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龙胆的处方(七)

Posted 处方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龙胆的处方(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地黄丸

处方熟地2两,当归1两,赤芍1两,石斛1两,藁本1两,夏枯草1两,楮实子1两,青葙子1两,蔓荆子1两,草决明1两,龙胆草1两,白芍1两,黄芩1两,远志(去心)5钱,黄耆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黑风内障。初发时,头旋脑痛,眼涩生花,往来昏黑。

用法用量每次30丸,食后服,日3次。

摘录《眼科全书》卷三

处方2、龙胆草散

处方龙胆草5分,菊花3分,蒺藜3分(炒,去刺),白芷3分,防风2分,黄连2分,蝉蜕2分(去泥),木贼2分(去节),栀子2分。

功能主治痘毒入眼,生翳障。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处方3、龙胆散

别名龙胆汤

处方龙胆1分(去芦头),钩藤1分,柴胡1分(去苗),黄芩1分,桔梗1分(去芦头),赤芍药1分,茯神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蜣螂2枚(去翅足,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人参1分(去芦头),当归1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百病,变蒸,客忤,惊痫,壮热不解。

用法用量龙胆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4、龙胆汤

别名龙胆散

处方龙胆6铢,钩藤皮6铢,柴胡6铢,黄芩6铢,桔梗6铢,芍药6铢,茯苓(一方作茯神)6铢,甘草6铢,蜣螂2枚,大黄1两。

功能主治清热舒利。主婴儿发热,呕吐下利,舌上生疮,毛发不泽,脐风,惊痫;婴儿出腹,血脉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口见)者。若已能进哺,中食实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鬼气,并诸惊痫;胎惊,月内气盛发热;及妇人有儿,未能行时,复有孕,使儿饮此乳,亦作此病;噤口,舌上生疮如黍米状,吮乳不得,啼声渐小,因胎热所致者。

用法用量龙胆散(《圣惠》卷八十二)。《直指小儿》引本方用法:为末。每服一钱,北枣煎服;或加防风、麦门冬以导心热,黄芩减半用。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龙胆苦寒,专祛肝旺实热;钩藤、柴胡、黄芩、芍药皆清理二家之匡佐;蜣螂一味,方中罕用,考之《本经》,为小儿惊痫、瘈疭之专药,为药中健卒,得大黄为内应,何惮惮丸不克耶;茯苓、甘草用以留中安辑邦畿,尤不可缺。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5、八珍饮

处方车前子半两,龙胆草半两,谷精草半两,仙灵脾半两,威灵仙半两,藁本半两,荆芥穗2钱半,秦皮2钱半,甘草(炙)2钱半。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热眼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服。

摘录《直指》卷二十

处方6、加味四物汤

处方四物汤加柴胡、栀子、龙胆草。

功能主治妇人阴疮肿痛者。

摘录《金鉴》卷四十九

处方7、龙胆草散

处方龙胆草1两,大青1两,柴胡1两,枳实1两(麸炒令黄),栝楼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茵陈1两,川大黄1两(微炒),甘草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壮热,骨节烦疼,连心两肋气账急硬痛,不能食,变为黄。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8、龙胆散

处方龙胆半两(去芦头),犀角屑1分,川升麻半两,槟榔1分,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鳖甲1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壮热肚胀,不饮乳。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渐与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处方9、利胆丸

处方茵陈4钱,龙胆草3钱,郁金3钱,木香3钱,枳壳3钱。

制法共研细末,加鲜猪胆汁或牛胆汁1斤,先将胆汁熬浓至半斤,拌入药末中,并加适量蜂蜜为丸,每丸3钱。

功能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用法用量早、晚各服1丸。

摘录《新急腹症学》引中医研究院方

处方10、龙胆散

别名龙胆汤

处方龙胆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土瓜根1两,石膏2两,犀角屑1两,栀子仁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茅根1握(锉),川朴消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急黄。烦躁,渴欲饮水,面目如金色。

用法用量龙胆汤(《圣济总录》卷六十)。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处方11、加减四物汤

