利亚”。大英帝国此时真可谓如日中天,猗欤盛哉!然而透过盛况的背后,人们看到,在印度广大的平原上,却到处铺盖着饿殍的累累白骨。根据官方统计:由于殖民者敲骨吸髓的掠夺引起的大饥荒,在这个世纪的后25年,印度的6千万劳动者竟有1/4丧生!
英国继续向印度周围地区扩张。在西部,1876年占领了俾路支。1878—1879年第二次入侵阿富汗,阿富汗被迫沦为英国的附属国。1893年又强迫阿富汗承认“杜兰线”为印度与阿富汗的分界线。在东部,1886年第三次入侵缅甸,占领曼德勒,从而完成将整个缅甸并入印度的计划。在北部,1887年入侵哲孟雄(锡金),随后宣布为其保护国。
伊朗的南北疆土在这一时期也分别沦为英国和沙俄的半殖民地。
靠近印度的荷属马尔代夫群岛在1887年变成了英国的保护地。
在马来半岛,1874—1895年,英国先后将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和彭亨4个邦的素丹置于自己保护之下。1896年将这4个邦并为英属马来联邦。1909年,英国又迫使暹罗将吉打、玻璃市、吉兰丹和丁加奴等4邦归自己保护,称马来属邦。至于柔佛,先是在1885年剥夺其素丹的外交权,继而在1914年控制其内政。于是,马来半岛整个南部都落入英国之手。
在大洋洲,英国于1874年占有斐济岛,1884年宣布新几内亚南面的巴布亚为其保护地。1893—1904年又先后将所罗门、汤加、吉尔伯特、库克、埃利斯和菲尼克斯群岛等占为殖民地。1906年,与法国共管新赫布里底群岛(今瓦努阿图)。
在地中海,英国在1878年从土耳其人手中又夺得一个战略要地——塞浦路斯岛。
英国侵占中国的野心不死。在通过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沿海大门后,它主要以印度为后方,频频进犯中国的西部地区。
英国派遣所谓“探险队”,由缅甸八莫入侵云南,制造事端,迫使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1876年),开放云南,增辟商埠,扩大领事裁判权。
为了夺取新疆,英国扶持、收买窃据南疆的野心家阿古柏。此人原为中亚浩罕王国的陆军司令。窜入新疆后自立为王。英国资以军火,派遣军官,助其扩充地盘,同时策使卖国贼李鸿章说服清廷承认阿古柏反动政权,企图阻挠左宗棠的征讨。左宗棠识破这乃是英人“为印度增一屏障”的险恶用心。1876年,左宗棠排除阻力,进军新疆,夺回了乌鲁木齐等城镇,次年又迅克南疆各地。阿古柏途穷自杀。英国的图谋宣告破产。
英国觊觎西藏已久。自哲孟雄为英控制后,西藏即门户洞开。1890年,英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藏印条约》。1893年,又订《藏印续约》。规定开亚东为商埠,并取得在藏的领事裁判权。
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溃败,进一步暴露清廷的腐败无能,结果招致列强在中国掀起割地狂潮。 1897年,英国以法国夺走云南的猛乌、乌德为由,强行割去广西野人山的部分地区。1898年3月,又强租威海卫。当清廷大臣央求英国不要再提新要求时,英驻华使节竟蛮横地说:“取得威海卫只是为在北方对抗俄国,而为了在南方对抗法国(指法租广州湾),还必须提出新要求!”这年6月,经李鸿章手,清廷终于又被迫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九龙半岛北部(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及其附近岛屿(现统称新界)租与英国,为期99年。
帝国主义者以为在中国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了。英国甚至组织所谓“瓜分中国和平会”,企图通过“和平协商”,分得更大份额。然而,积蓄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似的爆发出来。这就是以“灭洋”为斗争旗帜的义和团革命运动(1899—1900年)。虽然这一运动最后为八国联军所扼杀,但是它终究使外国侵略者们恐惧地看到: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从而制止了豆剖瓜分中国势态的发展。英国当时外交副大臣得出的结论是:“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不能以待印度者待中国也”。
帝国主义列强在这一时期,能够用“自由占领”方式瓜分其土地的唯一大陆只剩下非洲了。由于金融资本对估计中的原料产地亦绝不放过,所以对非洲莽莽腹地的争夺十分激烈。1876年以前,欧洲列强占领非洲沿海土地尚只占大陆面积的10.8%,到1900年,即占90.4%,而到1912年,更高达96%了。英国凭藉武力和狡诈狠毒的手腕,抢夺了其中最丰厚、最具有战略和经济价值的部分。
英国争夺非洲大陆是从南部开始的。那里已有开普为其重要基地。但荷兰殖民者的后裔——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和奥伦治两个共和国挡住了它北上的道路。为了消除这一障碍,英国进行了一系列扫清外围的活动。1868年,英国宣布巴苏陀兰受其保护,从而使开普与纳塔尔连接,以包围布尔人的共和国。1885年又宣布贝专纳受其保护,以切断德属西南非洲与布尔人的联系;1887年英国占领祖鲁以北之地,堵死了布尔人唯一的出海口。
