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方法

Posted 学生

篇首语: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报告
中山区实验学校小学部 马 莹 执笔

摘要: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能够自主学习是二十一世纪对人的必然要求,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改革课堂教学,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七种学习能力,即自主预习、确定目标、交流学习、质疑解疑,概括知识、运用知识、自主评价的能力。

一、问题提出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今,我们已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必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能够自主学习是二十一世纪对人的必然要求。《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中也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要求,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心理学的要求。皮亚杰说:“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变量,而不是一个依赖的变量,他不是对外界客体的简单摹本,而是由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构建的。”根据心理学家加涅和梅耶的学习理论总结出:“有效学习的内部条件是学习者应具备对知识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有积极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愿望。”如果学习者没有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新的学习便不能发生,这种学习者的主动加工倾向,即学习上的“自主性”。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现代教育普遍认为从学习过程看,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而教育者(包括教育者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则是受教育者学习和认识的对象,因此是学习过程的客体。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九五”期间,福建省进行了中小学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上海育材中学进行了“八字教学法”实验,把课堂教学重心放在“学”上,本溪市明山区联中小学进行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的研究等。这些都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的研究,形成的一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我们的研究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研究的不够深入,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有许多需要具体化的东西等,还需我们继续研究。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通过“九五”课题研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所转变。但到目前为止,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离开教师他们还不能独立进行学习。从教师的角度看,他们的教学行为仍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课堂上仍然承袭一本书、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所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鉴于上述认识,我们决定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我校“十五”期间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辞海》中解释是:“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需要别人催促,自己能及时主动地、多少带一点创造性的活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就是“自己做主”。
“学习”广义的概念是“学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出现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是后天习得的,并能保持一定时期。”狭义的概念是“指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我们所研究的“自主学习”中的“学习”是指学习的狭义概念。
对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研究者的看法不尽一致,但也存在着共同点;第一,都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第二,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对学习有支配和控制能力;第三,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学习。这与专家研究的自主学习应树立的三个发展目标相一致:一是学习的独立性;二是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学习的创造性。
我们对“自主学习”的理解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与自主学习相对立的是他主学习。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的根本分水岭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与否。
我们说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学习者能在总体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即自主预习、确定目标、交流学习、质疑解疑,概括知识、运用知识和自主评价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就是要探索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操作办法。

三、研究目的
通过本研究探索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使全校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全校教师基本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四、研究内容
1、探索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
2、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操作办法。

五、研究对象
三~六年级全体学生。

六、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需要,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专题并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七、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有:
1、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
2、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操作办法。