处方四物汤半两,龙胆草6钱,汉防己3钱。

功能主治赤眼。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1盏,煎至5-7沸,去滓,热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经验秘方》

处方12、龙胆散

处方龙胆3分(去芦头),葛根1两(锉),桂心半两,葳蕤3分,赤芍药3分,黄耆3分(锉),石膏2两,麻黄3分(去根节),大青3分,川升麻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未得汗,体热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13、龙胆丸

处方宣黄连(去毛)半两,赤芍药半两,草龙胆(去苗)2钱半,青皮(去瓤)2钱半,槟榔1个(大者),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末,猪胆汁少入面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热,食后多发热,或夜则凉。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14、利惊丸

处方龙胆草2钱,防风2钱,青黛2钱,芦荟2钱,南星(炮)2钱,钩藤2钱,牙消1钱,铁粉1钱,脑少许,麝少许。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利惊,下痰,消热。主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2丸,煎金银汤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一

处方15、公英汤

处方蒲公英31g,一见喜6g,淡黄芩9g,二宝花9g,野菊花9g,车前草12g,龙胆草3g。

功能主治脓疱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16、利惊丸

处方龙胆草3钱,青黛(画家用者)3钱,防风3钱,钩藤2钱,黄连1钱,牛黄2分,麝香2分,冰片2分(黛、牛、麝、冰研细末)。

制法上为末,入四味和匀,神曲糊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搐搦,热在筋脉,脉浮数洪紧,虎口纹青紫相半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金银薄荷煎汤送下。

摘录《简明医彀》卷六

处方17、夺命散

处方黑豆1合,乌鸡粪1分,马牙消(研)1分,龙胆(去芦头,锉碎)1分。

功能主治中风卒倒,不省人事,口面喎[音 wāi]斜,失音不语,但叶涎沫,或口噤不开,目瞑垂死,一切风疾。

用法用量上4味.先将鸡粪及豆同炒熟,次入龙胆、马牙消拌匀。以酒3盏,煎2盏,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18、白驳片

处方紫草50g,降香50g,重楼50g,白药子50g,白薇50g,红花50g,桃仁50g,生首乌50g,刺蒺藜50g,海螵蛸30g,甘草35g,龙胆草20g,苍术20g。

制法上为细末,制片,每片重1g。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主白癜风。

用法用量每服10片,日3次。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19、龙胆散

处方龙胆(去芦头)1分,木香1分,熊胆(研入)1分,蜗牛(炒黄)1分,芦荟(细研)1分,夜明砂(微炒)1分,地龙(微炒)1分,麝香(细研)1分,青黛半两(细研),朱砂半两,干蟾头1枚(炙令焦黄)。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疳,日渐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更吹少许入鼻中。

摘录《圣惠》卷八十六

处方20、九龙散

处方羌活(酒浸)1两,龙胆草1两,甘草1两,菊花1两,荆芥1两,苍术(米泔浸)1两,秦皮1两,海螵蛸1两,木贼(去节,童子小便浸一宿)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般障眼,翳膜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泔水调服;茶、酒亦可。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八

处方21、白鲜皮汤

处方白鲜皮15g,粉丹皮9g,怀山药9g,薏仁米15g,木通9g,大豆黄卷9g,龙胆草9g。

功能主治女阴溃疡。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局部灼痛,分泌物多者,重用银花、连翘;口腔溃烂不愈,重用大黄、豆卷、扁豆、金果榄;苔白而滑,加厚朴、陈皮、白术。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22、巴戟天散

别名八气散

处方巴戟天(去心)半两,芎䓖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蔹1分,黄耆(炙,锉),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炒)半两,桔梗(炒)1两,人参半两,芍药1分,牡荆实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分,萆薢(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山芋半两,菊花(未开者,微炒)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乌喙(炮裂,去皮脐)1两,远志(去心)1两,山茱萸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白术(微炒)半两,石斛(去根,锉)半两,白矾(研如粉)半两,五味子3分,龙胆(去苗土)1分,蜀椒(去目并闭口,炒汗出)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半两,菖蒲(9节者,去须节,先用米泔浸,后切,焙用)1两。

