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在中国古代,元帅和将军究竟有什么区别

Posted 将军

篇首语: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在中国古代,元帅和将军究竟有什么区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中国古代,元帅和将军究竟有什么区别

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其名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所载晋文公的“谋元帅”(即考虑中军主帅人选),晋国名将先轸在城濮之战与崤之战中屡立战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元帅头衔并有着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当时只是表示对“将帅之长”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如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邕任命其叔父宇文盛和宇文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唐李渊入关后,设有左右元帅。唐代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统帅。元帅常以皇子或亲王担任,副元帅常以有威望的大臣担任。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以前曾担任过“西讨元帅”。宋靖康时以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拒金兵;金侵宋时亦设都元帅、左右副元帅,多由亲王任职,权位极重,非定职。元代外省和边疆常设有都元帅、元帅府或分元帅府及置达鲁花赤、元帅等,为地区军事长官。元末地主武装首领多称元帅。明代在枢密院之下设诸翼元帅府,任命元帅、同知元帅等官职,统军征战。元、明两朝的元帅职权较前减轻,仅为二、三品官职。
作为高级军事统帅,“将军”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见《国语·晋语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此皆非正式官名。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置前后左右将军。秦因之。汉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汉还有“中将军”,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这些将军都是朝廷重臣,常加朝中官号,参与朝政。另外有楼船将军、材官将军、将屯将军、伏波将军等杂号将军,地位稍低,统兵征伐时临时设置,因事立名,事讫而罢。魏、晋、南朝、北魏、北齐时期,专职武官将军有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及其所领左卫将军、右卫将军、骁骑将军、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等,典掌禁军,各有职司,其余诸号将军名为朝中大臣和地方长官的加官,虽然也领军兵,但不是专职的军事统帅。其中晋朝有骠骑、车骑、卫将军,有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位从公,不开府者秩二品。三品将军秩二千石。见《晋书·职官志》。晋诸州刺史多以将军开府,都督军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多,权位不一。西魏、北周时期实行府兵制,各级府兵组织的统帅也带将军号,如柱国大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等。隋朝十二卫、唐朝十六卫等诸禁卫军都置大将军、将军,分别冠以卫号、军号,统领府兵、禁军。辽朝北面御帐官、皇族帐官、诸帐官、部族官、属国官、军官中皆置将军,参掌本部军队之政令。金朝宫中置宿置将军,领亲军,掌宫城及出行禁卫;大宗正府下设诸宗室将军,分治宗室事务;金章宗发兵攻宋时曾设置平南诸号将军,军还而罢。明朝镇守边防的将领挂将军印。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明朝领兵出征的总兵官临时挂将军印,事毕纳印。清朝临时派遣的军事统帅授以靖逆将军、扬威将军等,班师撤回时,军队各归原建制,印信缴还。
将军的肩上是金星,元帅的肩上是国徽!各个古朝代不太一样但基本上的相同点是:元帅(或类似的职位)只是战时临时授命,负责节制该战区的全部兵力,这些兵力可能很多,也可能较少。由战斗规模决定。而将军是一种固定官职。

在中国古代,庄园与庄田有什么区别

庄园,指乡村的田园房舍;大面积的田庄。中国古代包括有住所、园林和农田的建筑组群。典型的庄园中有一幢大屋或城堡,由田地、农舍、牧场和林地所包围,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庄园都能自给自足。一些剩余的日用品可以与其他庄园作贸易以互补不足。
庄田,指古时封建皇室、贵族、官僚、地主及寺院道观所占有的以土地为主的产业。又称田庄、别业等。在开元、天宝时期,地主、官僚庄宅周围的田地不断扩大,庄田或庄园的称呼普遍使用。建中元年(780)实行两税法后,庄田成为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地主一般把庄田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租种庄田的农民,一般称为庄客、田客,他们要把收获的粮食一半以上作为地租交给地主,他们对地主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还要服一些临时的劳役,有的庄客也要从事一些手工业劳动。

古代元帅和国帅有什么区别!

你说的元帅和国帅 其实权利和地位没有差距多少。 最高领袖的支撑

在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褱宇帝这个人?

