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黄芩的处方(四十四)

Posted 处方

篇首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黄芩的处方(四十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虎睛丸

处方虎睛1对(酒浸,炙微黄),茯神1两,龙齿1两,石膏1两,防风1两(去芦头),黄芩1两,秦艽1两(去苗),川升麻1两,汉防己1两,铁粉1两(细研),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防葵1两,独活1两,远志3分(去心),白鲜皮3分,鬼臼3分,细辛3分,银箔50片(细研),金箔50片(细研),天雄3分(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芎䓖3分,麝香半两(细研),露蜂房半两(微炒),牛黄半两(细研),蛇蜕皮10条(烧灰)。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癫,口眼开张,多吐白沫,或作恶声,恍惚虚悸。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薄荷汤下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2、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半两,黄芩半两,人参半两,黄耆半两,葳蕤半两,麦门冬半两,甘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烦躁,体热疼痛,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

处方3、鸡子汤

处方甘遂7铢,甘草(炙)5钱,黄芩5钱。

功能主治小儿6-7岁,心腹坚痞,时时寒热如疟,服紫丸60日吐下,痞仍坚者。

用法用量以水2升半,鸡子1枚,少扣开出白,投水中熟搅,吹去滓,纳药煮取1升,随儿大小,可下数合。药无毒,下痞未尽,更合。若坚实多者,加芒消、细辛各1两。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七引《肘后方》

处方4、和解宣化汤

处方银柴胡(水炒)3g,远志3g,炙鳖甲9g,甜杏仁9g,象贝母9g,炒谷芽9g,炒麦芽9g,竹沥6g,半夏6g,紫菀6g,黄芩(酒炒)4.5g,知母(酒炒)4.5g,橘红4.5g,生薏苡仁12g。

功能主治和解宣化,凉营退热。主阴虚潮热,缠绵不愈,或肺痨发热,口苦,咳嗽有痰,胃纳不香。

用法用量若咳嗽重,加紫菀6g、炙枇杷叶9g。

摘录方出《程门雪医案》,名见《古今名方》

处方5、芦根汤

处方芦根1两,知母(焙)1两半,栝楼根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阳毒,伤寒5-6日以上,但胸中烦热,干呕躁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6、连翘饮

处方连翘2两,防风(去叉)2两,玄参2两,白芍药2两,荠苨2两,黄芩(去黑心)2两,桑根白皮(锉,炒)2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桔梗(锉,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黄耆(锉)4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排脓。主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7、苦参丸

处方苦参1斤,防风1两,荆芥1两,羌活1两,当归1两,川芎1两,赤芍1两,金银花1两,独活1两,连翘1两,黄芩1两,黄连1两,栀子1两,滑石1两,白术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疠风,手足麻木,毛落眉脱,满身癞疹,瘙痒成疮。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苦参酒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九

处方8、百花丸

处方防风1两半,人参1两半,苁蓉1两半,干地黄1两半,羚羊角1两半,麦冬1两半,天门冬1两半,芍药20铢,独活20铢,干姜20铢,白术20铢,丹参20铢,山茱萸20铢,甘草20铢,茯神20铢,升麻20铢,黄耆20铢,菊花20铢,地骨皮20铢,石斛20铢,牛膝20铢,五加皮20铢,薯蓣20铢,秦艽1两,芎䓖1两,桂心1两,防己1两,生姜1两,黄芩1两,附子18铢,石膏3两,寒水石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风后虚热翕翕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蜜汤送下,日3次。稍加至30丸。

注意忌油、面、蒜、生冷、酢滑,及猪、羊、鸡、鱼等肉。

摘录《医部全录》卷二二一

处方9、妇科金丹

处方元胡4斤(醋制),生黄耆4斤,人参4斤(去芦),生阿胶4斤,白薇4斤,生白芍4斤,甘草4斤,茯苓4斤(去皮),制没药4斤,当归4斤,黄柏4斤,生鹿角4斤(洗净),制松香2斤,制乳香1斤,杜仲炭(盐炒)2斤,故纸(盐炒)1斤,益母膏10斤,锁阳1斤,小茴香(盐炒)8两,菟丝子1斤,血余炭8两,艾炭8两,红白鸡冠花2斤(以上用黄酒100斤,装入罐,或不生锈的桶内,将罐口封固,隔水蒸煮,至酒尽为度),生山药4斤,川芎4斤,丹皮4斤,熟地4斤,白芷4斤,白术4斤(麸炒),藁本4斤,黄芩4斤,红花1斤,陈皮6斤,砂仁4斤,广木香1斤,续断1斤,青蒿1斤,肉桂1斤(去粗皮),苏叶1斤,益母草15斤,煅赤石脂4斤(以上轧成粗末)。