制法上31味,除白矾别研外,将30味捣罗为末,次入白矾末,拌匀重罗。

功能主治周痹,身体痿弱,不能行履。及诸缓风湿痹。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渐加至1钱匕,温酒调下,日2夜1。未觉身唇口痹热,即渐加至1钱半匕;如觉大痹心烦,以少许豉汤解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23、龙胆煮散

处方龙胆半两,细辛半两(去苗叶),人参半两,防风(去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头风注目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沙糖少许,同煎至6分,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24、龙胆丸

处方龙胆1两(去芦头),青葙子1两,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苦参半两(锉),黄柏3分(锉),栝楼根半两,川升麻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余热在于胸中,烦渴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25、龙齿饮

处方龙齿(捣研)1两1分,石膏(捣研)1两1分,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令香熟)1两,龙胆半两,栀子仁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钩藤3分(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痫。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连夜3-5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26、龙胆汤

处方龙胆1两,当归(切,焙)1两,大黄(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栝楼根1两,甘草(炙)1两,桂(去粗皮)1两,人参(切)1两,牡蛎(熬)1两,麻黄(去根节)1两,赤石脂(别研)1两,芍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诸痫,寒热吐利,不能乳哺。

用法用量2-3岁儿每服1钱匕,水1盏,加大枣1枚(擘),同煎至5分,去滓,分2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27、龙胆丸

处方栝楼根3两,麦门冬3两,龙胆3两,大黄2两,土瓜根8两,杏仁2升。

制法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服硫黄丸,忽患头痛项冷,冷歇,又心胸烦热,眉骨眼眦痒痛,有时生疮,喉中干燥,四体痛痒。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饮送下,日3次,渐加之。

摘录方出《千金》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一七

处方28、龙胆汤

处方龙胆(去根)1分,冬葵子1分,萎蕤1分,大青1分,柴胡(去苗)1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生40-50日,服药下后,身体壮热如火,伤寒兼腹满,头面丹肿,此皆内有伏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以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分3次服,如人行10里已来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处方29、龙胆汤

处方草龙胆1两(锉碎)。

功能主治蛔虫攻心,其痛如刺,吐出清水。

用法用量水2盏,煮取1盏,去滓,隔宿不食,至五更头顿服。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三

处方30、龙胆草散

处方川芎4两,香附子4两,龙胆草2两,甘草2两,草决明2两(炒),木贼2两,净菊花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上焦风热,目赤羞明,近风多泪,胬肉攀睛,瘀肉隐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麦门冬、薄荷汤加沙糖1匙同调,食后、临卧服。

摘录《医统》卷六十一

处方31、龙胆丸

处方苦参、龙胆草、牛蒡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两胞粘睛,赤烂成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泔送下。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32、龙胆汤

处方龙胆不以多少(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盗汗不止,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加猪胆汁3两,空心、临卧,点入温酒少许调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处方33、龙胆草散

处方龙胆草1两,防风1两。

功能主治小儿身热不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白水煎服。或为细末,炼蜜为丸,咽化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四

处方34、还睛散

处方蔓菁子半升(煮、蒸、炒各1次),蓖麻子8铢,旋覆花8铢,菊花8铢,羌活4铢,防风4铢,甘草(炙)4铢,沙苑蒺柔(炒)4铢,青葙子(炒)4铢,黍粘子(炒)4铢,谷精草16铢,石决明16铢,蝉壳16铢,地骨皮16铢,木通草16铢,牡蛎16铢,乌鱼骨16铢,淡竹叶16铢,木贼16铢,草龙胆16铢,细辛16铢,密蒙花16铢,白花蛇半两,苍术32铢(米泔浸,去粗皮)。

制法上为末,除蔓菁子单捣细,拌和为散。

功能主治风气、银花攀睛,努丝瘀肉,翳膜侵睛,小儿雀目。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作“治眼还睛散”。肾脏风攻眼,加桃仁(炒)4两。