1889年,采掘南非钻石、金矿的金融巨头、帝国主义分子罗德斯创办的“英国南非公司”获得女王特许状。次年,他当上了开普的总理,积极推行其臭名昭著的“两开计划”(修建由开普敦到开罗纵贯非洲的大铁路)。不几年,罗德斯就用机关枪摧毁了马塔贝兰人用长矛进行的英勇抵抗,占领了津巴布韦,并将赞比河以北广大地区,还有尼亚萨兰(今马拉维)的土著部落统统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1895年,南非公司公然将津巴布韦和赞比河以北地区命名为罗得西亚。鲸吞整个南非的阴谋只是由于这一年偷袭约翰内斯堡的鲁莽行动受挫,而暂时搁置下来。
非洲的另一角逐地在东非。八十一九十年代,英国通过与土著酋长签订欺骗性的条约,经过与德、法、意等国的较量,先后将“东非之角”,扼红海出海口的索科特拉岛和索马里北部,还有中部的乌干达、肯尼亚和桑给巴尔都变成自己的保护国。
英国在东非争夺的焦点是埃及和尼罗河盆地。它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法国。1874年,迪斯累利利用埃及(名义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的财政危机,收买了苏伊士运河的股票,把开凿这条运河的法国资本排挤出埃及,随后派英国人担任埃及的财政部长。1882年,英国不顾与法国达成的共同监督埃军的方案,炮轰亚力山大港和开罗,把埃及实际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在埃及管辖下的苏丹,它的总督从1877年起,就是英国的戈登将军——一个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1881年,苏丹人民不堪受忍外国奴役者的压迫和封建官吏的盘剥,举行了非洲解放斗争史上著名的“马赫迪”(救世主)起义。1885年,起义军攻克喀土穆,击毙戈登。把英埃侵略军赶出苏丹,迫使英国10年未敢再犯。
1896年,尼罗河盆地的上空再度阴云密布。插足东非和中非的德、意、比、法诸国,此时对苏丹形成包围之势。其中法国,有可能侵占苏丹以建立从吉布堤直到非洲西海岸的大片殖民地。这使英国感到极大威胁,于是在这年冬天,再次进犯苏丹。马赫迪派的主力在经过顽强抵抗后,于1898年在恩图曼城下被击溃。英国远征军乘胜向白尼罗河上的战略要地法绍达疾进。然而,从西非沿刚果河上游赶来的法国先头部队已捷足先登。两个强盗在法绍达对峙,眼看就要火并,当时在英军服役的年轻的邱吉尔跃跃欲试地说:“可能几小时就会表明,是否要用战争来保持应属于我们的东西”。最后,法国迫于国内外的不利形势,撤出法绍达,并与英国达成按尼罗河盆地和乍得湖分水岭划分两国领地的协定。法绍达的撤退被认为是法国的“第二个色当”。从此,法国完全被赶出尼罗河谷,而英国在实现罗德斯计划的道路上又迈进一大步。
1899年,英国认为收拾布尔人的时机来到。因为法国的野心已被制止,德国被英国划分非洲势力范围的虚假承诺而心满意足。布尔人被孤立了。于是在这年10月,迫使布尔人开战。这是帝国主义初期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战争。英国这场仗打得很艰苦,直到1902年才迫使布尔人签订和约,结果,布尔人的两个共和国都被并入英帝国的版图。1910年,德兰士瓦、奥伦治和开普、纳塔尔组成了英国新的自治领——南非联邦。
非洲大陆到1912年时,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国家尚保持名义上的独立外,其余都呻吟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下。英国占有它的最大部分:7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700万人口。它打通了从开普敦到开罗的非洲东半壁。德属东非固然是插入其间的一个楔子,但英国在印度洋上的制海权,部分地克服了这一弱点。
二十世纪初期英国的殖民地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它是囊括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帝国主义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在这个殖民体系中,英国占的比重最大,扩张也最为迅速。1876年,它已拥有2,2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地和25,190万人口。到1914年,它就增加为3,3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9,350万人口了。而它的本土,方圆不过244,200平方公里,人口为4,680万。也就是说它拥有比本土大137倍的殖民地和8倍多的人口。
从十六世纪末以来的300多年中,英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的舞台上,一直扮演主角,并且长期是一个霸权国家。