八、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五年(2000.3—2005.3)。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课题的研究,从研究之日起至今,我们的研究是沿着边学习理论,边设计操作,边反思实践,边提炼成果的思路进行的。具体地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研究组织和研究制度
1、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由校长全面负责、宏观调控;科研专干具体组织研究;各年级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研究中心组,全校教师人人参与研究。
2、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制度规定,学校的每位教师都必须参与课题研究,每周学年组进行一次专题备课活动,每月中心组成员进行一次教学诊断活动,每学期全校每位教师上一节专题研究课、进行一次研究成果交流活动。
二 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活动
开展课题研究,仅凭实践经验是不行的,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即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也要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1、向书本学习:为了帮助教师把握自主学习的理论和了解与自主学习相关的好的经验做法,我们要求教师阅读《教育操缦集》、魏书生的《学生实用学习法》、教育学、心理学等书籍,教师的学习热情很高。学校还开展了“四个一”活动,每天为教师提供一小时上网时间,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索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最近研究动态和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每周学校安排一次学习活动,学习的形式有时是自主学习的专题讲座,有时是教师个人学习,写出读书笔记。每月组织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经验做法。每学期阅读一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书籍。
2、向专家学习:在开展专题研究中,我们还有计划、有目的的邀请市科研专家、区科研部的老师、教研员来我校指导,指导的内容有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围绕课题进行课堂教学诊断等,使全校教师深受启发,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确定明确的研究思路
为了使研究深入到位,我们采取了分解课题,分段研究,螺旋提高的研究思路。我们把课题分解为七个子目标,即自主预习、确定目标、交流学习、质疑解疑,概括知识、运用知识和自主评价,并一一研究。对每个子目标的研究都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例如对自主预习的研究,首先要弄清自主预习都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为了使研究扎实有效,在研究中采取分段培养、螺旋提高的研究思路,共分三个阶段落实操作办法,第一阶段培养学生在课前学习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主预习、确定目标的能力培养。第二阶段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交流学习、质疑解疑、概括知识的能力培养。第三阶段培养学生在课后学习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运用知识和自主评价的能力培养。当进行后一阶段的研究时要巩固、强化前一阶段达成的目标,使学生的能力螺旋式提高。
四组织教师进行操作设计
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是教育科研必须遵循的原则。在课题研究中,操作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们在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的操作设计中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主线,整个操作设计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初期提出的操作方法往往是依据理论和经验提出的,所以在实践中常常发现原先设计的操作办法用于教学实践时有不恰当和不合理的地方,我们便及时修正,使其更为符合学生实际。例如,原先七个指标体系中的“确定学习目标”一项,我们规定是在课堂中落实的,通过实践,教师感到学习目标是学生个人的学习需求,放在预习环节中更合理,我们便做了调整。
操作设计都是由专题组成员共同设计完成,每一个子目标的操作设计我们都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学习:学习书本中或身边其他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做法。
2、交流:专题组成员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收获,互相启发。
3、共识:科研专干组织大家对交流的内容进行提炼,形成共识,确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操作办法。
4、实践:课题组成员根据共识形成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操作办法于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
5、再交流:一段实践之后,专题组成员再次研讨,反馈的效果,对操作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合理的加以推广,进一步达成共识。
五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从操作设计的角度审视教学实践。通过反思不断发现教学行为中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其逐步逼近操作设计的要求。在我校教学反思活动贯穿于整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中,我们的教学反思有两种方式: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
1、个体反思
个体反思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活动。我校教师每节课课后的教学反思除对常规的教学要求反思外,重点要依据“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得与失及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表现。每周都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反思交流,低年级的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师的反思交流中逐步形成的。我校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写个人教学反思达50篇左右。
2、集体反思
集体反思就是在某一教师教学展示的基础上,其他教师对他的教学行为共同进行反思的活动。我们把这种活动叫作教学诊断。在操作实施阶段,我们便召开了一次全区的教学现场会,上语文专题研究课并围绕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进行教学诊断,使大家明确了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理解教材的能力。平日教学诊断我们遵循四个原则:常态进行、就事论理、群体参与、重在改进。教学诊断多数是在学年组内进行,每月至少一次,学年组长负责组织,每学期还要根据阶段研究目标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专题教学诊断。目前,开展专题教学诊断活动已成为我校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被诊断的人数已近40人。
六引导教师积累总结研究成果
1、平日引导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师在平日教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体会记录在自己的教学日记和教学案例中,使得平日的一些好的做法得以积累。
2、学期末引导教师写教育教学论文。学校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自己一个学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经验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学期末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成果交流。即总结提炼了经验,又将好的成果进行推广。几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300余篇,学校召开成果交流会10余次。
