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因寒用

Posted 知母

篇首语: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寒因寒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反治法之一。指治疗内真热而外假寒的方法。病的实质是真热,而表现出假寒的现象,亦即内真热而外假寒,须用寒凉药治疗。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煎汤热服。因寒是假象,而热是病的实质,故仍须用寒药来解决。以上二条,《素问.至真要大论》原作“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后人与“寒因寒用”、“通因通用”联系起来看,改为“热因热用”、“寒因寒用”,今从之。

相关参考

反佐与反治有什么不同?

两者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1)反治属于治疗方法范畴,又称从治法。包括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等内容,主要用于病情复杂,症状与本质不一致,出现假象,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治疗则应从本

寒者热之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证属于寒的,用温热性药物治疗。寒证有表寒,里寒等不同。治表寒用“辛温解表”或其它温散表寒等方法;治里寒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方法。

寒凝气滞

指身体某一部位因寒邪凝聚,出现气滞疼痛的病变。寒是阴邪,它的性质是凝滞而收缩,易伤阳气,人体的血气是喜温而畏寒,寒则气的流通受阻,血脉凝滞,而产生痉挛疼痛的症状。

心疝

古病名。见《素问.脉要精微论》等。是因寒邪侵犯心经而致的一种急性痛证。症见下腹有形块突起,气上冲胸,心暴痛,脉弦急。

导症囊

导症囊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导症囊的基本资料导症囊(《重庆堂随笔》卷上)处方川椒1两,皂角1两,细辛1两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血因寒阻,凝结成症。用法用量以三角囊大如指者,长2寸,盛药纳

阴盛格阳

指体内阴寒过盛,把阳气格拒于外,出现内真寒而外假热的证候,或简称“格阳”。临床常见某些寒证,因寒到了极点,阴盛于内,反而肌表出现浮热(稍按则不热)、口渴、手足躁动不安、脉洪大等假热症状。但病人身虽热,

上实下虚

指邪气实于上、正气虚于下的证候。上和下是相对而言。如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复感寒邪,一方面有腹痛、大便溏、肢冷等下虚证;另一方面因寒邪外束肺卫,也可出现恶寒、头项痛、喘咳等相对属于上的表实证。通常指肝肾

真寒假热

是阴证似阳的一种症状。病本属寒证,因寒到了极点,出现身热,面色浮红、口渴.手足躁扰不宁、脉洪大等假热现象。假热的辨证要点是:患者身虽熟,但喜用衣被覆盖;口虽渴而饮不多;手足虽躁扰,但神志安静;苔虽黑但

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4条,相关中药材15味。方歌有云: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降逆止呃兼温补,胸满呃逆宜煎尝。丁香柿蒂汤的基本资料丁香柿蒂汤(《寿世保元》卷三)处方人参2钱,白茯苓2

如何辨治寒热夹杂型十二指肠溃疡

寒热夹杂型十二指肠溃疡多因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证见胸脘痞满,胃脘疼痛,有灼热感,恶心呕吐,怕食生冷,口干口苦,不思饮食,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出现上述症状的主要病机是: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