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
Posted 王朝
篇首语:知识是抵御一切灾祸的盾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国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国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
英国著名首相帕麦斯顿说过:“我们没有永久的同盟者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不变的永久的利益。我们的行动就应该以这些利益为转移。”但在20世纪,面对德国的崛起与挑战,英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得不调整其以“光荣孤立”自居的外交政策。
(一)不合时宜的“光荣孤立”政策
在一战前的国际关系中,英国长期奉行不结盟的“光荣孤立”政策。所谓光荣孤立,即英国对欧洲大陆国家采取扶弱抑强的政策,以维持国际关系格局的“均势”,防止出现军事强国称霸的局面。英国小心翼翼地避免订约结盟,俨然以解决欧洲国家冲突的仲裁者自居,力图运用平衡外交使自己始终处于超然的地位。
但到了19世纪末,随着德国的统一与崛起,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越来越面对挑战。德国在1870年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紧紧把握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大力发展化学、电气工业。到1900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越英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生铁、钢、机器制造和化学工业等领域都已明显超过英国。
而作为一个具有浓厚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德国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和掠夺欲,特别垂涎老牌殖民国家手中的广阔殖民地。当时德国只有29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不及英国一个零头,德国就像一匹胃口很大的恶狼,朝思暮想从别的国家口里抢食。于是,拥有世界上最广阔殖民地的英国,就成为了德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1898年5月,德国驻英大使竟向英国外交大臣粗暴地说:“每个人都知道,英国是应有尽有,而我们呢,却相反,所有的很少。”于是,德国像饿狼般扑向它的对手,抢夺英国口中的“肥肉”。德国的扩张势头,使英国深感不安。
但最令英国恐慌的,莫过于德国全力发展海军,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构成极大的威胁。1898年德国通过《海军法案》,开始扩建海军,两年后又通过《海军建设案》,序言中说:“德国必须保持这样的海军力量,当和最大的海军国家作战时,能有威胁那个国家的优势。”这样,原来位列世界第六的德国海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仅次于英国。
到20世纪初,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威胁,英国显得处处力不从心。后来的英国首相约瑟夫·张伯伦曾说过一句精辟的话:“英国现在已经变成筋疲力尽的巨人,无力支持过于庞大的家业。”为了维护大英帝国利益不受德国侵犯,英国只有逐渐放弃不合时宜的“光荣孤立”计划,寻求盟友的帮助,建立反德“统一战线”。
(二)英法谅解
这样,作为德国死对头的法国就成为英国反德“统一战线”最先争取的对象,法国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惨败在德国的前身——普鲁士手上,割地赔款,受尽屈辱,法国人无时无刻不忘报仇雪耻。
1903年,为拉拢法国,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不顾进行国事访问会遭到冷遇的忠告,前往法国访问。由于英法在历史上的长期敌对,初抵法国,爱德华七世就遭到了群众的冷遇。没有鲜花,没有欢呼,法国人个个面带愠色,有人甚至还奚落地喊:“布尔人万岁!”爱德华七世却步履稳健、态度从容,以微笑回应法国人的白眼。在总统府,他发表了深情的演说,他说:“我自童年起就认识巴黎。我一直对这个城市的无比美丽和其市民精神,深怀敬意。”他还特别强调,英法两国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两国保持友好的重要性。他进而到处发表演说,他谦和、诚挚、风趣的形象渐渐感动了法国人。当他启程回国的时候,巴黎群众纷纷高呼:“上帝庇护国王!”爱德华七世的访法之行,为他在英国赢得了“和平缔造者爱德华”的美名。
爱德华七世
法国这时也意识到英法联手制衡德国的必要性,于是英法双方在英王访问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达成妥协,于1904年4月7日签订了协议,以调和双方在殖民地的矛盾,它包括几项协定:(一)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二)划定两国在泰国的势力范围;(三)法国放弃在北美的纽芬兰的岸上权利,英国同意修改西非与法国殖民地的疆界。英法之间的“真挚谅解”——《衷心协约》就此达成,实际上两国建立了非正式的同盟关系。
(三)英俄联手
英国在同法国订立了攻守同盟后,又把结盟的目光投向了俄国。英俄的矛盾要比英法矛盾复杂和尖锐,英俄两国由于双方在亚洲的激烈争夺曾经一度相互仇视。当时为争夺黑海海峡的控制权,俄国与英国在克里米亚曾进行了好一场恶战,在远东,俄国也对英国与它的敌手日本结盟不满。“但在20世纪初的新形势下,德国的扩张也对俄国构成了同样的威胁。对俄国来说,德国支持下的奥匈帝国正在加紧向巴尔干扩张;德国的巴格达铁路计划一旦实现,德国就会成为土耳其和黑海海峡的主人,俄国出入海峡将受制于德国,此时,德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俄国在中近东地区的劲敌。”就这样,来自德国的威胁,使英俄缓和了矛盾,双方都感到联合遏制德国的必要性。