上述各项活动是我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通过这些活动使我校的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一)、确定研究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5)、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6)、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面对新课程中提出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精神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指导和实施。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一、什么是探究能力及其意义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作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由此我们知道,学生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探究式学习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科学的一种模式的研究。它是指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等过程获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生的素质为着眼点,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包括探究性自学和探究性实践两大方面的内容。
小学科学教育一直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其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理性地、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科学课程标准》更加具体地提出:科学课应注意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要让儿童了解科学探究涉及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使他们能运用这些过程和方法探究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问题,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挑战性,进而热爱科学。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的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氧气》一课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氧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演示了烧红的木炭、烧红的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多数学生猜测回答:会慢慢地熄灭。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而且燃烧的更剧烈。顿时,课堂热闹起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小结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为了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锅里的油烧起来了,怎么办?”、“卧室的地板小面积起火,怎么办?”、“酒精灯的酒精倒出来后,起火了,怎么办?”……学生各抒已见,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改变过去实验时动手多,动脑少,按着课本或教师的提示,照着葫芦画瓢的做法,我在设计教学时经常增加一些实验,有时还有意设置一些障碍,以促使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在教学《热空气》一课的导入新课环节中,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会转动的纸蛇”,学生看到原来不会动的纸蛇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旋转起来了,都很奇怪。这时我要求学生研究实验装置,找出其中道理。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观察实验,发现是向上流动的空气使纸蛇旋转起来,同时他们还发现“风的形成演示箱”里的空气因为受热而上升,以及旁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经过讨论他们还发现了地球上的风其实也就是这样形成的,禁不住露出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动手又动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能力。
恩格斯曾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牛顿也曾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假设”作为科学认识过程序中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假设就为问题的解决搭起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脑海中即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的答案。在教学《燃烧和灭火》一课时,学生做把火柴放在铁片上,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儿火柴的温度达到了燃点,自燃起来了,做完后,有个学生问我,把纸放在铁片上加热能不能也燃烧,我在课前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又让他们把纸放在铁片上加热,看能不能也燃烧,最后,纸也燃烧起来,我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让他们敢想,敢做,敢探究学习,这样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探究欲望得到了加强,想信他们对于科学课也会感兴趣,只要是学生想探究的问题,教师都应感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兴趣才能够得到培养。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作出假设。纵然孩子们提出的假设可能不够合理与深刻,但是这毕竟是孩子基于他们已有的认识与经验而对未知所做出的推测;同时,这也是从问题此岸过渡到答案彼岸的桥梁。即使孩子走了弯路,这种体验与经历也是难能可贵的,它促使孩子反思出错的原因,而探究学习中最主要的价值正在于其对孩子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加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要求学生观察的内容很多,但是有些内容需要观察的时间很长,当堂课根本无法完成。这时,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丰富表现力,利用它把在教室里或在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但又必须让学生观察的事物展示在他们的面前,再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观察任务。在教学《植物怎样度过“一生”》、《人类的进化》等内容时,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标本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利用多媒体,我们便可以将它们的发育、进化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跨越了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在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珍禽异兽、古代生物、火山、地震等很难见到的自然事物、景观,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印象深刻,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满足,而且学习情感、态度上更是得到整体提高,其效果是传统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实验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但是有些实验难度较大,如果只让学生看图、看文字说明或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往往会因记忆不清造成步骤错乱,甚至操作失误等。