到十九世纪,英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和世界市场的垄断者,与此相联系,它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它的广大的殖民地首先就是它的有保证的投资场所。英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早地显露出帝国主义的特征。伦敦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还可不费一兵一卒,将老大的葡萄牙和独立的阿根廷这样一些国家,作为自己的商业殖民地。但是工业资本的过早成熟和热衷于国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却延缓了它在国内固定资本的增长,延缓了财政资本的形成。英国逐渐丧失其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而成为一个放债国了。1899年,英国全部对外贸易和殖民地的贸易得到的利润为1,800万英镑,而投资收入,也即食利层的收入,却占9千万至1亿英镑。列宁将英国概括为“殖民帝国主义”,并指出这正是它寄生性和腐朽性的突出表现。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1914年,以英、德为主要矛盾双方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是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一场历时4年之久的肮脏战争。英国依靠强大的海军最后夺取了德国海外绝大部分的殖民地,并在分赃的巴黎和会上,以委任统治地的名义,将它们统统纳入帝国领域之内。原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坦噶尼喀由联合王国直接统治。多哥与喀麦隆与法国共分。新几内亚岛的德属部分,还有瑙鲁,分给澳大利亚。西萨摩亚交给新西兰。此外,原属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包括外约旦)和美索不达米亚(改称伊拉克)也划归英国。英国殖民地的面积这次总共又增加了285万5千平方公里。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在结束这次大战时骄矜地宣称:“目前,不列颠的旗帜已飘扬在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帝国领土之上”。
然而,英国扩张主义者们醉心于自己的胜利之日,也即是大英帝国由盛而衰之时。4年大战,使英国商船损失70%。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急剧恶化,外贸出现巨额逆差。由于债台高筑,英国由美国的债权人一降而为美国的债务人。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到纽约。而且至关重要的是,英国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再也不能坚持它的”双强标准”(英国舰队相当其他两强舰队之和)。英国赖以开拓和维护殖民帝国达100余年之久的海上霸权地位,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伟大的十月革命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统治的基础,使殖民主义体系产生了危机。在英国的殖民地、附属国内,民族解放斗争的烽火迭起。1918—1922年,印度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反英斗争;1919年,阿富汗在挫败英国第三次入侵后,取得独立。1922年,埃及迫使英国废除1914年实行的保护制度,为争取完全独立创造了前提。1923年,伊朗废除了不平等的英伊条约。
英国最老的殖民地——爱尔兰,经过顽强斗争,1921年南部26郡取得自治地位,称“爱尔兰自由邦”。英国仅保有爱尔兰的北部6郡,并将国名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离心倾向的发展使一些老的自治领要求有更大的自主权。最突出的是加拿大,它带头闹独立性。1931年,英国终于被迫正式承认各自治领是地位平等的“自由结合的英联邦的成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进一步削弱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民族解放的革命怒潮席卷全球,其势锐不可当。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被冲击得土崩瓦解,而首当其冲的正是大英帝国。邱吉尔这个终生狂热维护帝国殖民利益的保守党领袖人物,眼观战后风云,竟不得不发出“我万分沉痛地看到大英帝国的丧失威望和衰落”的哀鸣。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今天,英国仅剩下寥寥可数的几个殖民地了。1982年的马岛之战,英国倾其全力,虽取得了对阿根廷的胜利,却有似这个垂死殖民帝国的回光返照。而比马岛重要性大得多的香港,中国已兵不血刃地通过1984年的谈判确定予以收回香港主权。这一重大事件意味着英国殖民时代的终结。目前最使英国统治阶级坐卧不宁的是北爱尔兰人民的不屈斗争,这个斗争提出不列颠能不能将“联合王国”的旗帜长久打下去的问题。
注释
① 《列宁选集》第2卷,第80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55页。