注意忌瓜、鱼、酱、酒。

摘录《幼幼新书》(古籍本)卷三十三引《张氏家传》

处方35、龙胆草饮

处方龙胆草1两,芍药1两,防风半两,荆芥半两,楮实子半两,蝉蜕3钱,芍药(炙)2钱半,黄连。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热眼。

用法用量方中黄连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二

处方36、车前饮

处方车前子(炒)、蒙花(去枝)、草决明、羌活、白蒺藜(炒,去角)、龙胆草、菊花、粉草。

功能主治肝经积热,上攻眼目,逆顺生翳,血灌瞳人,羞明怕日,多泪。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37、二草散

处方甘草1分,龙胆草1分,当归1分,细辛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眼,睛疼痛,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半盏,沙糖少许,煎至3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四

处方38、龙胆丸

处方龙胆草2钱,赤茯苓2钱,川黄连2钱,胡黄连2钱,朱砂2钱,麝香1字。

制法上为极细末,蒸饼泡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疳,颊赤面黄,鼻干心燥,口内生疮,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白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八十九

处方39、龙胆煎

处方龙胆1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川升麻1两,槐白皮1两,大青1两,苦竹叶50片,白蜜10盏。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伤寒,上焦烦热,口内生疮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龙胆汤”。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40、白芷立效散

处方白芷,防风,白蒺藜(炒),川当归,川芎,地龙(酒洗,炒),黄连,龙胆草,甘草。

功能主治疳疮湿痒、胁筋腿畔腐烂。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2钱,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一引《傅氏活婴方》

处方41、车前散

处方密蒙花(去枝叶)、羌活、菊花(去枝叶)、白蒺藜(炒、去刺)、粉草、草决明、车前子(各炒)、黄芩、龙胆草(洗净)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肝经积热,上攻眼目,逆顺生翳,血灌瞳仁,羞明多泪。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车前子散”。

摘录《医方大成》卷七引《曾帅千家藏方》

处方42、龙胆汤

处方防风半两,黄连半两,草龙胆半两,白僵蚕(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五脏生风发痉,日夜数十发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1盏,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六

处方43、龙胆煎

处方龙胆1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川升麻1两,槐白皮1两(锉),大青1两,竹叶2两,蔷薇根2两(锉)。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热病,口疮发渴,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方中大青,《奇效良方》作“大黄”。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44、龙胆煎

处方龙胆1两,黄连(去须)1两,黄柏(去皮,蜜炙)1两,升麻(去土)1两,苦竹叶(切)1两,槐白皮1两,大青1两,白蜜半合,酥半合。

制法上药细锉7味如麻豆大,以水3升半,煮取7合,绞去滓,纳蜜及酥,再煎5-6沸。

功能主治喉中疮,并口疮。

用法用量每服1匙头,含化咽津,日5-6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45、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3钱,黄芩2钱,山栀子2钱,木通1钱,车前1钱,银柴胡1钱,甘草1钱,当归2钱,生地黄5钱。

功能主治温邪病退,余毒留于肝肾,胁痛耳聋,口苦咽干,筋痿阴汗,阴囊肿痛,白浊便血,忽寒忽热。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下黄蜜3钱,和匀,温服。如伏邪未尽,加蝉蜕7枚,僵蚕2钱。

摘录《羊毛温证论》

处方46、地骨皮丸

处方地骨皮1两,龙胆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去皮)1两,鳖甲(醋浸,炙黄)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羸瘦,经久不愈,邪热留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47、地骨皮丸

处方地骨皮半两,龙胆2分(去芦头),子芩2分,紫参半两,黄耆半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分,猪苓1分(去黑皮),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海蛤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因奶热所致小儿脊疳,渐渐黄瘦,以手指击之,背如鼓响,脊骨高。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温水送下,日3次。得微利为效。

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48、龙荟锭

处方柴胡1两,龙胆草1两,黄芩1两,青皮1两,胆星1两,芦荟1两,黄连1两,青黛1两,大黄1两,木通1两,菖蒲1两,皂角1两,细辛1两,全蝎3个,陈小粉(炒黑)5两。