在教学《给水加热》中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水、《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中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切片标本的方法等实验活动,操作步骤复杂,注意事项很多,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实验操作方法和过程制成卡通图片、简单动画等加以形象演示,学生能够很快知道操作要领,这样,既增强了实验效果,避免了时间上的浪费,又能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实验方法,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使学习目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由认同目标,自主选择目标,逐步过渡到自我设计学习目标,确立自己的知识技能目标,诱发他们“我要学”、“我要发展”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教学的成功。这就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领悟了“自主”,确立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在教学《纸张》一课时,教师先和大家设定研究目标,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方法,进行探究。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选择“比较纸的吸水性”、选用宣纸、牛皮纸、瓦楞纸、书写纸来研究,将这些纸滴上红墨水,看那种纸吸水快,并且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滴水时要同时滴,水量要一样等;有的学生选择“比较纸的承受拉力程度”进行研究;有的学生选择“比较纸的承受弯曲能力”等等。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他们在学习时也特别认真,思维十分活跃,神情也十分专注,仿佛像科学家那样在“真刀真枪”地进行研究。又如,在教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学生用教师提供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根电线,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把小灯泡点亮,并要求把小灯泡连接的方法画在科学记录表上。各个小组有序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过一会儿各小组陆续完成了任务,只有一组的小灯泡始终没亮,他们在别组的欢呼声中变得更加着急,当教师发现了这组的情况后,不是叫他们停下来,而是很亲切地安慰他们:“没关系,慢慢来,要不要老师帮助?”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又忙乎起来,但见一个同学一手拿电池,一手拿电线与电池的负极相碰,另一同学一手拿电线的另一头,与电池的正极相碰,另一只手拿小灯泡碰电池的正极。当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马上轻轻地提醒他们:“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你们只用到一个连接点,还有一个连接点是不是也要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他们轻轻地商量了一下,马上修改连接法,终于点亮了小灯泡,使每一个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提供有结构的研究材料,为学生探究活动创造条件
提供有结构材料,能有效为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创造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是由于他们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得出来的,因此,提供结构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结构材料”是指材料的构成和搭配是根据所学知识认知原理精心设计,各种材料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学生学习某种知识,提供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启发学生思路朝着建立某种概念,归纳某种规律方向发展。在教学《流动的空气》一课中,为揭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产生空气对流而形成风”这一科学现象,我准备了两组材料,一组是可以游动的小纸蛇,在火焰上面转动,从而揭示热空气上升;另一组材料是一个两端(上表皮用硬纸板制成)露出小孔(大孔防止被蜡烛点着,小孔插入蚊香用)的封闭塑料水槽,并提供蜡烛、蚊香,用水槽内的环境模拟地球地表环境,蜡烛模拟温度高的地区,蚊香显示空气的流动,学生在点燃蚊香和蜡烛后看到烟(空气)的流动情况,不仅明白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向热空气的空气流动规律,而且能轻易地理解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材料在形式上的启发性结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学生通过了自己的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得出来的,因而是真实、生动、具体的,也是学生终生难忘的。提供有结构材料,是教师为学生实验活动和获得某种概念创造条件,对发展儿童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发展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六)利用积极评价,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查、考试。其实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一张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的记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科学课堂的评价既包括学生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还包括社会的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首师大版科学教材为评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评价的方式机会是非常灵活的: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评价,可以将评价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表现;不仅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做出评价,也要对学生课前准备做出评价;不仅对学生的小论文或研究报告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得到这些结果的方法及其间的经历;不仅有学生的自评、互评,还有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如他们提出研究的计划和假设,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活动中是否表现出兴趣、责任感、创造性与合作精神等等,都是评价学生不可多得的契机;一个新颖的设计方案,一个大胆的假设,一次与教材不同的设想,一个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活动,意见精美的手工制作,一次愉快的合作,一次有意义的调查……,都是给予学生评价的大好机会。其实,教师的评价不单是语言上的激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次不经意的摸头,对学生来说,都是无价的表扬,都是一种激励。学生自评、互评的效果也是相当有效的,这样学生会感到自己进步了,今后要比现在更有进步才对。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注意发动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这样会使学生的进步更加透明,学生会感到人人都在关注他,关心他,从而会使他更加有信心,进步的更快,更加有兴趣的学习,探究能力也就逐步的得到提高。
三、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科学家的探索研究经历告诉我们,探究的过程是艰苦的,往往一个课题要经历千百次不懈的努力,最后才能获得成功。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发明电灯就进行了一千六百多次的实验。大科学家尚且如此,小学生探究活动,我们绝不要担心失败,经历失败后获得的成功,对学生的影响更强烈。他们在发展智能的同时情商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另外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晓科学学科的科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研究能力

