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捷克拆掉蘇聯科涅夫雕像,為何觸動俄羅斯人感情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捷克拆掉蘇聯科涅夫雕像,為何觸動俄羅斯人感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捷克拆掉蘇聯科涅夫雕像,為何觸動俄羅斯人感情
2019年11月24日,捷克首都布拉格市政府,準備拆除蘇聯元帥科涅夫雕像,並在原址上為二戰期間的蘇聯叛將弗拉索夫樹立雕像,一時間引起俄方憤慨和反對。不過近日從俄羅斯媒體看到,捷克布拉格市已經拆除了科涅夫元帥的雕像,此舉引發俄羅斯人的憤怒。這不僅是捷克仇俄表現,也觸動了俄羅斯人的感情。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對捷克拆除很憤慨,他向捷克喊話,讓捷克把雕像移交給俄羅斯,費用由俄羅斯出錢。那麼科涅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何捷克拆除其雕像?
1.蘇聯戰功卓著的元帥
樹立在布拉格市的科涅夫元帥雕像,他全名叫伊凡.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是與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齊名的蘇聯元帥,而且三人都是率先攻克柏林的名將。
科涅夫元帥於1897年出生於基輔區基洛夫州的一個貧農家。1918年,科涅夫加入蘇維埃軍隊,後來進入蘇聯著名的伏龍芝軍事學校學習。
蘇聯衛國戰爭時,科涅夫先後擔任加里寧方面軍、斯切普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的指揮官。在衛國戰爭展露其卓越的指揮能力。
科涅夫元帥之所以受人尊崇,主要還是他與德軍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1941年,科涅夫指揮加里寧方面軍頑強抵抗德軍,有力配合了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朱可夫的正面防禦,可以說他也是成就朱可夫戰功的一人。
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時,科涅夫指揮蘇軍不斷向兇悍的德軍發起進攻,讓德軍認識這位蘇聯名帥的厲害,遲滯了德軍中央集團軍行動計劃,使其無法解救德軍第六集團軍,只能眼睜睜看著這支精銳部隊在斯大林格勒中被殲滅。
1943年,著名的庫爾斯克會戰打響,科涅夫指揮斯切普方面軍參與作戰,他與其方面軍配合默契,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德軍坦克集團軍,讓德軍喪失利用坦克集群進行閃電作戰的計劃。
蘇聯為此鳴禮炮進行慶祝。因為庫爾斯克會戰是一次決定性戰役。在反攻時,科涅夫指揮烏克蘭第一方面軍與朱可夫率領的白俄第一方面軍,向德軍發起最後攻擊。1945年5月2日,蘇軍佔領柏林。
科涅夫還指揮蘇軍在烏克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地消滅德軍。1945年5月9日,科涅夫率軍解放了捷克首都布拉格。1955年,華約武裝部隊聯合司令部成立時,科涅夫被任命為總司令。
因此科涅夫可以說是捷克的救恩人,但現在捷克人卻「忘恩負義」了。
2.不懼斯大林的元帥
科涅夫雖然是蘇軍名帥,但他並不總是打勝仗,也打過敗仗。1941年莫斯科會戰前,科涅夫在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中,面對德軍大縱深的合圍戰,就無能為力,最後導致幾十萬蘇軍被俘。
這場敗仗後,斯大林大怒,他派調查組對科涅夫失敗進行調查,此時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也痛斥科涅夫指揮不力。
但科涅夫卻為自己的失敗進行辯解,他認為自己之前已經向最高統帥彙報過自己的軍隊可能要被包圍,但最高統帥部並沒有下達任何指令。並非科涅夫辯解,實際上蘇德戰爭初期,蘇軍無論軍隊還是戰術手段都有問題。
科涅夫並沒有為幾十萬蘇軍而承認錯誤,他還與伏羅希洛夫進行了一次激烈爭吵。伏羅希洛夫甚至要把科涅夫送上軍事法庭,讓他承擔失敗責任。
3.朱可夫救下的元帥
就在科涅夫與伏羅希洛夫爭執不下時,此時朱可夫到西方面軍,朱可夫對二人與斯大林通話,認為雖然科涅夫失敗了,但他能最後反應過來,指揮軍隊進行反擊,展現了其卓越的指揮能力。目前蘇聯形勢危急,將科涅夫治罪也不可能改變目前局勢。
朱可夫向斯大林報告,他與科涅夫同在俄羅斯軍區共事過,他認為科涅夫是一個將才,請求讓科涅夫為自己副手。
由於朱可夫在列寧格勒中展現出的指揮能力,斯大林還要倚仗他,於是就答應了朱可夫的請求,並沒有處罰科涅夫。可見朱可夫也是科涅夫的救命恩人。
其實朱可夫為科涅夫求情,主要還是最高統帥部決定,而且斯大林對科涅夫也很認可。但大敵當前,戰爭責任總不能高層負,只要把科涅夫保下來,他在此後的戰爭中一定會死戰。
當時德軍的閃電戰,讓蘇軍無法適應,甚至產生膽怯心理。但科涅夫作為政委,他卻帶部隊在斯摩棱斯克地區,與德軍頑強作戰,被人稱為「永不退後的將軍」。因此,斯大林對其印象很好。
