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2018年处暑时间、由来及习俗

Posted 节气

篇首语:每个牛逼的人,都有一段苦逼的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2018年处暑时间、由来及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2018年处暑时间:北京时间8月23日12时9分迎来“处暑”节气。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标志性节气,天气由热转凉。“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

处暑的习俗

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就有开鬼门的仪式,一直要到月底关鬼门才结束,在这期间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上一座灯盏或者是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它自由的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一个大好时节,每年处暑节气,在浙江省沿海一带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开渔节时候,原本帆樯林立、千舸锚泊的静态海面,瞬间成为机器轰鸣、汽笛长鸣、百舸齐发的活跃场景。开渔节的主要内容有千家万户挂渔灯、千舟竞发仪式、文艺晚会专场、海岛旅游、特色产品展销、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

处暑的食俗

1、鸭子

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据悉,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如果没有空,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萝卜老鸭煲”或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杭州人习惯将鸭子分为老鸭儿、嫩鸭儿、呆大鸭儿,就营养来说,老鸭瘦肉多,水分含量少,相对口味和营养都会好一点,适合煲汤解暑气,而肉鸭则多用来做烤鸭、酱鸭等。

2、龙眼

“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处暑”之后不再喝凉茶,而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少喝凉茶、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血”,要避免寒凉的食物;同时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疗不用太过刻板,并没有规定这个节气一定要吃龙眼泡稀饭,很多人平时也可以这样食用,是有益的。

3、白丸子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4、凉茶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在处暑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麦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热,还能养阴;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贝泡水饮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养肺的作用,也适合气虚的人士。不过,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5、酸梅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处暑的由来与习俗

养生之道网导读:处暑的由来与习俗是怎样的呢?处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处暑的到来,代表着炎热的夏季就要过去了,而瓜果累累的凉爽秋季就要到来。那么处暑的由来与习俗是怎样的呢?处暑节气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之一,

知识大全 处暑的由来和习俗

处暑节气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清爽的秋季即将到来,但是关于处暑的来历,主要是与古代的农作物有关,处暑时也是古代人祭祖迎秋的时候。处暑的由来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

知识大全 2018年“九九重阳节”由来与习俗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

知识大全 2018年3月18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与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

知识大全 七夕节是几月几号 七夕节的由来、习俗及传统美食

七夕是汉族人们比较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传说每逢到了农历的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就会在鹊桥中相会,因此也被称为情人节。那么2018年七夕节是几月几号呢?七夕节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传统习俗?2018年七夕节是

知识大全 小满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节气,它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2018年小满节气的时间为5月21日。小满的由来小

知识大全 小寒节气的由来与传统习俗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那么关于小寒的由来是什么?小寒有哪些传统习俗?小寒的来历与习俗你了解多少?  小寒的由来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

知识大全 2018年龙抬头是哪天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龙抬头节又称春龙节、春花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那么2018年二月二龙抬头是几月几号?2018年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2018龙抬头是几月几日2018年03月18

知识大全 龙眼配稀饭、吃糯米丸

处暑是秋季的节气,福州处暑的习俗多多,有吃龙眼配稀饭、吃糯米丸等习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福州处暑的习俗,你不妨来看看这些习俗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福州处暑的习俗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

知识大全 2018年哪天立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立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立春节。人们将立春当成一个节日来庆贺,到了立春时节,各地还有“咬春”、“打春”等多样的习俗。2018年立春是几月几日呢?立春的由来是什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