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麦的白秆病?

Posted 小麦

篇首语: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小麦的白秆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据了解,小麦白秆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茎秆,有两种症状类型。一是局部斑点型。病初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草黄色病斑,四周褐色,后期叶鞘上出现方形角斑,中间灰白色,四周褐色,茎秆上也会出现褐色条斑。二是系统性条斑型。病初叶片基部出现与叶脉平行的水渍状条斑,暗褐色,以后向叶尖扩展,并变成草黄色,病斑边缘色深,呈黄褐色或褐色,条斑愈合后叶片干枯;叶鞘上的条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一般从茎节扩展至叶片基部,轻时出现1~2条灰褐色或黄褐色条斑,严重时叶鞘枯黄;茎秆上的条斑多出现在穗颈节处,少数出现在穗颈节以下1~2节,症状与叶鞘上的相似。上述季林寄来的病株,症状与局部斑点型白秆病极为相似。
小麦白秆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和越夏。病残体翻入土中后,上面携带的病菌只能存活2个月。病菌生长温度为0~20摄氏度,最适为15摄氏度,25摄氏度时生长受抑。小麦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并释放,然后侵入其他植株,使病害扩展蔓延。该病流行程度与种子带菌率高低、小麦品种抗病性、开花至灌浆期温湿度高低及田间小气候有关。该病多在四川北部、青海、甘肃及西藏等高寒麦区发生,背阴麦田、温度偏低、湿度偏大时发病重。青藏高原7~8月多雨、气温偏低,该病易流行。

相关参考

什么是小麦白秆病?

据了解,小麦白秆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茎秆,有两种症状类型。一是局部斑点型。病初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草黄色病斑,四周褐色,后期叶鞘上出现方形角斑,中间灰白色,四周褐色,茎秆上也会出

什么是小麦白秆病?

据了解,小麦白秆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茎秆,有两种症状类型。一是局部斑点型。病初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草黄色病斑,四周褐色,后期叶鞘上出现方形角斑,中间灰白色,四周褐色,茎秆上也会出

药剂拌种预防条锈病事半功倍

小麦药剂拌种是一种高效防病技术。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小麦播种时采用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可有效控制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白秆病等多种小麦病害,具有一药多效、事半

药剂拌种预防条锈病事半功倍

小麦药剂拌种是一种高效防病技术。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小麦播种时采用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可有效控制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白秆病等多种小麦病害,具有一药多效、事半

玉米空秆病的发病原因

先天不育型空秆又称“公玉米”,产生的原因是种子内在问题。如种子生理机制衰退、新陈代谢失调、输导组织受障碍,致茎秆中的养分不能输送给果穗,幼穗腋芽因缺乏营养物质而不发育,但雄穗正常。不捻穗型空秆是指植株

玉米空秆病的发病原因

先天不育型空秆又称“公玉米”,产生的原因是种子内在问题。如种子生理机制衰退、新陈代谢失调、输导组织受障碍,致茎秆中的养分不能输送给果穗,幼穗腋芽因缺乏营养物质而不发育,但雄穗正常。不捻穗型空秆是指植株

玉米空秆病防治方法

玉米通常都结1—2个穗,一般一个穗的居多,但在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空秆,影响产量提高。如在河北北部和辽宁部分农田调查,空秆率12%—20%,667m2减产50kg,常见有先天不育型空秆和不稔穗型空秆。玉

玉米空秆病防治方法

玉米通常都结1—2个穗,一般一个穗的居多,但在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空秆,影响产量提高。如在河北北部和辽宁部分农田调查,空秆率12%—20%,667m2减产50kg,常见有先天不育型空秆和不稔穗型空秆。玉

玉米空秆病的防治措施

(1)在玉米品种选育或引种上,应重视和加强品种适应性研究,选用适合当地的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如北京北部山区春玉米现以掖单13为主,平原地区春玉米以农大60、沈单7为主。平原地区夏玉米以唐抗5、90—1等

玉米空秆病的主要表现症状

玉米通常都结1—2个穗,一般一个穗的居多,但在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空秆,影响产量提高。如在辽宁宽甸、阳岩、本溪、桓仁等地调查,空秆率12%—20%,667平方米减产50kg,常见有先天不育型空秆和不稔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