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地缘战略有误是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主因
Posted 诸葛亮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史上地缘战略有误是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主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三国史上地缘战略有误是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主因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位公认的军事家。然而北伐屡屡失败却是导致蜀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走进了陕西的汉中一带,就可以看到,大山深处的道路险窄异常,就算是在现代条件下,靠蜀道维持数十万众的粮食补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何况是在汉朝末年?
古代大兵团作战,军粮问题是决胜之本。粮道被毁,纵有百万大军也会溃散。从四川方向进攻关中腹地,兵力过少无济于事;兵力过多,补给艰难。从现代军事理论分析,蜀军能胜魏军,唯一的希望就是发动一场闪电战,夺取魏军的军粮补给基地,在关中建立稳定的桥头堡,与现代的登陆作战类似。魏国上下深知蜀军的弱点,屯粮之处建立在二线,使得蜀军无法在一线突破之后夺取军粮,而魏军在防御二线建立巩固阵地,与蜀军形成对峙,则蜀军能全师而退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应该说,从汉中进攻关中不是理想的战场。如果魏军诱敌深入,再断其粮道、以伏军在山道截击蜀军,那么蜀军就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真正理想的决战方向是在荆州方向,但是魏军在这一方面的防御也非常厚实,蜀军势必要冒大军攻击坚城的危险,可以说蜀军的两个战略出击地都是难度极大。诸葛亮在隆重策里也说得明白,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出宛、洛,再辅以川军进攻关中。然而,魏国情况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之前,蜀军在两个战略方向均处于劣势,进攻魏国的时机远远没有到来。
蜀国的地盘在三国中最小,一旦打起消耗战,则比拼国力就一定失败。从某种情况下说,蜀国只有在联合魏国内外一切反对势力共同出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胜利,在这方面诸葛亮做的非常不足,对自己一方的军事力量估计过高,数次失败耗尽蜀国国力,内防空虚,导致最先亡国。
三国历史 诸葛亮多次北伐失败,当真是打不过司马懿吗
诸葛亮多次北伐失败,当真是打不过司马懿吗?只是因他不想赢
诸葛亮被誉为卧龙,三国时期有传言称得卧龙者得天下。诸葛亮在二十七岁之时,被刘备三顾茅庐的举动所打动,决定出山为刘备出谋划策。诸葛亮的努力没有白费,呕心沥血的为刘备打下的江山,建立了蜀国。
刘备一生都要匡扶汉室江山,再现汉室的荣耀,可是汉朝已经气数已尽。就算刘备得到了诸葛亮,加上五虎上将也只是能三分天下而已。最后落得白帝城托孤,把自己唯一的儿子刘婵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在刘婵时期,一直都在北伐,这让人很不理解,当时蜀国和其他两国相比,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是垫底的,当时五虎上将老的老,死的死。为什么诸葛亮还要以举国之力北伐呢?
当时蜀国内部分为三大派别,第一是以刘备为首的元老级人物,第二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第三个是益州的本土派。诸葛亮为了能镇压他们,必须要有军权在手,但是又不能长期处于宫中会遭人诟病,因此每次北伐都要身先士卒。
其次北伐虽然攻打是曹操,但实际上诸葛亮并没有想着战胜曹操。只是想通过北伐不断的消弱曹操的势力,当年赤壁之战虽然曹操打败,但是曹操根基深厚,不出几年就修养回来,如果不进行北伐会加快蜀国的灭亡。
孙权自然也知道诸葛亮的用意,所以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他没有趁机攻打蜀国。因为他知道一旦蜀国被灭,吴国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诸葛亮的北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最大限度上延长了蜀国的寿命。刘婵也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在诸葛亮死后,蜀国被魏国攻占,随后吴国也灭亡。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三国稳固发展。那曹操不出五年就能把蜀国和吴国给灭了。因为曹操占据了中原的重心,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发展十分迅速,手下大将又数不胜数,所以到了三国后期,蜀国和吴国已经不能和魏国抗衡。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