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红叶病
Posted 菌丝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燕麦红叶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症状燕麦红叶病是我国燕麦种植区重要病害。植株染病后一般上部叶片先表现病症。叶部受害后,先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呈现紫红色或红色,逐渐向下扩展成红绿相间的条纹或斑驳,病叶变厚、变硬。后期叶片桔红色,叶鞘紫色,病株有不同程度的矮化现象,病株表现十分明显。近年该病间歇性地流行,有的年份造成很大损失。
病原:Barleyyellowdwarfvirus,简称BYDV,称大麦黄矮病毒,属病毒。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的正20面体。病叶韧皮部组织的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体直径24nm,病毒在汁液中致死温度为65―70摄氏度。可侵染燕麦、小麦、大麦、黑麦、玉米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毒只能经麦蚜传染。传毒蚜虫有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dirhodum)、玉米缢管蚜(Rhopalosiphummaidis)等。这些蚜
虫以持久性方式传毒。蚜虫获毒后10天内传毒率高,l0天后下降,20天后仅有少数个体还能传毒。病毒由蚜虫传到燕麦植株后,经过一段时间潜育即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改善栽培条件,加强管理。
(3)播种前种子用75%甲拌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浸种,用药量为1kg对水lookg喷拌燕麦种子1000kg,晾干后播种,是一项简便易行的有效防蚜措施。
[
荞麦立枯病
小麦,种植
症状荞麦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初在茎基部生红褐色凹陷斑,影响荞麦生长发育,严重时引致死亡。
病原:Rhizoctoniasolani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分为三大群,其中一群是多核的立枯丝核菌,具3个或3个以上的细胞核,菌丝较大型,直径约6―10μm,其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3―5个小梗,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4.5―5.5(μm),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在担子上形成2次担子。该菌由单一菌丝尖端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是由尖端紧密地和菌丝密集而形成菌丝结。菌丝融合群不同,在形态、病理、生理和生态方面也不完全相同。至于各融合群的致病特异性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明确。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摄氏度,最高40―42摄氏度,最低13―15摄氏度,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病菌除为害荞麦外,还可为害多种农作物。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3)提倡施用移栽灵混剂,杀菌力强,且能促进植物根系对不良条件抵抗力,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95%恶霉灵精品4000倍液。
相关参考
棉花红叶病是一种生理病害,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此病通常在初花期开始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到盛花期至结铃期发病面积扩大,病情加重。初发病时,叶片呈现暗绿色,以后逐渐变厚皱缩,发脆,叶脉间出现黄色
棉花红叶病是一种生理病害,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此病通常在初花期开始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到盛花期至结铃期发病面积扩大,病情加重。初发病时,叶片呈现暗绿色,以后逐渐变厚皱缩,发脆,叶脉间出现黄色
症状又称细菌性条纹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病斑浅褐色或红褐色,条状,沿叶脉扩展。病原:Pseudomonasstriafaciens(Elliott)StarretBurkh.=P
症状又称细菌性条纹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病斑浅褐色或红褐色,条状,沿叶脉扩展。病原:Pseudomonasstriafaciens(Elliott)StarretBurkh.=P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防治措施: 1、合理追肥,巧施棉花盖顶肥,应氮、磷、钾配合施用或进行叶面追肥。 2、加强田间管理,勤中耕,改善根系呼吸条件,促进根系发育,及时整枝打杈,摘老叶和防治病虫害。 3、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防治措施: 1、合理追肥,巧施棉花盖顶肥,应氮、磷、钾配合施用或进行叶面追肥。 2、加强田间管理,勤中耕,改善根系呼吸条件,促进根系发育,及时整枝打杈,摘老叶和防治病虫害。 3、
近期,棉区普降大到暴雨,对于久旱之后棉花来说,极易爆发红叶茎枯病。 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它从主茎生长点或果枝顶端开始发病,一般由上向下,由外向内发展。主茎枯萎致死但解剖导管无异色。根系粗短,
近期,棉区普降大到暴雨,对于久旱之后棉花来说,极易爆发红叶茎枯病。 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它从主茎生长点或果枝顶端开始发病,一般由上向下,由外向内发展。主茎枯萎致死但解剖导管无异色。根系粗短,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因氮、磷、钾均缺乏而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是棉花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各棉区时有发生。 (1)危害特点 ①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具有红叶和黄叶两种症状。病叶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发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因氮、磷、钾均缺乏而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是棉花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各棉区时有发生。 (1)危害特点 ①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具有红叶和黄叶两种症状。病叶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