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额伯劳的基本资料、简介、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Posted 地理分布

篇首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黑额伯劳的基本资料、简介、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黑额伯劳(学名:Lanius minor,英文名:Lesser Grey Shrike)是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

黑额伯劳(学名:Lanius minor)为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小灰伯劳。分布于阿拉伯高原以北地区、非洲南部、从欧洲的中部、南部向俄罗斯、土耳其斯坦、到阿富汗、伊朗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常见于从平原至海拔1500m 山地、主要分布于森林草原和耕作区以及筑巢于阔叶树及灌木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意大利。

中文学名:黑额伯劳

拉丁学名:Lanius minor

英文俗名:Lesser Grey Shrike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伯劳科(Laniidae)

中文属名:伯劳属(Lanius)

繁殖区:古北界 : c

非繁殖区:s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1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基本资料

黑额伯劳

中文学名:黑额伯劳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伯劳科

中文属名:伯劳属

中文俗名:小灰伯劳

拉丁文名:Lanius minor

英文名:Lesser Grey Shri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J.F.Gmelin,1788

鸟种简介

黑额伯劳

繁殖方式:卵生

习性:立势甚直,尾直朝下。飞行不似其他伯劳波动。

体形特征:体型略小(20厘米)的灰色伯劳。较灰伯劳或楔尾伯劳体型小。雄鸟额部黑色较多,次级飞羽黑色较浓两胁带粉色。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黑色。

叫声 :粗哑的喘息叫声;吱吱的哨音略似鸫鸟。

鉴别: 体中小型,具黑额;眼先、过眼及耳羽和上体灰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白;黑翅具白翅斑;下体淡粉棕色。

外形特征

黑额伯劳

体长约20厘米。较灰伯劳或楔尾伯劳体型小。雄鸟额部黑色较多,次级飞羽黑色较浓。两胁带粉色。虹膜褐色;嘴灰色;脚黑色。粗哑的喘息叫声;吱吱的哨音略似鸫鸟。分布于欧洲南部及东部、亚洲中部;越冬至非洲。枝、草茎、要编成,内衬草茎及羽毛。也选用具有芳香气味的蒿草等整株植物编巢,这在红尾伯劳等多种伯劳的筑巢行为中均有发现。满窝卵通常5~6枚,淡黄色或淡棕色具褐色或紫褐色斑点。双亲孵卵,但以雌为主。孵孵期15天,雏鸟离巢约2周后可独立活动。共2亚种:新疆亚种(L.m turanicus Fediuschin)为罕见夏季繁殖鸟,见于中国极西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及阿拉陶山脉西北部的有树平原及灌丛草地。

外形特征

黑额伯劳

雄性成鸟:自嘴基至额黑色,向侧方与眼先、过眼及耳羽连成一黑纹区;头顶至尾上覆羽暗褐灰色;中央两对尾羽纯黑,再向外的一对黑色具白色羽基(超过尾羽全长之半)和大形白端斑,此白端斑在外侧尾羽愈向外愈发达,终致与白色羽基汇合成纯白羽片;最外侧二对尾羽纯白(有的标本外侧第2枚尾羽内??近端部1/3处尚遗有卵圆形黑斑,此区的羽轴亦为黑色),羽轴白色;肩羽与背羽同色;翅覆羽及飞羽黑色,羽端染褐色;第2~0枚初级飞羽基部(约占羽长的1/2)为白色。形成鲜明的翅斑,露出覆羽端外达15mm;内侧飞羽的端缘有淡边。颏、喉纯白;胸以下沾灰,前胸、胸腹侧方及胁羽染粉褐色;尾下覆羽白。

雌性成鸟:似雄羽色,但黑额及眼先黑羽不如雄鸟鲜明,略杂有褐羽;体羽略沾褐色。

幼鸟特征:前额基部锈色,其后杂以黑褐色羽,不形成明显的黑额;头顶至尾上覆羽、肩羽均为淡烟灰色,满布暗褐色鳞纹;尾上覆羽的鳞纹较大,比背略发淡灰黄色;外侧第1枚尾羽纯白,第2枚的内??和近羽轴区的一部分外??有黑斑;中央尾羽黑褐具白端斑;眼先、过眼及耳羽黑褐色;翅覆羽及飞羽黑褐,初级飞羽除具翅斑之外,各羽均具淡端缘,愈向内侧的飞羽淡缘愈宽;内侧飞羽有鲜明的白端缘。下体以淡白色为主,染有皮黄色,胸、胁及股羽有暗褐色鳞纹;尾上覆羽近白色。