制法共和一起,拌匀晒干,研为细粉,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调经活血。主体虚血少,月经不调,经期不准,腰酸背痛,肚腹疼痛,饮食不化,呕逆恶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每丸3钱重,蜡皮或蜡纸筒封固,每次服1丸,白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10、白鲜皮散

处方白鲜皮1两,栀子仁3分,麦门冬3分(去心,焙),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郁金3分,黄芩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铅霜1分(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入铅霜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热病,心神烦躁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11、安胎和气饮

处方黄芩、熟地、当归、川芎、白芍、人参、甘草、砂仁、陈皮、苏叶、煨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和胎气。

用法用量同煎。怀胎5-6个月可服数剂。

摘录《一盘珠》卷六

处方12、连翘饮子

处方连翘、当归、菊花、蔓荆子、甘草、柴胡、升麻、黄芩、黄耆、防风、羌活、生地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目中恶翳与大眦隐涩小眦紧,久视昏花,近风有泪。

用法用量食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13、钓藤饮

处方钓藤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犀角(镑)半两,石膏(碎)1两,龙齿1两,升麻3分,甘草(炙,锉)3分,竹叶40片。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痫疾。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作“钩藤饮”。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人卫本)

处方14、降火汤

处方苍术1钱,淡竹1钱,全归1钱5分,黄芩1钱5分,陈皮1钱5分,厚朴1钱5分,槟榔1钱5分,木通1钱5分,腹皮1钱5分,明粉2钱,大黄2钱,甘草3分。

功能主治酒病头痛口渴,大小便不利,脉洪弦,火毒流注脏腑,宜下者。

摘录《点点经》卷一

处方15、石膏汤

别名三黄石膏汤

处方石膏2两,黄连2两,黄柏2两,黄芩2两,香豉1升(绵裹),栀子10枚(擘),麻黄3两(去节)。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伤寒病己8-9日,邪攻内而表未解,三焦热,其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或时呼呻,体犹沉重拘挛;伤寒发汗或下或误吐后,谵语不休,昼夜喘息,鼻中屡衄而疾势不解,身目如发黄,狂躁欲走。

用法用量三黄石膏汤(《伤寒总病论》卷五)。

注意忌猪肉、冷水。

各家论述1.《外台》引《深师方》: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愈;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而方无表里疗者,意思以三黄汤以救其内,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汤。2.《医方集解》:此足太阳、手少阳药也。表里之邪俱盛,欲治内则表不除,欲发表则里又急,故以黄芩泻上焦之火,黄连泻中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而以麻黄、淡豉发散表邪,石膏泻胃火,能解肌,亦表里分消之药也。

摘录《外台》卷一引《深师方》

处方16、柴胡汤

处方柴胡、黄芩、广皮、甘草、青皮、山栀、枳壳、木通、苏梗。

功能主治运气胁痛。病起于仓卒,暴发寒热,胁肋刺痛,沿门相似,或在一边,或在两边,痛之不已,胀及遍身,甚则指甲紫黑而死。此天灾流行之疫症,俗名刺肋伤寒,又名痧胀者。若少阳司政者,本方主之。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17、安体散

处方茯苓3钱,苍术2钱,荆芥2钱,防风1钱,黄芩1钱,当归5钱,蒲公英2钱,半夏1钱。

功能主治黄水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一

处方18、虎睛丸

处方虎睛1只,栀子仁2分,茯苓2分,牛黄少许,人参1分,钩藤4分,大黄4分,犀角末1分,黄芩1分,蛇蜕7寸(烧灰)。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二十四种惊痫,壮热,手脚抽掣,呕吐,夜啼,眼肿。

用法用量随年丸数,轻者1服,重者3服,空心热水送下,奶汁下亦得。

注意乳母忌一切生冷、油腻、毒物。

摘录《颅囟经》卷上

处方19、白蔹散

处方白蔹、乌头(炮)、黄芩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痈肿。

用法用量和鸡子白敷上。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五

处方20、芒消汤

处方芒消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令赤)1两,栀子仁半两,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上气,热实不解,心腹满闷,大小便不通,口燥目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早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21、栀子大青汤

