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灾害要谨慎防治
Posted 小麦
篇首语: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小麦吸浆虫灾害要谨慎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其幼虫常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造成秕粒、空壳,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研究员胡传玺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发布的小麦吸浆虫害预测预报,抓住关键时机进行科学防治。
黄淮大部分地区的小麦吸浆虫为麦红吸浆虫,一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由土壤深层向地面移动,当小麦露脸抽穗时羽化为成虫,在麦穗上产卵,孵化出的幼虫钻进麦穗颖壳内,咬破麦粒表皮,吸食流出的浆液,形成秕粒,导致减产。幼虫经过15天-20天便离开麦穗,掉落地面,钻入土中越夏、越冬。
蛹期是小麦吸浆虫害防治的最关键时期,一般在4月20日前。具体防治方法为: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毫升-350毫升或浆虫一灌灵乳油500毫升加水5公斤,同时喷拌细沙土25公斤均匀施用,并及时浇水。
成虫补治是控制小麦吸浆虫为害的最后一道防线,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具体防治方法为:当两手扒开麦垄一眼即可看到2头-3头成虫时开始施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毫升或菊酯类药剂每亩25毫升,兑水常量喷雾,间隔2天-3天,连喷3次-5次,下午5时以后喷洒防治效果最好。
相关参考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其幼虫常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造成秕粒、空壳,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研究员胡传玺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发布的小麦吸浆虫害预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其幼虫常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造成秕粒、空壳,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研究员胡传玺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发布的小麦吸浆虫害预
小麦吸浆虫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小麦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吸浆虫有二种,一为麦黄吸浆虫,一为麦红吸浆虫,二种吸浆虫每年都发生一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翌年当10厘米地温
小麦吸浆虫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小麦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吸浆虫有二种,一为麦黄吸浆虫,一为麦红吸浆虫,二种吸浆虫每年都发生一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翌年当10厘米地温
随着近期气温稳定回升,目前小麦生长已经进入了扬花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虫口夺粮关键时期。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的报道,黄淮海地区小麦蚜虫、吸浆虫、条锈病、纹枯病等病虫灾害开始扩展危害,发生面积
随着近期气温稳定回升,目前小麦生长已经进入了扬花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虫口夺粮关键时期。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的报道,黄淮海地区小麦蚜虫、吸浆虫、条锈病、纹枯病等病虫灾害开始扩展危害,发生面积
小麦吸浆虫主要有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最佳防治时期有蛹期和成虫期防治。 蛹期(小麦抽穗期)防治:土壤查虫时每取土样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2头蛹以上,就应该进行防治。防治方法:每亩用5%毒
小麦吸浆虫主要有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最佳防治时期有蛹期和成虫期防治。 蛹期(小麦抽穗期)防治:土壤查虫时每取土样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2头蛹以上,就应该进行防治。防治方法:每亩用5%毒
该项技术是一项植保实用技术,通过对害虫的识别、测报,抓住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时期,使用安全、高效的农药,采取有效的农业措施,控制其危害,减少小麦产量损失,提高小麦质量。核心技术内容(1)测报,小麦吸浆
该项技术是一项植保实用技术,通过对害虫的识别、测报,抓住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时期,使用安全、高效的农药,采取有效的农业措施,控制其危害,减少小麦产量损失,提高小麦质量。核心技术内容(1)测报,小麦吸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