不過在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中,斯大林的確收到過科涅夫報告,但斯大林沒有作出回應,因此責任並不在科涅夫。
科涅夫之敗與巴甫洛夫還不一樣,巴甫洛夫當時根本不了解德軍情況,而是在戰爭中瞎指揮。斯大林對朱可夫的求情,也沒有再追究科涅夫的責任。
實踐證明,在此後戰爭中,科涅夫的確死戰,他此後到加里寧格勒擔任指揮員,並擊敗了德軍進攻。
1942年,朱可夫等人因功晉陞元帥,科涅夫仍是大將。
但科涅夫並沒有因此而抱怨,此後他在戰爭中不斷發揮自己才能,無論獨立作戰還是配合戰,他都完成非常好。就如前文我們介紹的那樣。
據資料記載,科涅夫在反攻德軍時,他率領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以及後來接手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其戰鬥力很強悍,成為讓德軍害怕的軍隊。
1944年,科涅夫晉陞元帥,從此他成為和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並駕齊驅的元帥,被稱為蘇聯陸軍「三駕馬車」。
結語
捷克布拉格市拆除科涅夫元帥的雕像不僅引起俄羅斯政府的反對,也引起俄羅斯人的不滿。科涅夫不僅為蘇聯做出巨大貢獻,而且沒有科涅夫不可能有捷克。當時科涅夫不讓用重炮轟擊布拉格,對布拉格市民眾和建築進行了保護。捷克如今如此忘恩負義,讓俄羅斯很惱火。
捷克自去年就主張拆除科涅夫雕像,實際上這是東歐國家一波仇俄的表現,也是他們想否認蘇聯歷史,與西方打壓俄羅斯的節奏。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相关参考
蘇聯元帥科涅夫雕像被布拉格第六區區政府拆除後,俄羅斯先是通過軍方渠道,表示願意支付一切費用,希望可以將雕像運回莫斯科,遭捷克外交部拒絕後,俄羅斯與捷克的爭端,又有了新的發展。2020年4月10日,捷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應該說損失慘重,由於前期在戰爭上並未有多少準備,當德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以後,蘇聯的防禦陣地幾乎被一瞬間摧毀,大片的國土淪喪,而在戰爭中,蘇聯的傷亡就高達2000多萬,尤其是在基輔戰
蘇聯宣告解體後,俄羅斯人紛紛提議拆除列寧墓,普京最終霸氣拍板
引言1991年,蘇聯解體,俄國人放棄了七十年的社會主義道路,重新加入資本主義世界。國體的變化,也引起了其國內部分人對蘇聯及包括列寧在內的領導人的否定,甚至有人提出要讓列寧搬出紅場。但沒有曾經革命者們「
衆所周知,從蘇聯時期到今天的世界格局,中俄之間存在着歷史矛盾的同時,還有着更爲迫切的利益關係。近年來,俄羅斯面臨西方的武器禁運和經濟制裁等,用不卑不亢的精神堅決表態、絕不向西方服軟,這也讓俄羅斯和中國
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80%其餘14國分20%為何俄羅斯能繼承這麼多
上世紀90年代,世界上發生了很多大事,先是爆發於中東的海灣戰爭,接著是超級大國蘇聯的解體,每一件都產生了許多影響。蘇聯由15個成員國組成,解體之後又重新分為了15個獨立的國家,雖說蘇聯因經濟失衡而解體
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80%其餘14國分20%為何俄羅斯能繼承這麼多
上世紀90年代,世界上發生了很多大事,先是爆發於中東的海灣戰爭,接著是超級大國蘇聯的解體,每一件都產生了許多影響。蘇聯由15個成員國組成,解體之後又重新分為了15個獨立的國家,雖說蘇聯因經濟失衡而解體
蘇聯武器裝備的「暴力美學」給人印象至深,極致的粗獷與豪放將武器的攻擊性力量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一時期也催生了很多當前來看仍然很「大」的重型武器裝備,現役最大的核潛艇「颱風」級、最大的非航母水面戰鬥艦艇「
上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天真地認為,只要肢解美國的冷戰對頭蘇聯,然後全盤西化,加入歐盟,走上和美國一樣的資本主義,從此就能過上和歐洲各國一樣的富裕生活。昔日的對手美國,就會伸出援手,救俄
历史军事 繼烏克蘭和波蘭後,又一國公然拆除蘇軍雕像,俄羅斯已忍無可忍
隨著北約的東擴,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加入反俄陣營,公開否認蘇聯在二戰中的貢獻,把蘇聯視為和德國一樣的侵略者,企圖從輿論上打壓俄羅斯。最直接的體現是,越來越多的蘇軍英雄雕像被拆除,繼烏克蘭、波蘭和波羅的海
历史军事 俄羅斯痛痛快快讓14個國家獨立出去了,為何偏偏不放過一個車臣
前蘇聯這個強大的國家,能夠有這麼寬闊的國土面積版圖,很多都是在沙俄時期通過侵略擴張而來的,蘇聯吸納了不少加盟國,這些國家本身就不是一個團結的整體,所以當蘇聯內部問題不斷,經濟狀況堪憂時,蘇聯解體了,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