制法上为末,以青鱼胆汁1杯,和姜汁、竹沥为锭。

功能主治耳鸣耳聋,并治耳痛及一切肝火。

用法用量临用醋磨敷耳1周。有脓日久不干者,加枯矾、雄黄、轻粉、海螵蛸末。

摘录《理瀹》

处方49、龙胆泻肝汤

别名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药理作用《中成药研究》(1984;2:21):龙胆泻肝汤能增加幼鼠胸腺重量,产生不同类型的T细胞,从而释放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并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加强,致使激活的巨噬细胞又可释放淋巴激活因子,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后调节抗体产生,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功能主治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肝胆火盛之胁痛,口苦目赤,耳肿耳聋;肝胆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尿血,带下等。

用法用量泻肝汤(《类证治裁》卷四)。本方改为丸剂,名“龙胆泻肝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泻厥阴之热,柴胡平少阳之热,黄芩、栀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肠胃,为臣使也。2.《重订通俗伤寒论》:肝为风木之脏,内寄胆府相火,凡肝气有余,发生胆火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湿阴痒,尿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故以胆、通、栀、芩纯苦泻肝为君;然火旺者阴必虚,故又臣以鲜地、生甘,甘凉润燥,救肝阴以缓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轻清疏气,归须辛润舒络;使以泽泻、车前咸润达下,引肝胆实火从小便而去。此为凉肝泻火,导赤救阴之良方。然惟肝胆实火炽盛,阴液未涸,脉弦数,舌紫赤,苔黄腻者,始为恰合。3.《金鉴》: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4.《成方便读》: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湿浊,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证。或其人肝阴不足,相火素强,正值六淫湿火司令之时,内外相引,其气并居,则肝胆所过之经界,所主之筋脉,亦皆为患矣。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寒,大泻肝胆之湿火;肝胆属木,木喜条达,邪火抑郁,则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胆之气,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导下,佐之以木通、车前、泽泻,引邪热从小肠、膀胱而出;古人治病,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血,甘草缓中气,且协和各药,使苦寒之性不伤胃气耳。5.《谦斋医学讲稿》:本方以龙胆为君,配合黄芩、山栀泻肝胆实火;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用生地、当归防其火盛伤阴,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经疏气,总的功能是苦寒直折,泻肝火而清利下焦湿热。故治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沥,阴肿阴痒等湿热下注之证。

临床应用1.腿缝肿痛:胡墉生,初起寒热交作,次日右胯腿缝肿胀,状如腰子,痛闷难忍,自疑痈毒,延外科治。疡医云外须用药烂开,内服解毒之剂。墉生母子惶惑,不敢用伊敷药,惟服其败毒之方,是夜彻痛非常。次早邀视,余晓以横痃之疾,乃酒醉入房,忍精不泄之因,以致精血凝结,挟有肝经郁火而成,决非毒也。授以龙胆泻肝汤,加山甲、桃仁、肉桂,连服数剂乃消。此症若淹缠日久,用药外敷,不为解散,内结必成鱼口便毒矣。2.肝炎:用本方去当归、生地,加田基黄为基本方加减,治疗32例肝炎病,临床治愈27例,显效4例,无效1例。其中31例有效病例经3个月-6年的随访,27例己正常工作,4例因过劳或感冒复发。加减法:胁痛甚加川栋子、元胡,腹胀加枳壳、陈皮、川朴、佛手,呕逆加法夏、陈皮、竹茹、藿香,腹泻加白术、茯苓、湿重于热者加寇仁、草果、藿香、茵陈、滑石、苡仁,有血瘀症者加丹参、红花、桃仁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3.多囊卵巢综合征:以本方治疗20例,8例基本痊愈,12例好转。处方:龙胆草6-9g,炒黄芩9g,焦山栀9g,泽泻9g,木通3g,车前子9g,当归9g,柴胡6g,生甘草1.5-3g,生地黄6-12g,每日1帖。或用龙胆泻肝丸,每日9g,分2次吞服。大便秘结加大黄、芒消,或改用当归龙荟丸,经期停服,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4.脂溢性皮炎:以本方治疗50例,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加减法:红斑较盛者加防风、荆芥,继发感染加银花、菊花,痒剧加苦参、白鲜皮,皮损局限于下半身加牛膝、黄柏。每日1剂,3剂为1疗程,有效病例共服药1-4个疗程。有效患者经1年余随访,治愈者无1例复发,显效者未见皮损加重情况。

