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知识 气温的季节变化

Posted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能源知识 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球上的天气并不完全受太阳条件所支配,还受到地球自身特点的影响。一方面,地球除了绕太阳公转9.66亿公里外,还以大约每小时1,690公里(在赤道)的速度,绕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这种自转,决定了地球上的风和洋流的盛行方向,对天气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地球相对于它的绕日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倾斜角是23.5度。地球的这种斜着身子旋转的特点,使日光照射到地球上任一地点的角度是有变化的,这也恰好说明了四季形成的真正原因。

  有趣的是,地球上最宜人的时候并不在春分和秋分,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天气也不出现在夏至和冬至。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加热地面、海洋和大气均需要时间,大气的冷却同样需要时间。这与地面附近气温的昼夜变化类似。一年时间内入射短波辐射能量,在夏至时最大,在冬至时最小;射出长波辐射能量在夏至后一个月达最大,冬至后一个月达最小。所以气温也在夏至和冬至后一个月达到最高和最低。同样,一年内入射辐射能量在春分和秋分时达到全年的平均值。射出辐射在春分和秋分后一个月达到全年的平均值,所以春分和秋分后一个月,那时的气温是全年中最宜人的。

  上面所讲的射出辐射,是就陆地而言,或者说就地球上某一块大陆的中部而言。如果是海洋、岛上、沿海地区,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海上,一年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不是出现在夏至和冬至后一个月,而是出现在夏至和冬至后两个月,即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其实,一天之内也有这个问题,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不是出现在下午3点钟和清晨,而是出现在更晚一些的时候。为什么?因为入射的太阳辐射穿透固体表面的能力,远不如穿透水层的能力强。深度在200米以内的水层,水温变化直接与入射的太阳辐射有关,只有超过200米深度才不明显。另一原因是,陆地的热容量远不如海洋的热容量大。
 

相关参考

能源知识 全球变暖,亦是能源利用方面所造成的后果之一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气候变化史发现,全球气温正在逐步升高,特别是近一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更为明显。19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为14.5℃,目前已达15℃。若按

能源知识 全球气温分布

  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基本上呈水平方向分布。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纬度、地表性质和海拔高度。  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反映了太阳辐射量的不同。除热带之外,随着纬度的增高,气温就下降。  海拔高

能源知识 陆地和海洋对气温的调节

  性质不同的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除了都向大气射出长波辐射外,还以不同的热量传输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例如,海洋和大陆,它们都有向大气输送热量的途径。  热量传输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春季如何预防鱼鳞病

我们都知道鱼鳞病的病情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干燥的季节,症状越明显。春季气温变化大而且气候干燥,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春季该怎样预防鱼鳞病。第一,春季气温变化大,换装时要多留心天气,注意保暖,避

春季如何预防鱼鳞病

我们都知道鱼鳞病的病情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干燥的季节,症状越明显。春季气温变化大而且气候干燥,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春季该怎样预防鱼鳞病。第一,春季气温变化大,换装时要多留心天气,注意保暖,避

皮肤病与季节性变化存在关系

秋冬季节是皮肤病发病最为频繁的季节,皮肤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病状,秋冬季节天气较严寒和干燥,很多皮肤问题也接踵而至。很多疾病都与外界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皮肤问题的季节性研究很早就有了,中医学理论对人体

皮肤病与季节性变化存在关系

秋冬季节是皮肤病发病最为频繁的季节,皮肤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病状,秋冬季节天气较严寒和干燥,很多皮肤问题也接踵而至。很多疾病都与外界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皮肤问题的季节性研究很早就有了,中医学理论对人体

鱼类生长不同季节投饵率变化

五河县地处淮北地区冬春季节,气温水温较低,鱼类基本上不吃食,可以不投饵。但是,在无风的晴天,当水温升高到15℃时,应及时投喂适量饵料,这就是早开食的投喂原则。谷雨季节(4月中下旬),水温逐渐升高,鱼类

鱼类生长不同季节投饵率变化

五河县地处淮北地区冬春季节,气温水温较低,鱼类基本上不吃食,可以不投饵。但是,在无风的晴天,当水温升高到15℃时,应及时投喂适量饵料,这就是早开食的投喂原则。谷雨季节(4月中下旬),水温逐渐升高,鱼类

能源知识 平流层

  对流层顶以上到55公里左右为平流层。在对流层底部,有一个约有几公里厚的温度大致相同的区域,到了25公里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到55公里气温上升至3℃。平流层曾有同温层之称,且以前一直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