没有,这是穿越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而且虚构这名词的作者历史知识很一般。
褱宇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整个地球、整个宇宙,需要注意的是,这不光包括了人间,也包括了天上,就也是说地上的人,天上的神都在这个范围内。古代帝王再牛,也得敬天敬神,所以给自己起再牛B的名字,也不敢说自己即管天上的神也管地上的人,除非是洪秀全那样的文盲加流氓级的人物。寰宇帝的意思就是即管玉皇大帝也管如来佛祖的宇宙大帝,按字面可能上帝都归他管,所以古代没帝王会起这名的,因此也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人物。

中国古代究竟有多少状元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创始人是隋文帝、隋炀帝。如果以杜佑《通典》中始于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的说法为准,那么到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废科举为止,差不多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科举的原意是分科举士。但从唐朝起,就偏进士科,以后更只有一个进士科。进士科的第一名叫状元,这个名称也是唐朝就有的。当时到礼部参加考试的人都要投一张“状”,状元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中国科举时代究竟有多少状元(不含武状元和女状元)呢?据史籍记载,唐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
此外,辽金两代也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辽代的状元为18人,金代的状元为15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若上述状元可与唐、五代、宋、元、明、清状元同列,则中国历代状元共计552人。

中国古代军队究竟有多大

我国在夏商周时期,正规军基本都由贵族来充当,其他人只能干一些后勤之类的杂役。不过在春秋末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急剧扩大,贵族兵经不住消耗,大批农民兵随之应征入伍。所以到战国时期,各大诸侯都能发动十万以上的兵力参加征战。
但全民皆兵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是常备军,这些出身农民的战士不打仗时大部分人还是要回家种地的。而为保证再次打仗时有兵可用,这些暂时回家的青壮年在农闲时也不能无事,除了维护地方治安外,也得进行军事训练,战时需要的话再度应征。
比如长平之战最后阶段时,秦王发河内郡15岁以上男子全部参战,这些人显然不全是正规秦军。其中不少应当是不在军籍,但有一定训练的民兵。
秦及之后的西汉,民间尚武之风盛行,加之全农皆兵制下的青壮年均有相当正规的军事训练。所以当时中原王朝的作战能力和潜在战争动员能力都相当强大。
漠北之战时,汉军一次即动用10万骑兵和数十万步兵,横扫了东西数千里内的匈奴军队,足见汉军强悍战力。
西汉时期,为了节省军费,还在西北边境还设立了专门的屯田兵,总数达六十万之众的屯田兵一生之中就在家门口种地或者打仗,倒是很合格的民兵。西汉是全农皆兵,而中国古代另一盛世则是全兵皆农。
唐前期兵制为府兵制,府兵平时为折冲府登记在册的部分农民,上番赴役者执行任务,而平时在家的则军训种地两不误,有些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的性质。
唐前期攻灭东西突厥诸战皆以府兵为主力。府兵制奔溃之后,唐中央军和边军开始用募兵制招募士兵。
在地方上则出现了专门的民兵组织——团结兵。团结兵这种比较专职的民兵一直演变成了宋代的乡兵。宋朝当时耗巨资供养了上百万的禁军和厢军,然而对外作战屡战屡败,很多时候不得不依靠边境民兵的自发抵抗才能抵御辽夏进攻。因此到王安石变法时实行保甲法来发动民间武装,当时登记在册的民兵曾多达693万人。
虽然后来变法被废,但保甲制度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依附于保甲制度的丁壮或者民兵也一直延续了下来。
当然,中国古代最牛的民兵还是要到清代才出现。我们知道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时所倚重的是集军事、生产于一身的八旗军,在建州女真尚弱小时期,八旗兵丁便可视为某种民兵。
只不过后来随着后金政权的完善,八旗制度不断充实和改变,八旗军也脱离生产,摇身一变成为了后来的国家正规军。清代正规军分为八旗军和绿营军,前者员额大约20万,后者约60万。在清中前期,清军作战主要是这两支军队来进行的。
不过到了清朝后期,这两支军队腐化堕落,不堪一战,镇压太平军这样的任务不得不倚重地方的民兵武装——团练。团练武装之中,大名鼎鼎的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湘军和淮军。
湘军由曾国藩于1854年集合湖南团练1.7万人编成,鼎盛时期拥有12万人。湘军游离于正规军编制体系之外,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1汉代虎贲军
2三国魏虎豹骑
3唐代玄甲军
4宋岳家军
5明戚家军
6明俞家军
7明车军
8明辽东铁骑+关宁铁骑
9明朝鲜李舜臣的水军

