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情志疗法” 名医张仲景曾治好老人抑郁病

Posted 张仲景 抑郁症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使用“情志疗法” 名医张仲景曾治好老人抑郁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使用“情志疗法” 名医张仲景曾治好老人抑郁病

1993年,英国维尔康医史研究所做了一个医学“琅琊榜”,重新推举世界医学伟人29位,并依伟人生存年代,把“医圣”张仲景列在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之后,排在第五位。

《伤寒杂病论》的“身后事”

上篇说道,由于西晋初年那位猛人皇甫谧列出的一份“琅琊榜”,张仲景的医名得以天下传扬。

此时,又发生了一件跟张仲景有关的大事情:著名医学家、太医令王叔和机缘巧合发现了张仲景生前所著《伤寒杂病论》的部分原本。王叔和就是我国现存最早脉学专著——《脉经》的编著者。

脉学在我国起源很早,是“望、闻、问、切”四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鉴于当时部分医生缺乏脉学规范知识的掌握,往往导致临床诊断不明,贻误患者病情,王叔和在集录前代文献中有关脉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体会和见解,编著了《脉经》一书,列述24种脉象的诊脉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脉诊的临床意义等,系统奠定了脉学体系,对中医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列位,张仲景、王叔和时代,书主要是写在竹简上的,本就不好保存,再加上连年兵乱,因此,许多书简都散失或残缺不全了,张仲景历时多年写就的《伤寒杂病论》亦是如此。

身为太医令的王叔和发现部分原本后,深知这部医学著作的伟大价值,又经过多年艰苦搜集,终于整理出了之前散失于战乱中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的发展贡献巨大。清代名医徐大椿评价:“苟无叔和,焉有此书。”

张仲景与吃的传说

在有关张仲景的民间传说中,老百姓把饺子的发明归功于张仲景。

话说张仲景从长沙退休返乡之时,正赶上寒风刺骨、雪花纷飞时节。在家乡的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衣不遮体,耳朵都被冻烂了。于是,张仲景回到家,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为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施舍的这剂药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胡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熬煮,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病人吃下“祛寒娇耳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烂耳朵就好了。

但事实上,这只是民间对张仲景一种怀念的方式,因为饺子的出现早在东汉末就已经出现了,不过,那时的饺子与馄饨本为一物。三国张辑曾在《广雅》中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后来,由于除夕子夜时分吃馄饨,故才有“交子”之名。

还有一个病案,说的是张仲景用“情志疗法”治愈抑郁病的故事。传说,南阳有一老医生,晚年患有抑郁病,家人请了好多郎中也没看好。张仲景经过大半个钟头的望闻问切后,给老先生开了一个药方:五谷杂粮面粉各一斤,做成丸,外涂朱砂,一顿服用。

老先生一听,乐了:“这不是糊弄人吗?谁一顿能吃五斤面啊?张仲景这个名医看来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他越想越可笑,逢人便把这事儿当做一个笑话说。日子久了,老先生居然变得爱说爱笑了,当然,抑郁病也好了。

虽为坊间逸闻,但张仲景“医食同源,药食通用”的用药原则倒可从中窥见一斑。

《伤寒杂病论》里的

“医食同源,药食通用

《伤寒杂病论》里,张仲景就把“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做方剂留用了。

“当归生姜羊肉汤”一方很简单,只有羊肉、生姜、当归三味。其中,当归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性质偏温,有活血、养血、补血的功效;生姜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羊肉性温热,温中补虚。三者配合,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产妇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等病症,也适用气血虚弱之人。

“桂枝汤”一方,也很简单,除桂枝外,还有芍药、甘草、生姜与大枣,但张仲景却在药方后又叮嘱一句:喝完“桂枝汤”稍停片刻,必要再喝一碗热粥,且要喝到微微出汗为最好。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也解释了:这样既可以增强药力,同时也保护了胃。故张仲景最后又提醒,如果如此这般还不出汗,那就依照这个程序再来一遍吧。

北宋文人张耒,对米粥养人的体会很深,认为每日清晨吃米粥是进食补养的第一妙诀。他在《粥记》中写道:“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白虎汤”一方,生石膏较为寒凉,用量大容易伤胃,所以,张仲景在此方中,又添了一味食材:粳米。

粳米俗名大米,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强调说,粳米能养胃气、长肌肉。《食鉴本草》也认为,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的良好功效。

中国饮食传统与制度的生成,与“医食相通”的观念是有直接关系的。中国古代医学即源于饮食,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不仅是教民稼穑以获食源的谷神,还是中华医药的发明者。《伤寒杂病论》则是把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与“医食相通”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的最好诠释。

相关参考

三国名医华佗真能治好曹操的病吗

  曹操杀华佗,似乎自断后路,所以后人多有疑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反曹派的大将,他写到曹操的儿子及自己生病,悔杀华佗时,得意之色,纸不能掩。不过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许多故事都是杜撰的,比如关

为何被陈琳的祭文治好了 华佗治不好的头疼

...令诸侯的曹操势力最大,也非常有才华。曹操患疾头风,名医华佗为其治病,竟然招来杀身之祸。而一篇讨伐他的檄文,竟然治好了曹操的偏头疼。实属千古奇文。“陈琳之檄,可愈头风”,是一个很有名的典故。说的是“建安...

三国历史 三国名医华佗真能治好曹操的病吗

  曹操杀华佗,似乎自断后路,所以后人多有疑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反曹派的大将,他写到曹操的儿子及自己生病,悔杀华佗时,得意之色,纸不能掩。不过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许多故事都是杜撰的,比如关

宋小宝得了什么病 宋小宝的病能治好吗

宋小宝得了什么病?宋小宝的病能治好吗?宋小宝近况揭密宋小宝得了什么病?宋小宝的病能治好吗?欢乐喜剧人宋小宝自曝身患重病引关注,宋小宝的病有多严重?现在怎么样了?在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中,宋小宝演绎了

宋小宝得了什么病 宋小宝的病能治好吗

宋小宝得了什么病?宋小宝的病能治好吗?宋小宝近况揭密宋小宝得了什么病?宋小宝的病能治好吗?欢乐喜剧人宋小宝自曝身患重病引关注,宋小宝的病有多严重?现在怎么样了?在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中,宋小宝演绎了

历史名医图

中国古代4大名医都是谁扁鹊,华佗,张仲景和李时珍。1、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

汉朝历史 东汉名医华佗简介 名医华佗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东汉名医华佗简介名医华佗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华佗人物生平简介  华佗字元化,是东汉末年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和张仲景,董奉被人们称为“建安三神医”。年轻的时候曾经遍访名医学习医术,学成之后专门为待富

华佗没治好的曹操头风病竟然被一篇檄文治好了

“陈琳之檄,可愈头风”,是一个很有名的典故。说的是“建安七子”陈琳,作为汉末枭雄袁绍的幕僚,代袁绍起草了讨曹檄文。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头风病发作,正卧床休息。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读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

历史人物 东汉名医华佗的简介 名医华佗最后是被谁杀死的历史名人

  华佗人物生平简介  华佗字元化,是东汉末年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和张仲景,董奉被人们称为“建安三神医”。年轻的时候曾经遍访名医学习医术,学成之后专门为穷人治病,他的足迹遍及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华

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四大女名医 她们医术了得名流千古

影视照医生是救死扶伤最为人尊敬的职业之一,历史上的名医不在少数,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有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人,但是对于女名医人们就了解的十分少,今天就要给大家介绍历史上的四大女名医。>1,汉朝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