摘录《医方集解》引《局方》

处方50、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1钱半,酒芩1钱,泽泻1钱,生地6钱,北柴胡3分,车前子1钱,青皮7分,黑山栀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火邪伤人,耳聋目瞑者。

摘录《温热经解》

处方51、龙胆丸

处方龙胆1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铅霜半两(细研),牛黄1钱(细研),铁粉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脏气壅,烦热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5丸,不拘时候,以薄荷蜜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52、加减小柴胡合龙胆泻肝汤

处方柴胡1钱,人参5分,青皮5分,车前5分,龙胆草4分,栀子4分,半夏7分,黄芩7分,甘草3分,白芍1钱,归梢6分。

功能主治肝火盛,胁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仍服芦荟丸3次。

摘录《方症会要》卷三

处方53、加味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酒拌炒)1钱,当归梢1钱,车前子(炒)1钱,泽泻1钱,生地黄1钱,芍药(炒)1钱,黄连(炒)1钱,黄柏(酒拌炒)1钱,知母(酒拌炒)1钱,防风1钱,甘草梢5分。

功能主治肝经湿热不利,阴囊肿痛,或溃烂皮脱,睾丸悬挂,或便毒及下疳肿痛,或溃烂者。

用法用量上作1剂。水2钟,煎8分,食前服。外敷乌金散。

摘录《外科经验方》

处方54、龙胆泻肝丸

处方龙胆草2两,柴胡4钱,当归8钱,泽泻8钱,木通6钱,蝉蜕3钱,车前子5钱,栀子7钱,黄芩7钱,生地1两,甘草4钱。

制法水为丸。

功能主治蟹睛症(虹膜凸出)、鱼子石榴症(滤泡性结膜炎)。

用法用量每服3钱。

摘录《眼科临证笔记》

处方55、龙胆丸

处方龙胆(去土)1两,钩藤1两,升麻1两,犀角(镑)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秦艽(去苗土)1两,地骨皮(锉)1两,大麻仁(研膏同捣)1两,槟榔(锉)1两,黄连(去须,炒)1两,大黄(锉,炒)1两,天竺黄(别研)1两,琥珀(别研)1两,甘草(炙,锉)1两,马牙消(研)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龙齿(别研)1两,真珠末(别研)1两,青黛2两(别研),蜣螂35枚(去头足,生用),蚱蝉35枚(去头足,生用),金箔70片(与丹砂同研),银箔100片(与金箔,丹砂同研),铁粉1两1分(别研),虎睛1对(酒蘸炙燥,去皮,捣),牛黄(研)半两,丹砂3分(别研,入金银箔同研)。

制法上药除12味别研外,余药捣罗,与研者药末合研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癫痫狂悖迷乱,心神恍惚,四体抽掣,吐沫嚼舌。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小儿每服3-5丸,食后煎人参、茯苓汤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56、龙荟丸

处方柴胡、甘草、青皮、连、大黄归、木香、草龙胆、芦荟、川芎。

功能主治食积发热,木盛胁痛。

摘录《脉因症治》卷上

处方57、龙乳膏

处方龙胆草1斤。

制法铜锅煎成膏,用上号白蜜收之,每两加冰片5分,瓷器盛之,勿泄气。

功能主治一切目疾。

用法用量临时取出,用健壮妇人乳调开,点眼。

摘录《惠直堂方》卷二

处方58、辽东都尉所上丸

处方恒山1分,大黄1分,巴豆1分,天雄2枚,苦参3分,白薇3分,干姜3分,人参3分,细辛3分,狼牙3分,龙胆3分,沙参3分,元参3分,丹参3分,芍药5分,附子5分,牛膝5分,茯苓5分,牡蒙4分,雚芦6分(一方2两3分)。

功能主治脐下坚癖。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恒山丸”。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59、六圣散

