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

Posted 外感

篇首语: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恶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即怕冷、畏寒之意。恶寒的症状,在外感表证或阳虚里证都可出现。外感恶寒,是因风寒在表,必兼有发热、头痛、脉浮等表证;阳虚恶寒,是内脏虚寒,阳气不足,必见身冷、脉沉等里寒证。此外,还有里热盛而外现假寒的,虽有恶寒、手足冰冷的症状,但患者口渴、呼吸气粗、便秘、溺赤、脉多滑实。

相关参考

洒淅恶寒

形容病人恶风寒时好象被冷水喷洒在身上,或被雨水所淋的感觉。

寒热应如何问诊?

寒热,即恶寒发热,是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所谓恶寒,是病人的主观感觉,常见于外感性疾患的表证阶段。这种恶寒的特点是加衣、盖被、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而畏寒和恶寒概念不同,多见于内伤杂病,患者感到怕冷,

常见的寒热表现有哪几种?其病机和临床意义如何?

常见的寒热症状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四种类型。  所谓发热恶寒同时并见,是指患者发热的同时又感到恶寒,恶寒的同时又见发热,或手摸额部感到灼手,或试表时体温升高。有的一开始只有恶寒,全

寒热往来

指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作的情况。这是少阳病正邪相争所出现的热型。

寒栗鼓颔

简称“鼓栗”,或“振栗”。寒栗指因恶寒而发抖,也叫“战栗”。鼓颔是形容恶寒时全身发抖,上下齿不断地叩击的样子。温疫或疟疾患者的恶寒,往往出现这种症状。

苦寒清气

是用苦寒药清气分之热。如春温初起,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骨节疼痛,口渴汗少,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用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

透邪(达邪)

热性病初起出现风热表证(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口渴、舌苔薄白、脉浮数等症),采用辛凉解表一类治法,使病耶往外透达。

轻剂

体可去实,如麻黄、葛根之类。指风邪在表,形成实证,须用轻开肌表以去风邪的方药。例如发热恶寒,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痛,口不渴,无汗而喘,脉浮紧,用“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又如身热,不恶寒,但

风寒束肺

指风寒外邪侵攻于肺。主要症状有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咳嗽,咯痰清稀,头痛,恶寒,微热,无汗,或只觉恶寒而无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相当于风寒感冒。

坏病

指伤寒病因治疗错误,病情变坏。由于身体的强弱、发病的新久及误治程度的轻重等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变证。例如误用汗法,有汗出不止、心下和脐下悸动等症。滥用吐法,出现饥而不能食、或朝食暮吐、或当恶寒而不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