在爱德华七世提出的英俄亲善主张和法国的极力撮合下,英俄举行“坦诚的会谈”。1906年,英国主动采取行动,与法国一起向财源枯竭的沙皇政府提供贷款,同年两国还就有关问题开始了外交谈判。1907年3月,俄国海军舰队访问英国的朴茨茅斯港,受到热烈的欢迎,这是两国和解的公开信号。最后在1907年8月31日,在圣彼得堡签订了类似于英法协约的英俄协定,表示双方将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来自德国的威胁。
英俄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的最终形成,英国从法、俄的敌手转变为盟友。这样,由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和由德、奥、意组成的同盟国集团正式组成了两大营垒。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剑拔弩张,致使危机迭起、战云密布,最终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温莎王朝的渊源
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爱德华七世即位后,因他的父亲阿尔伯特是德国萨克斯-科堡贵族的一员,为缅怀他的父亲,就以萨克斯-科堡为他的姓氏,他统治的王朝也被称为萨克斯-科堡王朝。
但到了1910年他的儿子乔治五世即位时,英德关系已经恶化,战争不可避免,英国皇室的德国姓氏遭到英国各界的非议。乔治五世决定使用一个具有英国特色的新姓氏。后来乔治五世采纳了一个私人秘书的建议,决定用“温莎”作为自己的姓氏。
“温莎”是英格兰伯克郡的一个城堡,位于伦敦西面,泰晤士河的南岸。温莎城堡据说是欧洲最大的城堡之一,原为威廉一世所筑的要塞,后为王家居住地,查理二世和乔治四世时代曾把它用作国宾馆。与历代王室的亲密关系,使温莎具有了独特的地位。1917年7月,乔治五世亲自在枢密院会议上宣告:“从即日起,决定更改族姓。今后我的全家姓‘温莎’,我的家族就叫做‘温莎家族’。”除此之外,乔治五世还宣布放弃德国授予他的所有头衔和勋章,以示与敌对的德国彻底划清界限。正是由于这次改姓,从乔治五世开始,英国进入了温莎王朝时代。
相关参考
小协约国的建立和瓦解小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由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3国结成的同盟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反对匈牙利修改1920年《特里亚农和约》。它在30年代初期还曾进行过某些反对德、意
历史百科 1907年8月31日《英俄协约》缔结及三国协约形成
1907年8月31日《英俄协约》缔结及三国协约形成1904年4月,英国与法国缔结协约。它表明英国开始向法俄集团靠拢,同时也为英俄缓解其在远东、中亚以及近东的矛盾奠定了基础。在1905年的第一次摩洛哥危
刘备在徐州这几年,敌友身份随时转换,亲身演绎了三国乱世之怪象
三国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也是一个战乱不止的时代,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各路英雄上演了一幕幕的历史大剧。其中,他们更是上演了敌友身份随时转换的一个三国乱世之怪象。今天,本文来说一下我们熟知的刘备,
刘备在徐州这几年,敌友身份随时转换,亲身演绎了三国乱世之怪象
三国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也是一个战乱不止的时代,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各路英雄上演了一幕幕的历史大剧。其中,他们更是上演了敌友身份随时转换的一个三国乱世之怪象。今天,本文来说一下我们熟知的刘备,
1915年4月26日《伦敦秘密条约》签署1915年4月26日英国、法国、俄国协约国与意大利在英国伦敦签署的秘密条约,是协约国在与同盟国争夺意大利的斗争中的外交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初期,意大利就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五千年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同样也是一部另类的战争史。在几千年的战争里面,无数忠勇的无双名将频频出现,流传千古的英雄也数不胜数。其中最出名并且最得民间喜欢的人选之中当有岳飞
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所挑起的。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经历了错综复杂的酝酿和演变过程。大体说来,这种演变的趋势是:在欧洲大陆,德法矛盾特别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五千年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同样也是一部另类的战争史。在几千年的战争里面,无数忠勇的无双名将频频出现,流传千古的英雄也数不胜数。其中最出名并且最得民间喜欢的人选之中当有岳飞
1916年8月28日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作战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之后,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又展开了新的一轮争夺,争夺的重点是罗马尼亚。由于罗马尼亚资产阶级与英国有着密切联系,加之1916年俄军在奥匈前线获得
世界条约 “三国协约”都有哪三个国家?“三国协约”是如何形成的?
英、法、俄三国签订《三国协约》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缔结,使法国更加急于打破自己所处的孤立状态,这就大大推动了法俄两国的接近。1893年,法国与俄国签订条约,1904年和1907年英国又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