学生反思性学习是指学生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进程等进行反观自省,这一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后写学习后记,让学生写探究过程的反思,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之后写反思 【关键词】小学生反思能力学习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学中,在经历了有益的探索尝试之后,笔者认为,让学生写反思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
那么你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实际操作,减少干瘪的理论教学,或者多一些头脑风暴之类的课堂讨论

理论上,大学同时具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重要职能。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也多在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并以此誉满全球。高校研究能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集中了各类学科的一流人才,他们既是参与高等教学的教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默读能力

您好,想必您是一位家长,初中并不可怕,也要认真对待。
首先您应该为孩子准备几本笔记本,用来听写英语单词和记录课堂笔记。
您应该让孩子养成每天在家(不是学校里老师听写)听写英语单词的习惯,否则到了初二将会很麻烦。但是注意每天都要写,一次的量不能太多(一天5-10个即可),到初三可以适当加量或减量(一天5-15个即可)
您应该要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但不能盯得太紧,否则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
预习初中课程,比如小学六年级预习初一内容,初一预习初二内容等等,不要求全会,但一定要认真。
让孩子养成记堂笔记和错题集的习惯,以便以后复习。
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这些都可能影响学习质量。
初中是建立在小学的基础上的,所以一定要熟悉小学的知识点。
!8.一定一定要记住,管孩子是必须的,但不能太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稻庄镇中心小学 徐家成 摘要:科学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小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一般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路、开展合作研究、激励自主探索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关键词:创新、兴趣、自主、合作探究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而又重大的意义。旧式的自然课堂教学,以单纯传授科学知识为目标,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重死记结论、轻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知识,创新进入课堂,要求我们加大自然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适应于时代发展和培养新一代的需要,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课堂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精心设计 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如: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看看电池夹、小灯泡电线是怎样安装的,接着指导学生合作连接线路,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不用手按住灯泡就亮起来了的兴趣,进而要学生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2个、3个……灯泡灯座、电池盒连起来让更多灯泡亮起来呢?现在让我们合作连起来吧!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情绪高涨,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观察,为学生合作探究搭平台科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其中的生生互动常为传统教学忽略。新课程积极倡导合作的教学方式,旨在以此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是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形成的前提。1、明确合作探究的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是一种新方式,一门新学问,亟待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比如教学《哪杯水多》一课,当学生比较哪一个杯子里的水多时,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各种杯子、尺子、量筒、滴管,作以下指导:师:这里有三杯水(同样的杯子),老师看不出哪杯水多?谁上来帮老师解决一下?生:我把三个杯子都放在桌子上,一看就知道哪杯水多。师:同意吗?生:同意!(教师先设计了一个比较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水的多少的练习,这一练习的设计,既让学生明白了比较水的多少最基本的条件,同时为下面比较三个不同杯子里的水的多少做好铺垫。)师:谢谢这位同学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看来这个问题太简单,那请同学们再来看这三杯水(不同形状的杯子:1号、2号、3号),谁能仿照老师刚才那样提出问题?生1:我想知道1号杯子的水有多少?生2:我想知道2号和3号杯子的水有多少?生3:我想知道3号杯子的水比1号多多少?……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一个人能完成吗?你们打算怎么做?那就看大家合作的怎么样了哦,好,开始实验吧!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一片段中,教师以“一个人能完成吗”,让学生瞬间意识到了合作的必要性,再以“你们打算怎么做”引导学生自我解决了具体合作的方法,可谓一石两鸟,指导无痕,手法巧妙。这一环节的处理,也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科学打下了基础。2、发扬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各有不同,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在自己的环境中受到的熏陶不同。因此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等方面独特品质和风格,形成自己的特长。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因材施教,首先要求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 和个性特点,要注意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材施教,还要求老师在学生发表自己的创新方案时,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要让学生把话讲完。然后根据学生的方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导。既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的机会,又使学生的方案得到完善。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三、鼓励参与合作,追求科学探究的研究性学生的科学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吸收过程,即使是学习的科学知识是前人的思维结果,学生也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维,正如著名的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科学彻底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显性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中是否具有创造性。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学习。即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受到训练,培养其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我们的身体》时,了解人体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整体认识人体的各种器官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搜集资料的方法还不能做到驾轻就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方法指导,适当给学生“搭梯子,竖架子”。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课题内容的资料指向,将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工,尽量使学生能在具体点上挖掘到典型的资料,以达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目的,提高课前准备的实效性。为了突破难点,用“解暗箱”这一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我准备了一个书包,里面有手表、饮料瓶、铅笔盒、玻璃杯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接着教师出示一幅小舞蹈演员正在跳舞的图片,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书包,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又被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有的学生作屈臂运动显示鼓起的肌肉;有的学生大声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急促呼吸时,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有的说,我能捏出来,胳膊里面是骨头等等。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探索。总之,教师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足够的认识,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尽量多地参与探究活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科学学习中促进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大目标的有机整合。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驱的、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独立的心理能动状态,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意义
1、时代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以增强其独立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使命,也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
2、教育改革的要求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其中,课程理念的演进是课程变迁的深层动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课标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三、自主学习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以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例,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1、创设情境,激趣引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同学们,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个小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愿意)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任一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其中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报给老师听,老师很快就能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试试看。(学生动手实践,随后,师生进行互动游戏。)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我想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秘密。) 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想) 此时,一种新知(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已成为了学生自身的欲望,转化成了一种强大的内驱力。(环节1)。
2、创建环境,合作交流,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完成环节1的教学)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寻求解决问题(揭示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作好相应的活动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示交流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锻炼能力,增强信心,体验成功的作用。
1、创设练习,拓展延伸,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举一反三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创设开放性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把下面的图形截去一部分(每次只准截一次),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有几种不同的截法?”
刚开始,有的学生说一种,有的学生说两种(图1)。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持这种观点的学生上台来演示截法,并说明这样截的理由。学生的回答是: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就必须使剩下的图形为三角形。(说得好!)话音刚落,下面的同学茅塞顿开,不由自主地“哦,明白了”,有无数种不同的截法(图2、图3),只要截去后剩下的图形是一个三角形,即可得到内角和是180度。接下来,教室里可热闹了,一个个小手高举,争抢着要上台来叙说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台上台下,人人都在叙说。此时此刻,学生的思维激活了,灵感的火花在闪烁着光芒,而且一个个是豪情满怀,斗志昂扬,充满了无限地成功与喜悦。
总之,设计“开放型”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条件;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更好地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与锻炼。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开放式的教学正不断地深入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这块广阔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发现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高中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读]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引路人和领航员

知识大全 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物理课程标准把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

知识大全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的尝试[内容摘要]在新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讨论为形式,以培养

知识大全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

知识大全 如何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也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初中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

知识大全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

知识大全 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极高的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如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以

知识大全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

知识大全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

知识大全 怎样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陆鸿发

怎样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陆鸿发初中数学课程应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动脑,乐与探索,勤于思考。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