中国古代究竟有多发达

第一,中华自古以来就是重文轻理的文化氛围占学术界主导地位,匠人的身份常被看不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儒家统治的天下愈到后期愈加严重。第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不同,提出早的人文科学未必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落后,而自然科学的东西一般情况下是逐步前进的,即越古老的技术越落后,中华古代曾有过辉煌的科学技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辉煌已经过去。第三,西方的科学技术的发达主要是工业革命以后,这一时期中华社会愈加腐朽,十三世纪以后开始落后于西方,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华的兼并和军阀割据使得自然科学的发展几乎停滞。

陆军学说究竟有什么区别

1.决战计划-静态作战为主。
1.1.优势火力-士气组织均衡,后期机械化加成。混编防御和机械化进攻各有进攻或防御的加成。
1.2.堑壕战
1.2.1渗透-高士气夜战,纯步兵。
1.2.2战役阶段论-高组织,后期机械化加成。
1.2.3突破-均衡,但很烧人力。
2.机动学说-动态作战为主,另外有伞兵额外加成。
2.1.闪电战-高组织低士气。
2.2.人海-大纵深-低组织高士气。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元帅和将军有什么区别

元帅和将军有什么区别一、国际上,每个国家元帅与将军设置并无统一标准1、在一个国家内,大元帅、元帅的军衔级别肯定是高于将军,例如55年我军初次授衔,朱德等十位前辈是元帅衔,而粟裕、罗瑞卿等是大将衔,大将

知识大全 元帅与将军的区别有多大

元帅与将军的区别有多大元帅,用以表示最高军衔,始于16世纪的法国军队。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一词源自上古德意志文“马”和“仆人”,在最早的时候,元帅是宫廷里管理国王马窖

知识大全 是哪个级别 古代将军和元帅谁的官大

是哪个级别古代将军和元帅谁的官大肯定是元帅最大,其次是将军。元帅相当于现在的总司令。元为首脑的意思,帅为最高的意思。意味最高的首脑。当然,元帅虽然官大,但是任何一场战争,将军起到的作用可不会比元帅小。

知识大全 在中国,被授予元帅和将军的军衔的人应该具有哪些条件

在中国,被授予元帅和将军的军衔的人应该具有哪些条件?元帅标准:元帅军衔的评定标准有这么几个条件。1、革命根据地参与创建者;2、红军时期军团(或者军)级领导职务;3、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师级和新四军军级、

知识大全 元帅和大将的肩章区别在哪里?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元帅和大将的肩章区别在哪里?谢谢了,大神帮忙啊在中国的历史上只出现过10大元帅和10大将!大将的肩章和其它将军的一样,只是多了一颗星星,元帅的就是把星星换成了国微!G5和G4的区别在哪里?谢谢了,大神

知识大全 元帅和将军哪个大

元帅和将军哪个大两个称呼不是同一时期。首先,“大将军”和“大将”不同,“大将军”是具体的职位,大将军的称谓始于汉武帝,是设立大司马前全军最高官职。而"元帅"不是古代军衔系列中的一级,大将死后或生前偶尔

知识大全 军长、元帅、将军,在我国有何异同

军长、元帅、将军,在我国有何异同? 军长(armycorpsmander)jūnzhǎng:军队中一个军(中国现称为集团军)的最高军事领导人。一个军通常有三万多人(中国现为一万多人)。军长一职一般由中

知识大全 谁能提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元帅及将军(少将以上)名单

谁能提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元帅及将军(少将以上)名单?元帅和大将各10人。上将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中将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少将802人,1956年和

知识大全 1955年授军衔元帅和大将肩上有什么不同

1955年授军衔元帅和大将肩上有什么不同元帅肩章是一颗星和国徽大将肩章是四颗星元帅和将军有什么不同?元帅下面是将军。首先元帅和将军是军衔,司令是职务。中国在建国初期,设十大元帅、十大将,是功勋军衔,也

知识大全 新中国成立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姓名

新中国成立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姓名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大将: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