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我們可能一直都錯了,這或許才是《道德經》的思想精髓

Posted 道德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我們可能一直都錯了,這或許才是《道德經》的思想精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我們可能一直都錯了,這或許才是《道德經》的思想精髓

【智】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
【文】
天道的法則,是養育萬物而無加害之心。聖人的行持,是有所作為而不強爭。
【習】
老子的思想,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消極思想的代表,說什麼清靜無為,什麼也不去做。如果老子的思想只是這樣,那它也就不值得流傳兩千多年了。
整部《道德經》也就五千字,可見多麼微言大義。今天分享的這句是《道德經》的最後一句話。既然是最後一句,可見份量一定是很重的,乃至是歸納總結性質的。
結束的最後四個字是:「為而不爭」,明明是「為」,可為什麼《道德經》會變成普遍理解的無為思想呢?我認為所謂的無為更多的是無爭的意思,是在已有規則的基礎上的「無為而治」,而絕非放任自流什麼都不做。
為而不爭,那為誰「為」呢?為他人為;不跟誰爭?是「上」不跟「下」爭。因為《道德經》的講述對象是國君,是對一個國家而言的,所以「不爭」更多的是國君不與百姓爭的意思,用在現代就是為官者不與百姓爭、老闆不與員工爭。那爭什麼?爭名、爭利。
有人看到這裡也許就會說了:「我不去爭,那我這輩子圖什麼?」
這裡首先要弄清楚,雖有「爭取」這個詞,但名和利並不是「爭」來的,而是「為」出來的。名和利是否獲得的關鍵皆在於我們對他人有怎樣的作為。作為是本,而名和利是末,不能本末倒置。對應上一句「天之道,利而不害」也可以清楚:我們要利他而不害他,為他人為而不去爭。那在現實中怎麼體現呢?
你開家小店賣東西,要先令顧客對你的東西和服務滿意,你才能長久獲利;你在公司上班,是你為公司做了什麼、創造了什麼才有那份工資;你創業成功,你做成了大事業,是因為你解決了一個社會需求或問題;你成名(實名而非虛名),是因為你做了讓你得到名譽的事情等等。
總之,要在這個社會上達到一定地位或取得一定成績,離不開的是我們為他人做了什麼。這就是「為」,也是「利他」的一種體現,而非爭出來的,如果是爭出來的就缺乏基礎。所以老子的思想反而是積極且對社會有正面作用的。他提倡的是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博愛和諧精神,這是一種更高級的社會文明。
《道德經》還有一句:「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大意是: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所以成就了他嗎?
把自己放於「後」和「外」的位置,即放低自己成全他人,不為自己爭名逐利,這就是無私。正因為無私,正因為處處想著他人,想著自己對他人的價值,所以才成就了自己。
人生就是在成就他人的同時得以成就自己的過程,這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論語》有一句:「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大意是:不要愁得不到職位,該愁自己拿什麼來立在這位上。不要愁沒人知道我,該愁我有什麼可為人知道的。
君子不愁位子不高,不愁沒人知道我,而只往我自己憑什麼站在更高位子上、憑什麼可為人知道的方向去努力。這些,就是真正的「為」。
總而言之,為他人為,不為自己爭名利,如此才能大有作為,也才能發揮生命最大的價值。
更多千年智慧歡迎關注「一日一智」。

相关参考

永遠不要低估讀過《道德經》的人

《道德經》,歷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即使在民族暫處落後的年代,只要想到祖上曾有這樣高的智慧,我們就不會自卑;即使身處低谷,只要憑著書中思想,我們也終究會東山再起。2000多年來,它是中華文化思想中的一座

這纔是真的《道德經》,你以前看的都是假的

我們現在看的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道德經》呢?當時的《道德經》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我們對於現在的道德經又是否真的讀懂了呢?《道德經》雖只五千言,但在中華文明、文化史上卻佔有比肩於儒家一切經典的地位。

這纔是真的《道德經》,你以前看的都是假的

我們現在看的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道德經》呢?當時的《道德經》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我們對於現在的道德經又是否真的讀懂了呢?《道德經》雖只五千言,但在中華文明、文化史上卻佔有比肩於儒家一切經典的地位。

历史秘闻 《易經》精華10句,句句經典,終身受益

《易經》這部經典,被譽為「群經之首」,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源頭,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家喻戶曉。下面分享其中的十句名言,再次感受一下古人的大智慧。一、潛龍勿用。古人的經典,向來是言簡意賅,惜墨如金,

很多人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不知後句才是重點,字字令人佩服

上學時,爲了應付考試,我們背了不少千古名句,那時候總覺得每多背一個,就受益多一分。長大後,我們才明白當年那些名句的前一句或者後一句,也同樣經典,卻常被我們忽略了。老子《道德經》的千古名句“道可道,非常

農村俗語: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啥意思

農村俗語: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啥意思?早明白少吃虧想必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或許是大學生,或許已經步入社會,看到比自己年輕的人時總要感慨一句:年輕真好。人們時常會後悔年輕的時候做錯了什麼事,

農村俗語: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啥意思

農村俗語: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啥意思?早明白少吃虧想必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或許是大學生,或許已經步入社會,看到比自己年輕的人時總要感慨一句:年輕真好。人們時常會後悔年輕的時候做錯了什麼事,

人為什麼活著,有誰知道

#華夏文明#我在故紙堆中找到一封信。親愛的李耳先生:您好,讀了您寫的《道德經》我心中充滿了困惑,我們這個時代尊稱您為老子,其實很多人並不懂您,也不看不懂您寫的《道德經》。可就是這樣,您的《道德經》也變

历史军事 俄羅斯侮辱捷克憲法找錯了人,我們的軍團紀念碑呢

2014年佔領克里米亞後,歐洲掀起了新一輪反俄狂潮,紛紛擔心自己也像烏克蘭一樣,遭到俄羅斯的軍事入侵或武裝干涉,畢竟,諸多東歐國家仍對二戰後被蘇聯控制的那段歷史心有餘悸,尤其是波蘭,成為歐洲目前最反俄

予善天

今天我們接著來聊聊《道德經》中第八章的「予善天」,這三個字。《道德經》通行本是「予善仁」,但是,帛書乙本寫的是「予善天」,這兩者是有所區別的。還有,河上本和傅奕本中又作「矛善人"。「予善仁」的意思是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