① 价格低廉的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各国市场,引起物价飞涨。 资产阶级以及与市场有密切联系的经营地主,从“价格革命”取得巨大利益。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5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55页。
② 同上。
① 是欧洲两个国家联盟间的战争,一方是英、普,另一方是法、俄、奥。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英、法两国在殖民地和贸易方面的争夺。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6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09页。
相关参考
1938年3月3日英国向德国提出解决殖民地问题的方案在希特勒德国对外侵略扩张计划中,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是其主要目标之一。英国既不愿意满足德国对英国提出的殖民地要求,又要执行绥靖政策,与德
1.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历史十八世纪末的美国革命标志着英国的第一帝国瓦解和新的日不落帝国的产生,英国的殖民发展目标向东方发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开发,印度的扩张一方面因七年战争而加大,另一方面由
十八世纪末的美国革命标志着英国的第一帝国瓦解和新的日不落帝国的产生,英国的殖民发展目标向东方发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开发,印度的扩张一方面因七年战争而加大,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独立,东方也成为了新的货物
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与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德意志帝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殖民国家不同。法、西、葡、荷、德等国采取直接统治的方式,尽力将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宗主国结为一体,大力灌输宗主国的文化
马赫迪反英大起义19世纪时,非洲成为欧洲列强瓜分殖民地的目标。19世纪70年代,名义上归属奥斯曼帝国的埃及开始受到英国的渗透,188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向非洲内陆实施武力扩张,苏丹成为英国占领埃及后
英国向北美殖民17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凭借雄厚的经济力量和先进的武器,开始向北美殖民。在北美的殖民地中,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而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在北部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中部殖民地,大量存在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19世纪末,随着英国对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英国殖民者对其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殖民掠夺更加疯狂了。这一时期,英国殖民者除了继续依靠军事政治权力对印度人无情搜刮、扩大商品倾销、加紧掠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大力的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英国,乃至于欧洲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扩张,以适应自身生产力的发展。由经济扩张进而引发的就是各个国家的殖民扩张。当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座大型博物馆,该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753年,馆中收藏着六百多万件古代文物,是世界上藏品最多的博物馆之一。由于该馆大部分藏品都来自于英国殖民扩张时期,到了二
明朝时期,也是西方国家急剧扩张的时代。1415年,葡萄牙走上了海外殖民扩张的道路,随后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相机在海上扩张。到了明朝中期,西方殖民地已经占领了东南亚的马六甲,垄断了中西贸易。之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