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
Posted 自治领
篇首语: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国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国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
1997年7月1日凌晨,在香港会展中心,中英香港主权交接仪式正式举行,英国国旗缓缓落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香港的交接,标志着英国殖民体系的基本完结。往日如日中天的日不落帝国为何落得如此窘境,当然事情还要从二战后英国国力的削弱说起。
(一)虎落平阳
英国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一次赢得了战胜国的地位,但战后整个英国沉浸在一片对英国国力衰微的惶恐不安之中。在这场战争中,除了巨大的人员牺牲与军费支出外,英国国内资本因舰船和建筑物方面的损失达40多亿英镑,另外,海外投资减少了10多亿英镑,英国还积欠了30多亿英镑的外债,战前的黄金和美元储备亦丧失殆尽。庞大的国力消耗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英镑的购买力在1944年只有1914年的40%。1947年英国又发生经济危机,全赖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的及时援助,才得以勉强渡过难关。
丘吉尔在1952年7月哀叹道:“曾经是伟大辉煌而今仍然相当可观的英帝国,以它的威力、尊严、统治地位和权力,竟然不得不担心我们是否能支付每月的开销。这种现象确实悲惨。想到这点,我心如刀割。”
英国的军事力量与经济状况一样,也是江河日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海军力量损失惨重,其综合实力已让位于迅速崛起、风头日进的美国海军,昔日不可一世的海上霸主每况愈下,降为一个海军二等国。1951年,往日作为龙头老大的英国委曲求全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此只能充当美国众多军事伙伴中的一员。
(二)印度独立
日不落帝国皇冠的最亮的明珠——印度的独立,成为英国殖民体系倒塌的第一步。印度民族主义领袖甘地在1942年发动第四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提出英国人“退出印度”,全印轰动,狂热群众很快突破了非暴力的底线,自发的暴力活动风起云涌,强烈冲击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大战结束后,印度经济困难重重,失业人数倍增,物价飞涨,农业歉收,饥荒蔓延。1945年至1946年初,印度的孟买、加尔各答、德里、白沙瓦等城市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和游行示威。随着群众运动的发展,印度军队也加入了反英斗争的行列,1946年2月,孟买港的印度水兵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遭镇压失败,但却震动了英国殖民当局。英国见印度独立的风潮已经不可阻挡,便决定顺水推舟让印度自治乃至独立。但在此时,由于宗教纷争,印度当地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徒矛盾加剧,发生严重的教派冲突,英国见局势不可收拾,恨不得马上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扔掉这烫手山芋。
圣雄甘地
英国新任总督蒙巴顿在1946年6月3日,考虑各方因素,提出了著名的“印度独立方案”,即“蒙巴顿方案”,按照这一方案,印度可按居民宗教信仰,分成印度教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家。两国分别自治,并都在英帝国内有自治领地位。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原来的印度各土邦可自行选择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
7月,英国议会下院正式通过“印度独立法案”。8月14日,巴基斯坦自治领宣布成立,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任总督。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蒙巴顿任总督,尼赫鲁任总理。随着此后不久英军的撤离,英国结束了在印度长达近200年的直接统治。1950年印度改自治领为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巴基斯坦于1956年改为共和国,并于1972年1月退出英联邦,割断了与英国的联系。英帝国曾经在印度的那段“美好”时光,只能留在怀旧的英国人的记忆里。
(三)江山易主
在印度独立运动进行的同时,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也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1946年9月,缅甸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全国政治大罢工,其他地方的武装斗争也此起彼伏。英国见其在缅甸的殖民统治已无法继续,被迫于1947年10月同意缅甸独立。1948年1月,缅甸联邦宣告成立,并退出英联邦。1945年8月,马来亚抗日武装经过艰苦的斗争肃清了境内顽抗的日军,解放了自己的国土,没想到9月5日,25万英军以接受“日军投降”和“维持秩序”为名,卷土重来恢复了殖民统治,并把新加坡从马来亚中分离出去。此后在马来亚人民长期的抗争下,马来亚于1957年8月终于在英联邦内获得独立,1965年8月新加坡成立共和国。
往日沉寂而落后的非洲经过二战抗击法西斯的战争洗礼,民族意识已大大增强,并涌现了以黄金海岸(现在的加纳)的恩克鲁玛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的非洲政治领袖。非洲民族解放的阵阵浪潮,最终摧毁了英国殖民帝国大厦的根基。1957年3月黄金海岸宣布在英联邦内独立,成为黑非洲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
