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放鱼种三条措施

Posted 措施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冬放鱼种三条措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冬季水温低,鱼体结实,放养鱼种可提高成活率,提高鱼产量。搞好鱼种冬放应抓好以下三条措施: 一是清塘肥水。鱼池经过一年养殖,池底沉积大量的残渣和淤泥,不但影响水质,而且容易诱发鱼病,所以每年都要清塘,新开鱼池,清塘后可用粪肥、堆肥或发酵绿肥等培肥水质,一般每亩用量为0.5-1吨,以达到改善池底营养状况,增殖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目的。 二是合理放种。鱼种应选择体形正常,鳞片鳍条完整、体质健壮无受伤的鱼种放养。简便方法是用4%-5%的食盐水或10ppm的漂白粉,将鱼种置于其中浸泡6-10min,可以减少鱼病发生,提高成活率。鱼种投放一般是成鱼产量的五分之一;品种搭配一般是吃食鱼占70%-80%,肥水鱼占20%-30%,若水草等植物饲料丰富,可加大吃食鱼的比例。如果肥料资源充足,应加大肥水鱼的放养比例到50%。所以鱼种的规格要整齐,鲢鱼种要求12cm以上,鲤、鲫、鳊鱼种要求8cm以上为宜。 三是加强冬季管理。适当投施饵料。冬季投饵量可控制在全年投饵的1-2%。开春后,开始投喂精饲料。要定期施肥,使池水保持一定肥度。另外,如果鱼池水面,要及时敲掉,以防止鱼池内缺氧,造成鱼苗窒息而亡,造成经济损失。

相关参考

冬放鱼种的几条措施

冬季水温低,鱼体结实,放养鱼种可提高成活率,提高鱼产量。搞好鱼种冬放应抓好以下三条措施:一是清塘肥水。鱼池经过一年养殖,池底沉积大量的残渣和淤泥,不但影响水质,而且容易诱发鱼病,所以每年都要清塘,新开

冬放鱼种的几条措施

冬季水温低,鱼体结实,放养鱼种可提高成活率,提高鱼产量。搞好鱼种冬放应抓好以下三条措施:一是清塘肥水。鱼池经过一年养殖,池底沉积大量的残渣和淤泥,不但影响水质,而且容易诱发鱼病,所以每年都要清塘,新开

冬放鱼种技术措施

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投放鱼种的最佳时机。原因有三:  一是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能力强。  二是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  三是免去

冬放鱼种技术措施

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投放鱼种的最佳时机。原因有三:  一是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能力强。  二是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  三是免去

冬放鱼种的技术措施

冬放鱼种不仅能提高成活率,还可促进早春生产,使鱼增重快、获利早,增加收入40%~50%。其主要技术措施是:一、池塘“五改”。即小改大、浅改深,死(水)改活(水),漏(水)改保(水),抢(险)改防(洪)

冬放鱼种的技术措施

冬放鱼种不仅能提高成活率,还可促进早春生产,使鱼增重快、获利早,增加收入40%~50%。其主要技术措施是:一、池塘“五改”。即小改大、浅改深,死(水)改活(水),漏(水)改保(水),抢(险)改防(洪)

高产池塘如何冬放鱼种

一、冬放鱼种要抓早放。投放鱼种时间以冬末春初为宜,冬至至雨水的春节前后为最佳季节。这段时期气温较低,鱼体结实,易于操作,感病率低。池塘冬放鱼种宜早不宜迟,及早投放可增加效益40-50%。二、冬放鱼种要

高产池塘如何冬放鱼种

一、冬放鱼种要抓早放。投放鱼种时间以冬末春初为宜,冬至至雨水的春节前后为最佳季节。这段时期气温较低,鱼体结实,易于操作,感病率低。池塘冬放鱼种宜早不宜迟,及早投放可增加效益40-50%。二、冬放鱼种要

冬季投放鱼种管理技术措施

根据陆良县水产养殖的实际,我县通常选择冬放。冬季投放鱼种主要优点有:一是气温较低,便于鱼种运输,鱼种受伤率低,放养成活率高;二是冬季鱼种数量充足,选择余地大,价格低廉,鱼种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三是可以使

冬季投放鱼种管理技术措施

根据陆良县水产养殖的实际,我县通常选择冬放。冬季投放鱼种主要优点有:一是气温较低,便于鱼种运输,鱼种受伤率低,放养成活率高;二是冬季鱼种数量充足,选择余地大,价格低廉,鱼种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三是可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