处方生地5钱,升麻8分,栀子1钱半,黄芩1钱半,大青3钱,葱白3个。

功能主治妊娠伤寒,火郁不解,营阴受伤而夹湿热,故斑发青紫,胎动不安,脉数弦大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栀子清利三焦以降火热,大青解利郁热以泄斑狂,生地滋热伤之阴,条芩安热迫之胎,升麻升阳散热,葱白通阳安胎也。水煎温服,使郁热顿解,则营阴暗复,而血气融和,斑无不化,胎无不安矣。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22、赤汤

别名芍药汤

处方大黄5两,当归2两,芍药2两,黄芩2两,栝楼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人参2两,赤石脂2两,牡蛎(熬)2两,紫石英2两,麻黄(去节)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盛以韦囊。

功能主治25种痫,吐痢,寒热百病,不乳哺。

用法用量芍药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摘录《外台》卷三十五引《古今录验》

处方23、地榆散

处方地榆半两,臭椿树皮(炙)半两,狼牙半两,黄芩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血痢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中盏.煎至7分,去滓,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24、决明子散

处方决明子1两,黄连1两(去须),川升麻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玄参1两,黄芩1两,车前子半两,栀子仁半两,地肤子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眼中卒生翳膜,视物昏暗,及翳覆裹瞳仁。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25、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栝楼根1两,黄芩1两,麦门冬1两(去心),生干地黄1两,知母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中热,引饮水浆,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小麦半合,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26、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葛根1两,升麻半两,黄芩半两,芍药2两,甘草2钱半。

功能主治破伤风,大汗不止,筋挛搐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27、地丁汤

处方地丁31g,连翘12g,蒲公英31g,黄柏9g,黄芩9g,生苡仁12g,苍术12g。

功能主治脓疱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28、当归拈痛汤

别名拈痛汤、当归止痛汤

处方羌活半两,防风3钱,升麻1钱,葛根2钱,白术1钱,苍术3钱,当归身3钱,人参2钱,甘草5钱,苦参(酒浸)2钱,黄芩1钱(炒),知母3钱(酒洗),茵陈5钱(酒炒),猪芩3钱,泽泻3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拈痛汤(《兰室秘藏》卷中)、当归止痛汤(《便览》卷一)。《便览》有茯苓。

各家论述《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阳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巨。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者,乃苦以泄之也。凡酒制药,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以宣通矣。

摘录《医学启源》卷下

处方29、防风散

处方防风、防己、葛根、秦艽、当归、川芎、乌药、甘草、羌活、独活、白术、杏仁、黄芩、白芍、前胡、川断、菊花、天虫。

功能主治妊娠中风。

各家论述中风一症,男妇老少皆有之,重者中脏,轻者中腑,又次中经络。治妇人独难,以妊娠耳。二防、二活、秦、芎、根皆治风药也;风必生热,故用黄芩、白芍、甘菊以凉之;风必多痰,故用前胡、杏仁、天虫以豁之;风盛则气必喘急,故用乌药以顺之,甘草以缓之;而当归、白术、川断配以川芎,佐以黄芩、白芍,皆可以安胎也。但此方风药太多,风能胜湿,且有防己、独活直达下焦,恐伤胎气,用者审之。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30、鸡苏散

处方鸡苏叶1两,黄耆半两(锉),羚羊角屑半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刺蓟1两,茜根1两,生干地黄1两,麦门冬3分(去心),黄芩3分,当归3分,伏龙肝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吐血,心烦昏闷。

用法用量方中茜根,《准绳·类方》作“葛根”。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31、柴胡汤

处方柴胡2钱,黄芩1钱,陈皮1钱,甘草1钱,生姜1钱,大枣1枚。

功能主治瘟疫里症下后,续得盗汗,表有微邪者。内无邪热,犹未汗者。

摘录《瘟疫论》卷上

处方32、连翘散

处方连翘1两,川升麻1两,汉防己1两,黄芩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芒消1两,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犀角屑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妒乳,肿痛此热,欲结成痈。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一

处方33、地肤汤

别名地肤子汤、地肤子散

处方地肤草3两,知母2两,猪苓(去皮)2两,瞿麦2两,黄芩2两,升麻2两,通草2两,海藻1两,葵子1升,枳实2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诸淋。下焦诸结热,小便赤黄,数起出少,大痛或便血;温病后余热,及霍乱后当风,取热过度,饮酒房劳,及步行冒热,冷饮逐热,热结下焦,及乳石热动关格,少腹坚,胞胀如斗大。