面对亚非拉殖民地地区一浪高过一浪的独立运动,英国当局曾千方百计地加以镇压和阻挠,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大英帝国终究江河日下,风光不再,再也无力维持控制殖民地巨大的费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和保护国(不包括自治领)总面积达14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大概5亿左右,而到20世纪80年代,只有少数几个小岛和城市仍然处于英帝国的控制一下,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数百万。面临殖民地已丧失殆尽的情况,英国政府的殖民机构也寿终正寝。1966年7月31日,殖民部被取消,将所存无几的殖民地与保护国事务交由联邦关系部接管,1968年10月16日,联邦关系部被并入外交部。
埃及独立
1956年7月26日,埃及领导人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没收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份。英国政府大为震怒,于10月26日联合法国和以色列签订军事协定,同意若以色列与埃及开战,英法即派兵干涉,以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10月29日,以色列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开始,第二天,英法向双方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双方军队撤离军队10英里,在被埃及政府拒绝后,11月1日,英法空降部队在埃及的塞得港登陆,妄图占领苏伊士运河区,此举受到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更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反对。11月6日,交战各方接受停火,1956年末,英军撤出埃及,埃及自此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获得了完全的独立。
相关参考
公元476年,罗马城的陷落标志着曾经囊括整个地中海沿岸的古罗马帝国分崩离析,虽然东方的拜占庭依旧留存有一位东罗马皇帝,但希腊化的国家实在难以被西部的拉丁语罗马遗民所认同。此后的欧洲再未能建立起一个统一
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纷争在充满活力、虔信佛教的阿育王的统治下,孔雀王朝统一了印度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世纪初该王朝倾覆之后,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陷于政治纷争的局面。在此后几百年间,德干高原取代印度河-恒河
1932年7月帝国特惠制实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大大降低,其产品竞争力也大为削弱。为保护商品市场,英国逐渐放弃一贯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开始考虑实行帝国特惠制。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资本
编者按:本文最初发表于2016年《英语杂志》第3期。18世纪中叶,英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奴隶贸易国,参与贸易的个人和公司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对当时的许多人来说,贸易给英国带来的好处是当英国的经济、政治和社
“落英帝国”这个词从“大英帝国”转过来。英国如今自个不好意思持续顶着“大英帝国”的招牌,可是,老迈帝国的心态又改
英国:从“日不落帝国”到“小英国” 强国萌芽: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在百年战争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国在欧洲国际舞台上无所作为,几乎被他国所
“太阳永不落在大英帝国上”这句老话曾经说,英国帝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正式帝国,每一个大陆上都有殖民地,孕育了一些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今天,这些国家中有许多是独立的,是英联邦的一部分,但一切是如何开始的呢
千古一帝秦始皇,50岁那年驾崩于第五次巡游沙丘的路上。他亲手打造的大秦帝国,随着他的离去分崩离析。他的死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根据史书的记载,但凡有作为的人物降生或者去世,总会有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嬴政
殖民帝国的崩溃THEUNITEDKINGDOM时间●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人物●伊丽莎白二世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有一个非常显赫的称号——日不落帝国。然而在人类历史上却没有永不衰落的国家,第
日不落帝国的余晖——英联邦的建立说起“英联邦”这个词,大家也许不会陌生,报纸上、广播、电视、网络里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这个词:它究竟指的是什么?就是指位于大不列颠岛上的英国吗?还是指以英国为主的多国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