处方乳香1钱,没药1钱,雄黄1钱,川芎末1钱,石膏末1钱,草龙胆末1钱,防己末1钱,消3钱(另研),全蝎末1钱。

功能主治头风眼疾。

用法用量搐鼻。

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经验秘方》

处方60、加味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2钱,当归2钱,生地3钱,泽泻2钱,木通3钱,苡仁3钱,柴胡1钱,黄芩3钱,栀子3钱,莲须2钱,赤芍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平肝清热解郁。主带下浅红色,似血非血,胁胀或痛,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阴道有热感,去当归、柴胡,加贯仲3钱,阴道红肿,小便困难,去当归、柴胡、莲须,加黄连1钱、琥珀1钱;湿甚,舌苔厚腻,去生地。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龙胆的处方(二)

处方1、黄连丸处方黄连半两(入巴豆半两同炒赤色,去巴豆),草龙胆1分。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肠风。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荆芥汤送下,1日2次。摘录《鸡峰》卷十七处方2、羚羊角

含有蒺藜的处方(七)

处方1、还睛散处方龙胆草(酒洗,炒)、川芎、甘草、草决明、川花椒(去目,炒)、菊花、木贼、石决明(煅)、野麻子、荆芥、茯苓、楮实子、白蒺藜(杵,去刺)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眼生翳膜,昏涩泪出,

含有当归的处方(七)

处方1、蝉花散处方石决明2两,川芎、羌活、当归、茯苓、炙甘草、防风、赤芍药、蒺藜、蝉退、苍术、蛇退、谷精草、甘菊花、龙胆草。功能主治目疾障翳。摘录《明医指掌》卷八处方2、鲮鲤甲贴熁膏处方鲮鲤甲(涂醋炙

含有防风的处方(七)

处方1、菊花明目饮处方菊花18g,黄芩12g,柴胡6g,龙胆草3g,知母9g,玄参9g,赤芍9g,牡丹皮9g,防风3g,青葙子6g。功能主治头痛目痛严重,抱轮红赤,黄仁纹理模糊,神水混浊,瞳神缩小。用

含有苦参的处方(七)

处方1、苦参丸处方苦参3两,龙胆草2两,栀子仁3-7枚制法上为散,若病甚,取猪胆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劳疸、谷疸。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饮汁送下,1日3-4次。摘录《外台》卷四引《删繁方》处方2、苦

含有常山的处方(七)

处方1、蜀漆汤处方白薇蜀漆知母甘草(炙)苦参升麻龙胆各6克常山大黄(别渍,后下)各12克鳖甲(炙)石膏(碎)茯苓黄芩各9克香豉9克(裹)独蒜7颗(切)淡竹叶(切)6克制法上十六味,切。功能主治治久疟。

含有芦荟的处方(七)

处方1、五疳保童丸处方黄连(去须)白鳝头(炙令焦黄,无即以炒白芜荑充代)龙胆草(去芦)雄黄(研、飞)青橘皮(去瓤)五倍子夜明砂(微炒)各30克蟾头1枚(炙令黄色)苦楝根天浆子(微炒)胡黄连麝香青黛(研

含有茳芒决明的处方(七)

处方1、苦参丸处方苦参3两,龙胆草2两,栀子仁3-7枚制法上为散,若病甚,取猪胆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劳疸、谷疸。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饮汁送下,1日3-4次。摘录《外台》卷四引《删繁方》处方2、苦

含有黑及草的处方(七)

处方1、地黄丸处方熟地2两,当归1两,赤芍1两,石斛1两,藁本1两,夏枯草1两,楮实子1两,青葙子1两,蔓荆子1两,草决明1两,龙胆草1两,白芍1两,黄芩1两,远志(去心)5钱,黄耆5钱。制法上为细末

含有伏毛山豆根的处方(七)

处方1、苦参丸处方苦参3两,龙胆草2两,栀子仁3-7枚制法上为散,若病甚,取猪胆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劳疸、谷疸。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饮汁送下,1日3-4次。摘录《外台》卷四引《删繁方》处方2、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