用法用量地肤子汤(《千金》卷二十一)、地肤子散(《玉机微义》卷二十八引《济生》)。大小便皆闭者,加大黄3两;妇人房劳,肾中有热,小便难不利,腹满痛,脉沉细者,加猪肾1具。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地联子,《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千金》治热淋以之为君;佐以知母、黄芩、猪苓、瞿麦、通草、葵子、海藻等味,皆清热利窍之品:惟枳实、升麻,一破痰积,一分清浊,清浊分而气无阻滞,痰积破而津液宣通,乌有热结淋闭之患乎。肾中有热加猪肾者,用肾脏为逐热之内应也。

摘录《外台》卷二十七引《小品方》

处方34、利湿清热方

处方生地30g,黄芩9g,赤苓9g,泽泻9g,车前子9g(包),木通4.5g,六一散9g(包)。

功能主治利湿清热。主急性湿疹、下肢丹毒,带状疱疹,舌红、苔黄腻、脉滑者。

各家论述方中生地凉血清热;黄芩燥湿清热;赤苓、泽泻、六一散淡惨利湿,车前子、木通导湿从小便而泄。

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处方35、红蓝花散

处方红蓝花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诃黎勒皮3分,羚羊角屑3分,黄芩3分,刺蓟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吐血,心胸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下赤马通汁半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36、白鲜皮散

处方白鲜皮1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大青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热毒在心脾,狂乱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37、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白茯苓、麻黄(去节)、白芍药、黄芩、川芎、前胡、升麻、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热甚者。

用法用量葱白同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八

处方38、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茺蔚子1两,五味子1两,知母(焙)1两,桔梗(炒)1两,玄参1两,车前子1两,大黄(锉,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内障圆翳,及涩翳。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处方39、妇科补益丸

别名人参玉液金丹

处方人参2两,生地1两2钱,制香附2两6钱,山楂肉8钱4分,黄耆1两3钱,淡黄芩1两5钱,沉香1两6钱,橘红1两6钱,益母草6钱4分,甘草3两2钱,白芍1两6钱,川羌活8钱4分,阿胶2两6钱,当归2两2钱,紫丹参4两2钱,大腹皮8两4钱,杜仲2两6钱,白茯苓6两4钱,怀山药4两2钱,白术8钱4分,菟丝子3两2钱,川芎2两4钱,血余8钱4分,川续断6钱4分,枳亮1两2钱,莲子6两4钱,川厚朴1两5钱,麦冬2两5钱,砂仁2两9钱,广木香8钱4分,苏叶2两5钱,琥珀8钱4分,淡苁蓉1两2钱,蕲艾6钱4分,川贝母2两2钱,沙苑子2两2钱。

制法上为细末,以大腹皮煎汁和阿胶烊化,加炼蜜为丸,每粒潮重3钱,朱砂为衣,蜡壳封护。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调经。

用法用量每服1粒,开水和服。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

处方40、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苗)4两,大枣(去核,焙)6枚,黄芩(去心)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芍药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寒疝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41、百合散

处方川芎、赤芍药、当归、百合、生地黄、侧柏叶、荆芥、犀角、牡丹皮、黄芩、黄连、栀子、郁金、大黄。

功能主治打扑伤损,败血流入胃脘,呕黑血汁。

用法用量水煎,加童便和服。大便利者,去大黄。

摘录《准绳·疡医》卷六

处方42、地榆散

处方地榆1两,龙骨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醋石榴皮1两,黄芩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病。壮热头痛,四肢烦疼,下痢黄赤色,日夜十余行,及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43、拨云散

处方黄芩、甘草、藁本、栀子、防风、菊花、密蒙花、连翘、桔梗、薄荷、赤芍药、白蒺藜。

功能主治三焦积热、肝膈风热上攻,眼赤涩肿痛,年深有红翳于乌睛上,浓泪如红霞映日者。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44、地黄汁汤

处方地黄汁半合,黄芩3分,大黄1分,甘草(炙)1分,栀子仁2分。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除热。主少儿始满月变蒸,时患惊,欲作痫,已服紫丸,已大下热犹不折,腹满胀,目视高者。

用法用量以水8合,煮至4合,去滓,下地黄汁,每服1合,日进3服,夜1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

