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实验录》 心脾两虚证

Posted 《临证实验录》

篇首语: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临证实验录》 心脾两虚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临证实验录》 心脾两虚证

吕某,女,40岁。心悸四月余,加剧七天。望其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虚里处衣衫筑筑震动,肢体微微颤抖,汗水绵绵自出。舌淡白,苔薄白。询知去冬崩漏四十余日。
失血甚多,多方求治始愈,继而闭经,至今已有四月之久。
茶饭不思,头晕失眠。诊得脉来沉细,腹软无压痛。当脐悸动。
崩漏日久,阴血亏耗,血海空虚,故而经闭;心主神明,靠血奉养,血虚则心失所养而悸动不宁;汗为心之液。
气虚不摄纳,故自汗绵绵。且夺汗者无血,更致阴血亏虚。
纳呆寐差,皆心脾两虚证也。遵血从气化,补气以生血之理,拟养血归脾汤加味。以补气、益血、固汗、养心。待血海充盈,经水自行,心神得养,则悸动自停。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甘草6g 桂圆肉10g 酸枣仁15g 木香6g 远志10g 当归10g 黄芪30g 龙牡各30g 熟地15g 三剂
[b]二诊:[/b]心悸、汗出明显减轻。月经汛潮,惟量少,一天即净。脉舌如前。原方续服,直至痊愈。
[b]按:[/b]心悸一证,有虚实之异。虚性者,以气血两虚,或气阴两虚为多见。斯二证,余常用炙甘草汤或归脾汤加减取效。二方之别,一者脉结代,舌红便干;一者脉沉细。
纳寐俱差。

相关参考

《临证实验录》 脾肾两虚证

王某,男,37岁,东呼延村农民,1982年8月16日初诊。诉称当年夏初,身体渐觉疲倦乏力,面少血色。于乡里治疗月余,非但无效,反而骨软筋酥,每况愈下。7月份住忻州地区医院,经骨穿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证实验录》 气阳两虚证

王某,女,32岁,余乡人也。素阴虚骨蒸,常潮热咯红。经水刚毕七日,复又下血三日。所异者,每咳血则随之而崩,且量多色鲜,不咳不下,或仅有余沥少许。视其形瘦颧赤。舌红无苔。诊得脉来细数,左关呈弦。审症察脉

《临证实验录》 气阳两虚证

王某,女,32岁,余乡人也。素阴虚骨蒸,常潮热咯红。经水刚毕七日,复又下血三日。所异者,每咳血则随之而崩,且量多色鲜,不咳不下,或仅有余沥少许。视其形瘦颧赤。舌红无苔。诊得脉来细数,左关呈弦。审症察脉

《临证实验录》 脾肾两虚证

班某,35岁,张村人。哑子十岁,尔后连堕七胎,有二三月堕者,有六七月堕者。初因负重而堕,后稍费微力亦堕。今又停经50天,诊脉滑数,知又妊矣。孕妇体胖面腴,倦怠嗜睡,纳呆喜唾,呕恶频作,腰脊酸痛,带多清

《临证实验录》 气滞血瘀兼虚证

王某,男,68岁,农民,1990年3月6日初诊。主述脘痛,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半年有余,加重亦逾二十日矣。曾住忻州地区医院,作胃镜检查,发现贲门下小弯侧有3cm×3cm巨大溃疡,表面被坏死苔,边周不整

《临证实验录》 炙甘草汤证

王某,男,64岁,退休干部。心悸20余年,初为“文革”武斗受惊而起,时轻时重,未予认真医治。近症益重,整日悸动不宁,夜寐早醒,精神倦怠,喜温畏寒。胃纳尚可,大便稀溏。一医认为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冲服朱砂

《临证实验录》 炙甘草汤证

王某,男,64岁,退休干部。心悸20余年,初为“文革”武斗受惊而起,时轻时重,未予认真医治。近症益重,整日悸动不宁,夜寐早醒,精神倦怠,喜温畏寒。胃纳尚可,大便稀溏。一医认为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冲服朱砂

《临证实验录》 阴阳两虚发热

张某,男,57岁,忻县预制厂工人。咳嗽气短十载有余,近因外感症状加重,发热不退,于1980年3月1日入住内科。住院后检查:体温38.4℃,脉搏9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30/90mmHg,双肺

《临证实验录》 气虚发热其二

范某,男,67岁,退休干部。患胃癌,在山西大学三院化疗两月余,因白细胞减少至2600/mm[SB]3[/SB]。中断化疗。回家疗养。出院一周后发热(体温39℃),家庭病床医师每日输400万单位青霉素,

《临证实验录》 湿热下注证

张某,26岁,辛庄人。素体健身强,药不沾唇。忽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已两月余。某医让服三肾丸一月,药未毕。痿软反益甚。询知身重嗜睡,头闷耳鸣,阴囊潮湿多汗。小便黄赤。舌淡红,苔黄腻。切其脉,弦滑略数。