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慕尼黑的阴谋

Posted 希特勒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国 慕尼黑的阴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国 慕尼黑的阴谋

慕尼黑的阴谋

THE UNITED KINGDOM

时间

●1937~1940

人物

●张伯伦

从 1938年之后,慕尼黑在外交家的词汇中就有了特别的含义,它代表着向恶意勒索低头的惩罚。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首相上台

1936年,英王爱德华八世退位,他的弟弟约克公爵继承了王位,史称“乔治六世”。1937年5月28日,和爱德华八世水火不容的首相鲍德温也下了台,保守党领袖内维尔·张伯伦成为英国新的首相。当时张伯伦所面对的国际形势并不乐观:在亚洲,日本人已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在非洲,意大利悍然入侵了埃塞俄比亚;在欧洲,希特勒撕毁了《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开进了莱茵非军事区,而法国政府居然畏缩不前,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夺回了莱茵地区。哪怕是不关心政治的英国普通百姓,都能感觉到欧洲的天空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可首相大人似乎并不为这些事情苦恼,他觉得自己找到了解决危机的办法,那就是把其他国家的利益当成一块块“狗粮”,扔给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然后期待吃饱了的法西斯能安静下来。为此,他的反对派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我爱柏林先生”,因为首相大人言必称英国和德国的“友谊”。张伯伦上任后,连续向德国释放出友好的信号,邀请德国外长访问英国,还派内政大臣回访了德国,向希特勒传递了自己对德国的善意,希特勒摸清了英国人的底牌,更加快了侵略的步伐。1938年3月,奥地利建立了亲纳粹的政权,在奥地利总理的“邀请”下,希特勒命令已经集结在德奥边境的几十万德军迅速开进了奥地利。3月13日,希特勒宣布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面对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为,张伯伦没有任何强硬的表示,在他的心中,奥地利这块“肥肉”足够希特勒消化一阵的。

慕尼黑协定

看到吞并奥地利的计划进行得如此顺利,希特勒被刺激得胃口大开,他把侵略的目标又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当时有300万日耳曼人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在希特勒的遥控指挥下,当地的日耳曼人政党不断地进行分裂活动,把苏台德地区折腾得鸡飞狗跳。9月12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将彻底地、一劳永逸地解决苏台德地区的问题。”张伯伦被希特勒的强硬讲话吓坏了,要知道德国一旦和捷克斯洛伐克开战,那法国很可能卷入其中,英国也就不能独善其身了。1938年9月15日,一向不愿意乘飞机出行的张伯伦破例坐飞机赶到了德国。其实当时的局面对英法非常有利,捷克斯洛伐克有着一支训练有素、人数达到150万的陆军,军事力量远在刚摆脱了凡尔赛禁锢的德国之上。就在张伯伦来德国之前,一些德国陆军将领还向英国驻德国大使表示:只要英国能表现出强硬的立场,那么德国军方将出面推翻纳粹政府。可以说张伯伦在德国的表现能直接决定着希特勒后半生的命运。可这位首相只希望通过牺牲小国的利益来换取自己国家的和平。9月29日,张伯伦与法国总理达拉第(另一位绥靖主义“大师”)以及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决定将苏台德地区“和平”地让给德国。四位大人物签完字之后,才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了协定的内容。达拉第一脸严肃地保证:“希特勒是个诚实而守信用的人,他得到了苏台德地区后不会再有别的要求。”而张伯伦表现得更像是德国的外交部长,他直接而简洁地告诉捷克斯洛伐克人:“这份协议是你们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知道自己遭到了无情的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只好在协定上签了字。第二天,张伯伦又向希特勒提议,签署一份他事先拟好的《英德宣言》,宣称“我们两国人民再也不想彼此交战”。希特勒痛快地签署了这个宣言,这让张伯伦欣喜不已。一天之后,得意洋洋的张伯伦回到了英国。他通过唐宁街10号的玻璃窗,向蜂拥而至的英国群众宣布:“我的朋友们,这是我们历史上第二次从德国把体面的和平带回唐宁街。我相信,这是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回家安心睡觉去吧!”

1939年9 月1日拂晓4点45分,150多万德国大军突破波兰防线,分三路向华沙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了,张伯伦信誓旦旦保证的“和平”也破碎了。9 月3日,张伯伦在下议院发表了演讲,说:“今天是我们大家最感到痛心的日子,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比我更为痛心。在我担任公职的一生中,我所信仰的一切,我所为之工作的一切,都已毁于一旦。我相信,我会活着看到希特勒主义归于毁灭和欧洲重新获得解放的一天。”然而他最终没有看到这一天,1940年11月9日,张伯伦带着悔恨和绝望离开了人世。

张伯伦刚一下飞机,就在机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手中挥舞的就是代表着“和平”的《英德宣言》。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1938年初,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以后,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计划是,先占领德捷边境的苏台德区,然后再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一旦德军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欧洲的大门就等于敞开了:

慕尼黑阴谋

20世纪30年代后期,随着德意两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欧洲上空弥漫着浓厚的战争气氛。1938年3月,德国一枪不发,便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紧盯下一个目标捷克斯洛伐克。捷克位于欧洲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历史秘闻 慕尼黑阴谋

20世纪30年代后期,随着德意两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欧洲上空弥漫着浓厚的战争气氛。1938年3月,德国一枪不发,便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紧盯下一个目标捷克斯洛伐克。捷克位于欧洲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历史人物 吞并捷克无压力,侵入波兰却“惊魂”

慕尼黑阴谋决定了捷克苏台德区的命运。跟此区的德国人欢庆“回到”祖国一样,德国国内百姓也是欢欣鼓舞。德国步兵上将库特·冯·蒂佩尔斯基希在《二战的细节》里写到:英国首相张伯伦走过慕尼黑的街道,看到周围都是

历史百科 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协定》签署

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协定》签署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政府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南部的城市慕尼黑举行首脑会议,史称“慕尼黑会议”。9月29

初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阴谋1938、9德、意、英、法 原因:德国法西斯对外扩张;英法的姑息纵容 内容

初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阴谋1938、9德、意、英、法 原因:德国法西斯对外扩张;英法的姑息纵容 内容

历史百科 1938年9月30日《英德宣言》签署

1938年9月30日《英德宣言》签署《英德宣言》,1938年9月英国首相与德国总理发表的一项联合宣言。1938年9月29—30日,英、法、德、意4国首脑聚会德国慕尼黑,于30日凌晨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闪击波兰,为什么我们只记住德国,还有位凶手却被刻意遗忘

1938年9月29日,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当时的纳粹德国共同签署了《慕尼黑协定》企图牺牲捷克,并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企图换来长久的和平。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大陆政策的又一次胜利

真的是给乾隆祝寿吗? 马戛尔尼访华背后的阴谋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中国。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堪称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别有用心的访华使团18世纪后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