处方45、当归散

处方当归3分,羚羊角屑3分,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黄芩半两,赤芍药半两,远志半两(去心),独活3分,五味子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芎䓖半两,麻黄2两(去根节),秦艽3分(去苗),桂心半两,石斛半两(去根,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黄耆半两(锉),五加皮3分,石膏1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毒风亸曳,手脚不遂,身体缓弱,或风入五脏,精神恍惚,多语喜忘,有时恐怖,肢节烦疼,头眩心闷,腹满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猪、鸡、犬肉,毒鱼,滑物。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46、利气泄火汤

处方人参3钱,白术1两(土炒),甘草1钱,熟地5钱(九蒸),当归3钱(酒洗),白芍5钱(酒炒),芡实3钱(炒),黄芩2钱(酒炒)。

功能主治平其肝中之火,利腰脐之气,使气生夫血而血清其火。主妊娠多怒堕胎。

用法用量水煎服。服60剂而胎不坠矣。

各家论述此方名虽利气而实补气也。然补气而不加以泄火之品,则气旺而火不能平,必反害其气也。故加黄芩于补气之中以泄火,又有熟地、归、芍以滋肝而壮水之主,则血不燥而气得和,怒气息而火自平,不必利气而气无不利,即无往而不利矣。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处方47、当归连翘汤

处方当归、连翘、防风、黄芩、荆芥、白芷、芍药、生地、山栀、白术、人参、阿胶、地榆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加乌梅1个,大枣1个,水煎,食前服。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48、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川升麻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蔓荆子1两,石膏1两,葛根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头痛掣动。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加淡竹沥半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49、安妊进食汤

处方黄芩(条实者)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砂仁5钱。

功能主治妊妇不食,服气冲心,遍身疼痛欲死。

用法用量分4剂。水煎服。

摘录《简明医彀》卷七

处方50、防犀饮

处方防己3钱,朴消8分,犀角8分,黄芩8分,黄耆8分,升麻8分。

功能主治丹疹遍身如洒珠者。

用法用量淡竹叶15片煎服。

摘录《玉案》卷六

处方51、大青散

处方大青1两,黄芩1两,川升麻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栀子仁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咽痛口疮,烦躁头重。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6-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52、当归拈痛散

处方当归、苦参、人参、猪苓、泽泻、羌活、黄芩、苍术、白术、茵陈、葛根、升麻、防风、知母、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两足或左或右忽肿而痛者,乃湿热也,恐成脚气。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处方53、白柏丸

处方白术5钱,黄柏2钱,生地2钱,白芍2钱,黄芩2钱,地榆2钱,香附2钱。

制法上为末,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湿热下血。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54、当归贴

处方当归(1作当陆)2两,黄芩2两,黄连2两,大黄2两,莽草2两,白芷2两,白敛2两,白及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疮痈诸肿。

用法用量消胶汁稍稍和如泥,涂纸贴肿上。干则易之。

摘录《千金翼》二十三

处方55、当归汤

别名保命当归汤

处方当归身2钱,黄连(酒洗)2钱,黄芩2钱,生地黄3钱(酒洗,阴干),炙甘草3钱,柴胡1两,白芍药2钱。

功能主治补益肾水。主肝肾阴虚,风热上攻,瞳子散大,眼黑,或生翳膜。

用法用量保命当归汤(《原机启微》附录)。《原机启微》附录生地黄作熟地黄。

摘录《洁古家珍》

处方56、龙虎汤

处方柴胡1钱5分,黄芩1钱5分,半夏(姜制)7分,石膏2钱5分,黄连1钱5分,黄柏1钱2分,知母1钱(去毛),山栀仁1钱,粳米1撮。

功能主治热疟火盛,舌卷焦黑,鼻如烟煤,六脉洪数弦紧。

用法用量上锉1剂。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阳毒入深者,先以青布折叠数重,新汲水渍之,搭于心胸之上,须臾再易,如此3次,热势稍退,即服此药。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57、柏叶散

处方柏叶3两,大黄1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脏毒,脉盛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调下。

各家论述热蕴于中,不能输化,而有伤脏气,故下血紫黑,乃为脏毒焉。柏叶芳香,力能醒脾开胃,专主凉血止血;黄芩苦寒,性善宽肠清肺,专解膈热移热;大黄荡涤蕴热,以解热毒。使毒化热解,则脏气清和,而血室完固,安有下血紫黑为脏毒之患乎?此解毒之剂,为脏毒下血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处方58、防风丸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黄芩1两,茺蔚3分,玄参3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知母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斑豆疮入眼,体热心烦,少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竹叶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59、闭毒散

