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名家故事 首先提出“上帝粒子”的科学家

Posted

篇首语:人生必须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科学名家故事 首先提出“上帝粒子”的科学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8年前,当彼得·希格斯提出,宇宙间有一种粒子是万物质量之源时,学界一片惊疑;2012年7月4日,当欧洲核研究组织宣布发现一种与“上帝粒子”“一致”的亚原子粒子时,希格斯说,“难以置信”。

  英国科学家希格斯今年已83岁,4日应邀出现在欧洲核研究组织位于日内瓦的总部。

  低调与亮相

  1964年,彼得·希格斯发表了一篇学术理论文章,提出一种粒子场的存在,预言一种能吸引其他粒子进而产生质量的玻色子的存在。他认为,这种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其他粒子在这种粒子形成的场中游弋并产生惯性,进而形成质量,构筑成大千世界。

  这种理论中的粒子后来被别人以“希格斯”的名称命名,外号“上帝粒子”。

  当其他粒子相继被发现时,48年来,“上帝粒子”始终遁形。

  这一理论刚刚问世时,没有获得太多支持,直至后来,越来越多科学家认同这一理论,并在这一假设基础上构建“标准模型”的概念,并不断完善成今天的粒子物理学理论。

  希格斯是位腼腆而谦恭的学者,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理论后,他低调地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生活了数十年。直至4日,他突然造访欧洲核研究组织总部,与其他科学家一同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

  谦逊与固执

  灰色西装,白色开领衬衫。当希格斯走入发布会现场时,全场起立,喝彩欢迎。

  媒体记者一拥而上,老人显然有些惊慌。

  “难以置信,”老人说,“居然在我的有生之年发现了它。”

  当年与希格斯共事的一些科学家开始回忆希格斯玻色子理论问世之初所遭受的磨难和挫折。在学术上跟随希格斯多年的物理学家阿兰·沃克说,希格斯第一篇有关玻色子的论文,原本打算在权威杂志《物理快报》上发表,但投稿遭拒。

  “他(希格斯)当时说,‘好吧,他们不懂’。”沃克说。

  后来,几经修改,希格斯的第二篇论文发表在美国期刊《物理学评论》上,那是希格斯有关玻色子的设想第一次公开发表。

  谈到希格斯这个人,沃克说:“他脾气相当温和,非常绅士,但在物理学上他有些固执。”

  有意思的是,当别人提到“希格斯玻色子”时,希格斯总是诚惶诚恐,因为他觉得“不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种粒子。而且,他对“上帝粒子”的外号更加反感,因为他坚称自己是无神论者。

  荣誉与分享

  希格斯出生在英格兰,他的父亲是英国广播公司的音效工程师。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希格斯童年教育并不连贯,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家学习。后来,他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物理学系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希格斯在学术生涯中获得多个重要荣誉称号,获奖无数。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物理研究所、欧洲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都曾授予他重要奖项。

  许多年来,虽然他不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但始终是评选委员会考虑的备选人物。

  希格斯从来不忘记当年与他一同创立理论的同伴。4日这天,他邀请比利时科学家弗朗西斯科·恩格勒与他一同出席发布会,同席而坐。恩格勒今年79岁,在发布会现场老泪纵横。

  恩格勒说,欧洲核研究组织的这一发现“极其重要”,因为他们的理论“终于找到了位置”。

  希格斯、恩格勒和另一名比利时科学家罗伯特·布鲁特,是当年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理论的核心三人,2004年曾一同获得物理学最高荣誉沃尔夫奖。布鲁特去年去世,享年82岁。

相关参考

科学名家故事 非赢不可

   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汉斯?丹尼尔?延森,曾与人共同提出新的核壳层模型理论,并与美国物理学家合写了《核壳层结构基本理论》一书,大大推动了原子核壳层模型理论的发展。&n

科学名家故事 迷上数学的孩子

  帕斯卡是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从小智力过人。17岁提出帕斯卡定理,20岁设计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22岁时,致力于真空与流体力学的研究。虽然他没有活到40岁,但对人类的

科学名家故事 三诺首席科学家:美国回来的“邻家大叔”

  强生、罗氏、拜耳、雅培,说起血糖仪,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四大品牌,就像说《射雕英雄传》的武林高手时,必称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一样。但是,几年前,美国一款Nova血糖仪横空出世,随后强生悄悄退出了

科学名家故事 科学巨匠--牛顿

   辉煌放射的近代科学,是以灿烂的牛顿时代为开端的。   牛顿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在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重大,对人类和科学的

科学名家故事 科学家张民觉轶事

  原籍山西岚县的美籍华人张民觉博士(1908—1991),英文名Min-ChuehChang,是世界闻名的生殖生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生涯中,他发表了350多篇科学论文,荣获许多

科学名家故事 张衡

   在距今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我国科学史上曾升起过一颗璀灿的明星,他就是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字平子,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阳西

科学名家故事 质问大科学家

   伊沦?约里奥--居里是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妇的大女儿。她与丈夫合作在研究了核裂变现象以后,发现了人工放射物质,并第一次产生了人造同位素。伊伦对原子核物理学有重要贡献

科学名家故事 魏坤琳,“男神”科学

  刚刚过去的2013年,可谓“男神”当道。进入2014年,这股“男神”的风潮有增无减,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被公众亲切地称为Dr魏的北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魏坤琳被打造成了科学明星。他总是在观众惊呼选

科学名家故事 科学家指挥作战

   阿基米德的故乡叙拉古,夹在好战的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之间。希伦王请阿基米德为保卫家乡设计防御的武器。阿基米德看到笈笈可危的叙拉古,决心为保卫家乡竭尽全力。他先后设计、制

科学名家故事 沈括

   当代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这样评价说: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积一生之心血写出的《梦溪笔谈》,包罗万象,独有创见,被称做“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