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正月十四有什么习俗

Posted

篇首语:愁人苦夜长,志士惜日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正月十四有什么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正月十四,是元宵节的前一天,民间习俗多多,那么你了解正月十四习俗有哪些吗?正月十四习俗有拜临水娘娘、吃麦流、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等,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正月十四习俗

1、拜临水娘娘

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2、吃麦流

农历正月十四夜,每逢此日晚餐,宁海城乡家家户户都要吃麦流。麦流即是将菜叶、香干丝、虾皮、番薯粉面丝放一道烧熟,然后把麦粉放下搅拌,成为薄薄的糊状,就叫“麦流”。为什么宁海正月十四夜要吃麦流呢?据说这与戚继光抗倭寇有关。

3、喝亮眼汤

新昌有正月十四喝亮眼汤的习俗。民间有个说法,这十四夜亮眼汤一喝,就说明春节也过得差不多了,大家得开始振作精神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亮眼汤是碗青菜麻糍汤。将麻糍切成小手指般大小的一条条,然后将洗净的青菜合二为一,下锅煮熟,放入适量的食盐、酱油,挑上一撮熬熟的猪油,就成了民间传统的亮眼汤。

4、吃“糊辣羹”

象山正月十四闹元宵,有吃“糊辣羹”这一习俗。当天,小孩们自带碗筷,串街走巷,挨门挨户吃糊辣羹,说一声:“吃发财羹啦!”主人不分熟人或陌生人,每人一瓢。“糊辣羹”是用牡砺、虾仁、鱼肉、蛏肉等为主料,加上切成粒的精肉、芋艿、萝卜、蛋、香肠、菜丝等做成熟食后混合在炒烩最后加水勾芡而成。据说小孩串的门越多,吃的越多,越会聪明。讨糊辣的人越多,主人越会发财。

5、试花灯

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宵节,民间和朝廷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成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至于市面上卖灯笼的小贩,早就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准备贩卖,成为“灯市”。

6、食糟羹

在台州,元宵节为正月十四,其节日气氛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和内涵,台州元宵夜吃糟羹更是在全国独一无二。糟羹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也很独特。据清《台州外书》载:元宵时,“以肉、菜和粉,杂荠、笋为羹,以多为贵,谓之吃糟羹。”常以芥菜、肉丝、猪耳朵、猪尾巴、豆面、冬笋、香菇、木耳、豆腐干、油泡、川豆板、芋头等时令蔬菜,切成丁状或末状,在锅里烧熟,加水烧开,再用米粉调水,倒入锅中搅匀,烧成糊状即成。古时,曾用酒糟调和,故称“糟羹”。

7、伏羲诞辰日

甘肃天水一带,称伏羲为人宗爷,以正月十四日为人宗爷诞辰日,这天要举行祭祀活动。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祭品,祭品有宰杀好的整猪、整羊以及水果和其他食品。院内古柏树上,贴满了小小的红纸人。子时一到,开始读祭文,回顾祖宗的功德,述说现在的美好生活。之后进行朝拜,给人宗爷唱戏,耍社火,祈愿保佑岁岁平安,人寿年丰。祭祀后,供品要分给朝拜者,意为祖先赐给了食物。

8、守财神

从正月十四这天下午起,从刚刚学步的娃娃到十二三岁的儿童,手里都捏着一根线,拉着毛兔灯,牵着大人的手,满街地跑,蜡烛点在兔肚子上,把白兔照得通体透亮。此时家家户户的每一间屋子里都点起蜡烛,俗称“间间迎”,以此表示迎接财神。同时,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点“长夜灯”,从傍晚一直亮到第二天早上。

9、偷青

客家人自古有正月十四“偷青”的习俗,叫做“偷青节”,正月十四这天夜里,青年男女三五结伴,乘夜幕掩护到别家菜地里“偷青”。葱、蒜、萝卜、麦菜、生菜都是他们的目标,“偷菜”预示着把一年的好运气都“偷”回了家。如果不小心被主人发现了,挨了一顿骂,更是一种好运气。

10、走大桥

正月十四走十桥,是舟山海岛相沿至今的习俗。传说这天走遍、拜遍十座桥后,能渡过厄运,丢掉百病,出入平安。

11、卜紫姑

卜紫姑,又称邀紫姑或邀厕姑,在浙江定海县,正月十四日夜里,妇女在家邀厕姑,来占卜丰歉吉凶及杂事。具体做法是:“以箸一插溲箕前,围绉帕于箕缘,二童舁之至厕,口中祝告,稍候而返。案上设香烛、果饵,布米于上,二童左右各以指悬,掀之,随箕自动,动则曰姑至矣。卜竣,送神回。”

12、卜流花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正月初四有什么禁忌 正月初四吃什么食物

正月初四这一天里有很多的习俗,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还有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正月初四有什么禁忌讲究忌出远门忌出远门,这一天是民间习俗接神日,迎接众神明、灶王爷与

知识大全 腊月二十四有哪些习俗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之后的第一天,各个地方都有扫尘的活动,早在我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就有过记载,春节扫尘习俗早在尧舜禹时期就有过这项活动,因为尘谐音陈,所以扫尘又有扫陈,除陈创新之意。腊月二十四习俗之

知识大全 正月十四习俗与禁忌

正月十四习俗与禁忌有哪些?在中国传统的习俗里,正月十四的习俗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到了正月十四,春节基本已经过去了,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过后,年就宣告结束了。正月十四习俗

知识大全 正月十三的8个习俗

  农历正月十三的时候,虽然春节已经过了好几天,但按照民间的风俗习惯,过年还不算结束,同时正月十五元宵也近在眼前了,所以依然是一个充满喜庆的日子。那么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正月十三的八大习俗。  灯

知识大全 正月十三有哪些习俗

  正月十三习俗:灶下点灯试点元宵节花灯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

知识大全 正月初四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大年初四,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

知识大全 正月初三祝寿习俗的由来

仙游正月初三祝寿的由来仙游有个与别地不同的做寿风俗,这就是老人年龄满“十”那一年,不管是哪月哪日出生的,做(祝)寿的日子一般都在当年的正月初三举行,其由来起因说是与九鲤湖仙梦有关。据说,一位秀才的母亲

知识大全 扬州元宵的习俗

  扬州元宵习俗1:灯会  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扬州元宵节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那万众欢欣的各色彩灯。元宵灯会,前后有五天,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  扬州花灯有声誉、又有市场,一批优秀的制灯艺人也就在扬州应

知识大全 元宵节的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

知识大全 鬼节习俗大全,各地鬼节习俗汇总

鬼节习俗阴历七月十五是“鬼节”。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中国岁时节令有“三元”之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