处方川大黄半两,玄参半两,川芒消半两,白蔹半两,射干半两,木香半两,黄芩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用鸡子白和如泥,作饼子。

功能主治眼赤肿痛。

用法用量搭在眼睑上,干即易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60、八风十二痹散

处方细辛1两,巴戟1两,黄耆1两,矾石(烧)1两,厚朴(炙)1两,白敛1两,桂心1两,黄芩1两,牡荆1两,山茱萸1两,白术1两,女萎1两,菊花1两,人参1两,天雄(炮,去皮)1两,防风1两,萆薢1两,石斛1两,蜀椒1两(汗,去目、闭口者),芎䓖半两,龙胆半两,芍药半两,苁蓉半两,紫菀1两,秦艽1两,茯苓1两,菖蒲1两,乌头(炮,去皮)1两,干姜1两,附子(炮,去皮1两半),薯蓣1两半,五味子1两半,桔梗2两半,远志2两半(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风入五脏,手脚、身体沉重,或如邪气时闷,汗出。又蜚尸遁注相染易,或少气腹满,或皮肤筋痛,项背相牵引无常处,或咽中有气,吞之不入,吐之不出。

用法用量酒服方寸匕,日2。稍增至2匕。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附子的处方(四十四)

处方1、附子续命汤处方麻黄(去节)1两,人参1两,黄芩1两,芍药1两,防己1两,桂枝1两,川芎1两,防风1两半,附子1两,杏仁1两,甘草4两,干姜1两。制法上除附子、杏仁外,共为粗末,后入二味令匀。功

含有当归的处方(一百四十四)

处方1、竹叶黄耆汤处方人参2.4克生黄耆2.4克石膏(煅)2.4克半夏(制)2.4克麦冬2.4克生地6克白芍2.4克甘草2.4克川芎2.4克当归2.4克竹叶10片黄芩2.4克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

含有赤芍的处方(四十四)

处方1、红花当归散别名凌霄花散(《玉机微义》卷四十九)。处方刘寄奴150克当归(去芦)牛膝(酒浸)甘草(炙)紫葳红花苏木各60克赤芍药270克肉桂(去粗皮)白芷各4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妇人经

含有槟榔的处方(四十四)

处方1、膈气散处方肉豆蔻仁、木香、干姜、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青皮(去白)、甘草,各五两。三棱(炮)、益智仁、莪术(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瓤)、槟榔、枳壳(去瓤.麸炒),各十两。炮制上

含有大黄的处方(四十四)

处方1、红绵散处方天麻、白附子、全蝎(去足)、僵蚕(炒,去丝嘴)、大黄(炮)、麻黄(去节)、甘草(炙)、朱砂、苏木(炒)、南星(炮)各等分(一方无朱砂)。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夹惊伤寒,头疼壮热,心

含有陈皮的处方(四十四)

处方1、加减白术散处方香薷、陈皮、厚朴、苍术、乌药、砂仁、藿香、干葛、竹茹、木瓜、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猪苓、泽泻。功能主治妊娠霍乱,阴阳清浊相干,甚则伤胎。用法用量如心胸烦闷,加炒黄连、升麻。摘录

含有甘草的处方(四十四)

处方1、藁本汤处方藁本(去苗土,锉)1分,羚羊角(镑)1两,防风(去叉)1两,芎䓖半两,菊花(去萼,爁)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白蒺藜(微炒)半两

含有桔梗的处方(四十四)

处方1、温脾散处方诃黎勒皮(炮)、人参,各三分;甘草(炙)一分,白术、木香、茯苓(去皮)、藿香(去梗)、陈皮(去白)、黄蓍、桔梗,各半两。炮制上件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治脾胃气不和,腹胁虚胀,不欲乳食,

含有红花木莲的处方(四十四)

处方1、大通真圆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微炒)、蝉壳(去嘴.脚.微炒)、甘草(微炙赤)、白芜荑(微炒)、白术、白薇、芎䓖(微炒)、干姜(炮),各半两;蚕纸(烧灰)二两半,人参(去苗)、川椒

含有地黄的处方(四十四)

处方1、地黄汤处方生地黄汁1合,桑根白皮汁1合。制法上入蜜半合,同前10余沸。功能主治小儿口疮。用法用量每服2分,日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处方2、补益桑黄丸别名桑黄丸处方桑黄半斤,牛膝(酒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