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名家故事 应用数学巨匠--欧拉

Posted

篇首语: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科学名家故事 应用数学巨匠--欧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你翻阅浩瀚的数学书籍,你将会在数学的几乎所有分支中见到他的名字,其中有欧拉公式、欧拉多项式、欧拉常数、欧拉积分和欧拉线等。他研究了数学领域中的微积分、微分方程、曲线曲面的解析几何与微分几何、数论、级数和变分法,他把数学应用到整个科学领域之中。他虽然没有开42创新的学科,但他发明的众多数学方法,大大地巩固了微积分引来的众多数学分支的基础,把数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就是欧拉,1707年4月15日生于瑞士的著名数学家。

    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他的著作数量不仅在18世纪世界数学界首屈一指,而且在历史上也很少有数学家能和他相匹敌。有人统计,在欧拉一生的大部分年代里,他每年都以大约800页左右的速度,发表着高质量的独创性的研究文章,由此而获得的奖金几乎成了他的固定收入。欧拉活着的时候共发表了530本(篇)著作;在他死后的47年中,俄国彼得堡大家又陆续出版了他的许多遗稿,从而使他的著作量达到886本(篇)之多。

    也许有人会这样认为,欧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一定是他出生在“世代书香”之家,有着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同时具备健康的身体,且天才过人。其实欧拉恰恰不具备这些条件。他出生在瑞士一个牧羊人家庭里,他的成绩完全靠自己的勤奋所得。他15岁在当地大学毕业,18岁开始发表数学论文,19岁就在数学研究方面获得了法国科学院的奖金。

    欧拉年轻时,随数学家约翰学习数学。1725年,约翰的儿子尼古拉应俄国皇帝彼得大帝的邀请,去彼得堡旅行,欧拉随同前往。从此,欧拉留在了彼得堡科学院。在那里为了制订出测时系统,过于劳累地观测太阳,他于1735年右眼失明。1766年又因过度劳累和不适应俄国气候,他另外一只眼睛也瞎了。他在全盲中度过了17个年头。但是,这一点没有阻止他进行工作,甚至连工作进度也没有减慢,因为他有非凡的记忆力,能把几黑板的东西都装在脑子里。就这样他口述,别人记,硬是写出了400本(篇)高质量的著作,占了他一生著作中的一半。除了坚毅勤奋之外,欧拉取得成果的另一重大因素,是他善于把数学研究伸入自然科学领域的深处。17世纪,代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巨大进展,使数学一下子渗入了自然科学之中;相反,自然科学也给数学提供了一系列深奥而引人入胜的问题,亟待人们去解决。欧拉从自然科学中选择数学研究题目,用抽象的数学予以解决,让数学为自然科服务,从而获得了无穷无尽的研究乐趣,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流经古城哥尼斯堡的一条河心,有两个小岛,连接小岛与河岸修有7座相连的桥。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每座桥只通过一次,并且,一次走遍7座桥而最后又回到出发点?”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但谁都没能得出结果。

    欧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用以点、线确定地点的构图法,证明了人们的设想是不可能的,从而结束了这场关于“7桥问题”的探讨。接着,他又把“7桥问题”归入“位置几何学”领域,为位置几何学奠定了基础,发展成了我今天我们所说的拓扑学。

    在欧拉的时代,人们为了改进各种乐器的音响效果,千方百计地寻求着乐器设计新方案。欧拉把这一需要作为自己数学研究的选题。

    为了使乐器设计家们便于掌握运用他求得的声音传播数据,欧拉还用数 学方法建立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的模型,进行了关于声音的谐振研究,发现了共振现象。为了探索音乐的和谐与否,欧拉还探索了粗细可变弦问题。

    欧拉的众多研究成果,都是像他解决“7桥问题”、声学问题的成果一样,从自然科学之中选定题目,为解决现实生活需要而研究获得的。

    欧拉的一生,虽然没有像别的伟大数学家那样,开辟出新的数学分支,但别的伟大数学家也没有一人像他那样,善于把抽象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难怪有人称他为“方法发明家”,又有人称他为“应用数学巨匠”。

相关参考

科学名家故事 科学巨匠--牛顿

   辉煌放射的近代科学,是以灿烂的牛顿时代为开端的。   牛顿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在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重大,对人类和科学的

科学名家故事 数学王子--高斯

   19世纪前期,德国数学家高斯在近代科学研究领域里,以其数学研究的辉煌成果,被世人公认为继牛顿之后的最伟大的数学家,被人们誉为“数学王子”。  &

科学名家故事 数学神童

   高斯上小学时,就对数学很感兴趣。有一天,数学老师白尔脱先生有点不高兴,他一走进教室,就扳着面孔对同学们说:“今天的课是你们自己算题,谁先算完,谁就先回家吃饭。”说着

科学名家故事 给数学大师提意见

   陈景润是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1973年,他的论文《大偶素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对求证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贡献。  &nbs

科学名家故事 小高斯解数学题

   1785年,小高斯10周岁时,便显露出惊人的数学天才。数学教师布特纳是个严厉的人,他性情粗暴,自恃怀才不遇,看不起破旧校舍中的学生。  &nbs

科学名家故事 数学奇才陈景润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就是陈

科学名家故事 迷上数学的孩子

  帕斯卡是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从小智力过人。17岁提出帕斯卡定理,20岁设计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22岁时,致力于真空与流体力学的研究。虽然他没有活到40岁,但对人类的

科学名家故事 几遭磨难的数学著作

   伽罗瓦是法国年轻的数学家。短短21年的生命历程充满坎坷与不幸:两次投考多科工艺学校都夭折了;与巴黎师范学校校长政见不同被开除学籍;   

科学名家故事 数学家的最后一句话

   鲍莱尔是法国著名数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以“不知疲倦”著称。有时,为演算一个数据,他常常伏案数小时,忘记身边一切,不知饥饿和休息。他声称是数学事业维系着自己的

科学名家故事 传奇数学家纳什

  约翰·纳什,这个被世人称作“传奇”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一生所有的辉煌和荣耀、挣扎和疯狂都随着2015年5月23日那一声剌耳的急刹车,永远被遗落在了新泽西的土地上。噩耗占据全球各大媒体头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