地理分布

黑额伯劳分布图

中国国内分布新疆西北部(夏候鸟)。国外从欧洲中、南部向东到俄罗斯阿尔泰、土耳其斯坦,到阿富汗,伊朗(繁殖鸟);阿拉伯高原以北地区(旅鸟);非洲南部(冬候鸟)。

亚种

黑额伯劳新疆亚种(学名:Laniusminorturanicus)。分布于乌拉尔到阿尔泰、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到非洲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Ishak-Sai。

生活习性

在阔叶树及灌木上筑巢,距地2~10m,因环境而异。巢置于主干附近的分叉或水平枝杈基部,由树枝、草茎、要编成,内衬草茎及羽毛。也选用具有芳香气味的蒿草等整株植物编巢,这在红尾伯劳等多种伯劳的筑巢行为中均有发现(郑光美,1962)。满窝卵通常5~6枚,淡黄色或淡棕色具褐色或紫褐色斑点。双亲孵卵,但以雌为主。孵孵期15天,雏鸟离巢约2周后可独立活动。

相关参考

黑额鸣冠雉的简介、外形特征、分类地位

黑额鸣冠雉(学名:Pipilejacutinga,英文名:Black-frontedPipingGuan)是凤冠雉科鸣冠雉属的鸟类。额鸣冠雉(Aburriajacutinga),又名黑胸鸣官鸟,是分布

伯劳科的简介、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种类、伯劳科大全

伯劳科(学名:Laniidae)是雀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的一属。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中的雀形目中的一个科。伯劳嘴大而强,尖端钩曲,嘴须发达。伯劳性情凶猛,以各种小动物为食,善

呆头伯劳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呆头伯劳(学名:Laniusludovicianus,英文名:LoggerheadShrike)属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分布于北美地区,注意与灰伯劳区别,呆头伯劳的黑色贯眼纹更粗。中文学名:呆头伯劳拉丁

荒漠伯劳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

荒漠伯劳(学名:Laniusisabellinus,英文名:IsabellineShrike)属伯劳科伯劳属,又叫做棕尾伯劳。英文名直译为灰黄伯劳(IsabellineShrike)或达乌里伯劳(Da

黑伯劳的分类地位、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黑伯劳(拉丁学名:Laniusfuscatus,英文名:BlackShrike),也即棕背伯劳黑色型,属伯劳科伯劳属。前额、眼先至耳羽、颏、喉、肩及尾羽、股羽黑色,余部褐灰;不具翅斑(也有记录观察具白

黑额山噪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黑额山噪鹛(学名:Garrulaxsukatschewi,英文名:Snowy-cheekedLaughingthrush)为噪鹛科噪鹛属的鸟类,是中国特有物种。脸颊白色,上下各有黑褐色条纹与烟褐色的眼

棕背伯劳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猛禽伯劳、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亚种分化

棕背伯劳(学名:Laniusschach,英文名:Long-tailedShrike)是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称桂来姆、黄伯劳,英文名直译为长尾伯劳。棕背伯劳特征是粗黑的贯眼纹或顶冠、黑翅、尾长尾黑,

虎纹伯劳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虎纹伯劳(学名:Laniustigrinus,英文名:TigerShrike)是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花伯劳、虎伯劳、虎鹎、粗嘴伯劳、厚嘴伯劳、虎花伯劳、三色虎伯劳。成鸟头灰色,上体和两胁具横斑。繁

灰伯劳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

灰伯劳(学名:Laniusexcubitor,英文名:GreatGreyShrike)为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北寒露,英文名直译为大灰伯劳。在美洲也叫做北灰伯劳、北方伯劳。分布于欧洲中部、亚洲

黑额树鹊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黑额树鹊(学名:Dendrocittafrontalis,英文名:CollaredTreepie)是鸦科树鹊属的鸟类。黑色的脸和尾。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北部及印度东北部低山,中国西藏东南部(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